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税降费对制造业的创新效应研究

2020-10-21徐铭悦衣雪颖蔡志雯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9期
关键词:减税降费转型升级创新

徐铭悦 衣雪颖 蔡志雯

摘要:2019年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增值税减税等配套措施,该政策涵盖了众多行业。本文立足于制造业视角,采用中国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型,对减税政策产生的经济效应和创新效应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减税降费;创新;发展;转型升级;CGE模型

一、引言

“十三五”规划中,将技术创新突出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从而“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微观企业主体,减税降费成为国家推动创新转型的有效手段。增值税减税配套措施实施期限暂定截至2021年底,在此期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针对制造业等行业16%增值税降至13%,进一步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纳税人新增的留抵税额按有关规定予以退还等。

二、理论基础与分析工具

(一)凯恩斯学派的减税理论

凯恩斯反对自由的经济政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加强宏观需求管理,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萨缪尔森认为,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在财政税收上,政府应根据经济活动的趋向,及时实施有助于经济稳定的财政税收政策。

(二)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说明,当税率超过税收收入最大值对应的税率值时,挫伤积极性的影响将大于收入影响。图中的阴影部分被称为税率禁区,当税率进入禁区后,税率与税收收入呈反比关系,要恢复经济增长势头,就必须降低税率。只有通过降低税率才可以使收入和国民产量都增加。

(三)CGE模型

CGE模型,包括四种模拟过程:历史模拟、分解模拟、预测模拟和政策模拟。历史模拟主要用于确定内生变量的变化值;分解模拟用于分析变量的影响效应;预测模拟用于描述宏观变量的变动趋势;政策模拟则侧重于后期政策带来的效应分析。CGE模型的微观基础源于Warlas一般均衡理论,在Leontief投入产出模型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各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可以缩减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距,更好地评估经济政策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与其他分析工具相比,CGE最大的特点是将国民经济各组成部分和经济循环的各个环节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下,并据此分析外部冲击产生后,经济体各部分经过不断反馈和相互作用后达到的最终状态。

三、新形势下减税政策对企业的效应分析

(一)定性分析

1、成本效应

政府对制造业实施增值税降税等措施,会引起产品价格以及相对价格的变动。减轻企业纳税负担,降低企业相对的运营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成本的降低必然会增加企业的税后利润,影响企业投资规模、生产能力和员工就业,从而进一步影响社会经济增长。

2、激励效应

降低税费既可以使企业自身有极大的意愿投资创新项目,又能够向外部投资者发送积极信号,有助于提高外部投资者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因为减税对企业自身资源投入具有正向激励的作用,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并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降低税费利润增加,企业投资报酬率相对上升,激发投资者的投资倾向。

3、升级效应

通过降低税费提高利润,提高企业投资报酬率后,也有利于加速企业创新转型,最终达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

这三个方面显示出CGE模型中政府实施减税政策所展现出的激励制造业企业创新、转型升级的正向效应。

(二)定量分析

针对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9-2018年的十年历史期的数据进行历史模擬检验,通过税收负担率这一数据指标来衡量政府减税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历史效应,再结合当前的政府增值税减税措施进行未来企业的利润与创新活动投入预测,将政策模拟结果与预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评估减税政策的直接效应。

在2009-2013年间,由于税收负担率逐年上升,导致企业减低自身投资意愿,投资水平整体上偏低,外部投资者投资该企业的意愿也较低,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从2017年的数据可以发现,税收负担率下降,税费降低,现金流量增加,企业拥有更多的闲散资金进行内部技术投资;同时投资回报率上升,吸引外界投资者购买该企业股票、债券等。税收减少,不仅可以鼓励企业自身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速升级转型,还能够吸引外界投资者进行资本投资。相反,若企业税负程度较高,企业将会通过外部的融资、投机等渠道来抵补税收上的差额,而这类行为又很可能转移企业技术创新的注意力,造成挤出效应。

结合上述分析说明减税降费对企业创新发展会产生一定的政策影响,所以政府应坚持贯彻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减税措施,鼓励制造业加大力度增加对自身企业的创新投入。

四、减税政策的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CGE模型,利用拉弗曲线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发现政府若降低征税力度,对于制造业的创新、升级转型起到积极作用。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技术创新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将成为必由之路。在此情境下,政府也可以通过结构性的税费调整来刺激企业的创新动力,即对一般性的、技术含量低的经济业务保持原有的税收结构乃至增加税收强度,对于更加高科技的项目可以继续实施减税降费的手段。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应当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减税政策导向,强调减税在调节经济、促进技术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确保税收政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智峰,毕玉江.减税、地区差异与制造业升级[J/OL].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06):41-56[2019-06-17].https://doi.org/10.13781/j.cnki.1007-9556.2019.06.004.

[2]况杰.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减税降费:促进企业科技创新[J].科技与金融,2019(05):51-52.

[3]叶显,吴非,刘诗源.企业减税的创新驱动效应研究——异质性特征、机制路径与政府激励结构破解[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9,39(04):33-50.

[4]云小鹏.基于CGE模型的能源与环境财税政策协同影响效应研究[J].经济问题,2019(07):37-44.

猜你喜欢

减税降费转型升级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减税降费政策研究
美国减税对中国影响及应对措施
浅议通过税收政策提升企业经营管理
“减税降费”保障中国经济轻装前行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