APP下载

中医护理模式对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20-10-21杨莉娟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影响

杨莉娟

【摘 要】目的:对行关节置换术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模式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进行系统研究,以不断优化临床治疗与护理现状。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03月~2019年03月收治的80例行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护理效果。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应用常规护理+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手术前后患肢温度。结果:实验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几率为5%(2/40),低于对照组(20%,8/40),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患肢温度呈现为p>0.05的无差异性;手术后,实验组患肢温度为(34.67±0.77)℃,比对照组低,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将中医护理应用于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工作中,不仅能够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且有利于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

【关键词】中医护理模式;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影响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识别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229-02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最常发生的并发症就是深静脉血栓,容易诱发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肺动脉栓塞等情况,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1]。引起深静脉血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凝血机制活化以后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静脉血流出现淤滞、静脉内膜受损[2]。所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十分有必要。根据临床实践发现,通过实施中医护理模式,可增强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基于此,文章将中医护理模式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阐述其对于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希望有所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8年03月~2019年03月期间收治的行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利用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93±5.54)岁;实验组患者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5.75±5.6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数据经比较差异性不明显,视为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行手术治疗后将患肢抬高,并于术后一天接受踝关节自主背伸以及跖屈运动训练,每天进行三次,每次运动次数为30次。患者需用力伸膝,使股四头肌收缩,每天训练三次,每次运动次数为30次[3]。

实验组应用常规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护理方法同对照组,以此为基础加用中医护理。受手术创伤、麻醉以及术中出血影响,需在手术当天将患肢抬高30度。患者要主动进行深呼吸练习,保证每小时深呼吸的次数为5次,也可在醒来以后深呼吸10次。此外,患者的踝关节需被动背伸、内外翻以及跖屈,各动作10次是一组,每两个小时就应练习一组[4]。另外,接受肌肉被动手法按摩,具体的按摩方向应从肢体的远端至近端,并利用揉、拿、捏等按摩手法,每间隔两个小时对一侧患肢按摩五分钟,也可在醒来后按摩十分钟。

1.3评价指标

对实验组、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手术前后患肢温度等多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对于两组行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护理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展开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计量资料(手术前后患肢温度)分别采用n(%)、-x±s的形式表示,并进行X2检验、t检验,若P<0.05,即可代表组间数据差异具备临床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实验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几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实验组、对照组手术前后患肢温度比较

手术治疗前,两组临床指标差异性不形成,即p>0.05;手术治疗后,前者患肢温度比后者低,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表2)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是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最常发生的并发症,在临床实践中,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时间一般是术后1-4天,所以需在手术治疗后尽早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其中,中医护理干预是在手术当天,待患者返回病房以后,展开下肢肌肉按摩以及被动运动,能够使手术期间下肢静脉血流的淤滞情况得到缓解。另外,有效融合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在联合训练的基础上,即可增强术后护理效果,加快康复速度[5]。

在以上研究中,实验组应用常规护理+中医护理,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临床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由此证实,以中医护理模式为基础所制定的早期运动方案,能够使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肢肿胀感得到缓解,减少疼痛感与皮肤温度提高的情况发生,使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不断增强,推广价值显著。

总体来讲,在患者接受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后,以中医护理模式为核心制定早期运动方案,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理想,形成率也明显降低。与此同时,患者术后患肢的温度升高不明显,为其患肢术后功能恢复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患肢的康复速度,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推广可行性十分可观。

参考文献

刘春莲.中医护理干预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8):88-90.

陈文婷.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护理满意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32):81-82.

陶怡.中医护理干预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8,24(24):251-252.

张荣,董岩,魏波.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医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系统评价[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6):677-682.

赵毅.中药益气活血化瘀法配合中医手法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療,2017,28(23):4345-4346.

猜你喜欢

深静脉血栓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分析
骨折患者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意义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预防脊柱外伤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探析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