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融资现状及风险防范
2020-10-21王贺敏
王贺敏
摘 要:企业的经营离不开资金的运转,融资是当前各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在发展中也必然存在多种融资活动,从而满足企业各项业务经营开展的需求。不过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其给企业带来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融资风险,一旦企业融资控制不到位就会导致企业出现经营危机。因此,融资风险管理是国有企业实现稳健经营的重点。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国有企业当前主要的融资手段,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研究国有企业当前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題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 融资风险 风险应对
一、融资风险概述
(一)融资风险及成因分析
融资风险主要指由于企业对所筹集资金进行规划使收益发生变动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在实际经营中融资风险的发生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内部因素
导致融资风险发生的内部因素主要归结为三点:第一,负债规模。当企业资产中的负债规模加大时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需要支付的利息费用自然较高,一旦企业经营收益小于负债偿还额度容易导致企业因失去偿债能力而破产。第二,负债利息率。负债利息率决定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样的融资额度,利息率高则融资成本高,给企业未来偿债带来的压力也较大。第三,负债期限结构。负债的期限结构主要指企业筹借资金的期限长短比例,如果负债期限结构不合理,比如短期负债占比较重,未全面考虑项目的收益回报情况,本应该筹集长期资金却借来了短期钱款,或相反都会使企业资金收益达不到最佳,甚至因短期还款压力过大而发生破产。
2、外部因素
导致融资风险发生的外部因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经营风险。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投资、日常项目等活动的开展,一旦营业利润达不到预期企业偿债能力将下降,融资风险也随之加大。第二,金融市场的波动情况。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需情况直接影响企业筹资的难易、融资成本的高低。
(二)国有企业加强融资风险防范的意义
从融资风险成因来看,融资风险的产生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因素可控、部分因素不可控,使融资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对国有企业而言,企业想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必然要加强对融资风险的控制,一方面是为了力求以最小的成本、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提高资金价值。另一方面,在当前经济增速的下滑以及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背景下金融市场变化莫测,给国有企业融资活动的开展带来较多不确定性,融资风险发生概率加大。加强融资风险管理是确保国有企业各项业务正常开展、资金链不断裂的重要手段,是国有企业实现稳健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国有企业融资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企业融资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在当前经济市场变化莫测的环境下多数国有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水平还未实现全面防控,企业依旧面临较大的融资风险。从实践来看,国有企业在融资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风险防控意识不到位,财务人员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受以往行政管理思想的影响,国有企业在融资管理过程中存在过于依赖政策融资,即便市场上有直接融资、股票、银行承兑等多种融资渠道,但企业还是以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为主要融资方式,长期养成的思维定式导致国有企业对融资风险防控的重视不足。再加上企业现有财务人员多为“核算型”,自身决策分析能力不足,再加上财务部门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地位不高,其提出的意见难以被采纳。可见国有企业融资风险防控体系缺乏完善的建设基础。
(二)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风险防范未全面覆盖风险点
融资风险的防控应涉及各个风险点,但目前多数国有企业的融资风险防控工作只涉及到主要的融资成本、融资偿还问题,对于融资组合、负债期限结构等还未有深入的掌握,风险防范未覆盖到方方面面,给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带来威胁,比如未考虑长短期筹资分配,在本该采用长期筹资的项目中大量借入短期借款,从而在该偿还借款时出现现金流不足的问题,迫使企业额外筹资;在本该采用短期筹资的项目中借入长期借款,当市面上存款利息、企业投资收益低于负债利息时过多闲置负债反而会加重企业负债压力。
(三)融资风险防控制度不完善,风险管理缺乏保障
现阶段我国多数企业的融资风险防控制度还不够完善,除财务部门外的其他部门在融资风险防控中缺乏参与,相应也没有制度规章指引,在发生融资风险时自身没有风险处理预案,无法第一时间处理风险,甚至使风险蔓延到其他项目,引起连锁反应,使融资风险在短期内快速膨胀,加大控制难度。
三、国有企业提高融资风险防范水平的策略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进一步分析,结合融资风险产生的原因针对国有企业融资风险防范水平的提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风险防范的重视以及人才的培养,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国有企业应邀请专业人士、专业培训机构对管理层、各部门人员开展融资风险相关知识培训,拓展各人员对当前阶段国有企业面临的融资风险情况的认识,提高其对融资风险防范的重视,企业领导者应积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业融资管理人员,同时将财务人员纳入融资决策、分析小组,积极吸取财务部门意见,并作为表率在内部宣传融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其他部门人员也应积极参与融资风险防范,兢兢业业的开展工作。
(二)实施全范围融资风险防控布局
国有企业应将事前融资渠道风险成本分析、事中资金的使用以及企业整体资金流动情况都纳入融资风险防控范围,整合企业各方力量构建“价值链”风险防控模式,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的风险防控体系。重点分析资金筹措、负债期限结构、偿还时间以及融资操作等各融资风险点,由融资管理人员针对性的制定预防和控制预案,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三)完善融资风险防控制度,健全监督考评体系
在制度建设上国有企业可以参照同业优秀企业经验,参照其融资风险管理制度架构,在结合自身经营特点、环境等的基础上完善自身融资风险防控制度架构,并结合各部门风险防范职责完善管理细则。同时,对试运行的融资风险防控制度进行闭环监督评价,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修订,从而将企业融资风险的防控规范化,规避职能交叉和管理真空现象。此外,国有企业还应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将各岗位人员融资风险防范表现纳入绩效指标体系,同时单独制定奖惩制度对表现不佳和表现优秀的人员、部门进行约束和激励,以此刺激企业各人员执行制度规章、学习相关知识经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的金融市场完善以及互联网工具广泛应用虽然给国有企业融资活动带来了多样化发展的机会,但同时也加大了融资风险点。国有企业应加大对风险防范的重视以及人才的培养,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同时实施全范围融资风险防控布局、完善融资风险防控制度以及健全监督考评体系,从而才能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玉玲.国有企业融资现状及风险防控措施探析[J].商讯,2019(27):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