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康复训练+认知护理干预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运用

2020-10-21张晓萌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

张晓萌

【摘  要】目的:分析盆底康复训练联合认知护理干预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盆底康复训练+认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对尿失禁的疗效。结果:两组症状疗效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认知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促进患者盆底肌恢复。

【关键词】盆底康复训练;认知护理干预;压力性尿失禁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0213-02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咳嗽、喷嚏、体位改变和重体力活动等腹压增加下引起不自主溢尿,是由于突然升高的腹压传到膀胱,膀胱内压升高并超过了膀胱颈和尿道括约肌产生的阻力,而导致的尿液泄漏[1,2]。由于缺乏有效药物,尿失禁在治疗上以保守干预为基础,当保守失败或症状严重时则需手术,但无论选取何种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性。保守干预措施包括盆底康复训练、放置子宫托、盆底肌锻炼等多种方式,本文着重选取盆底康复训练。同时,为避免患者训练过程中对训练方法、发力点的不理解等引起的认知错误,此次活动采取护理认知干预,与行为训练相结合,运用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并观察其疗效,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进入我院确诊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临床检查均排除其他疾病影响。两组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及病情轻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自主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盆底康复训练+认知护理干预:

①盆底康复训练:训练1:做缩肛运动,阴道肛门收缩1秒放松2秒。训练2:做缩肛运动,保持10秒再放松10秒。训练1和训练2交替进行,连续做15~20分钟,每天进行2~3次,或每天做150~200次,训练可以在一天任何时间进行,取站位、仰卧、坐位即可。2个月为1疗程,后进行评定。训练3:使用盆底康复仪。第一步:给予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神经肌肉电刺激,频率为50HZ,脉宽300μs。目的是提高盆底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诱发肌肉被动收缩,增加肌红蛋白的数量、增加耐疲劳肌纤维、促进盆底血液循环、盆底肌肉力量。第二步:给予肌肉触发电刺激,目的是使大脑中枢逐渐加强对盆底肌肉的控制,逐渐恢复原有的运动功能,或矫正已经丧失的功能。第三步:给予Ⅰ类与Ⅱ类肌纤维生物反馈训练模块,让患者跟着模块训练 ,从而增强盆底肌肉张力和收缩力,控制膀胱,达到康复盆底肌肉、治疗尿失禁的目的。

②认知护理干预:(1)培养和谐的护患关系,评估每位患者的认知行为。全面了解患者的生活史以及病史,有针对性地采进行心理指导,如赞美、肯定等。通过总结和讨论,分析患者对压力性尿失禁不合理的认知,使患者了解正确认知压力性尿失禁与康复训练的相关性,明白治疗依从性对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自信心。(2)通过分析患者的既往认知,制定认知行为干预方法,以重塑患者的认知行为。分析患者无法正确坚持盆底康复训练的原因,如缺乏毅力,锻炼过程中因疲劳而引起的动作细节不标准;缺乏持续、有效的激励反馈;依赖药物等存在副作用但简便的治疗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

3讨论

盆底肌纤维分为Ⅰ类和Ⅱ类,Ⅰ类负责支撑,具有强直收缩性,且收缩持久性良好,持续的时间较长,很少出现疲劳;Ⅱ类负责运动,具有阶段性收缩的效果,收缩没有持久性,且持续的时间较短,多发疲劳。盆底康复训练属科学的康复训练,对尿失禁患者恢复盆底功能有重要意义,盆底康复训练是患者在专业的医的指导下进行盆底肌的收缩与舒张训练,以此增加盆腔器官肌肉的张力,从而恢复盆底肌功能[3]。此外,盆底肌肉训练不仅可恢复盆底功能,还有效地避免了腹部、大腿及臀部肌肉的收缩。

经常进行盆底康复,可以有效缓解盆底肌组织血液阻塞,增强盆底肌弹性及张力,对抗增大的腹压,防止尿道移位,恢复尿道的闭合功能,防止尿失禁的发生。在实施盆底康复训练时应遵循劳逸结合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节,不追求短时间内达到高强度。避免患者因体力流失引起的动作涣散。训在治疗过程中若异常情况,应及时针对不同患者做出解决措施,并详细记录以防下次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前应先对盆底肌力进行评分,并进行分类,制定针对性康复训练计划,并将动作原理、制定过程向患者简单描述,增加患者训练的参与感。在实施盆底功能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应不断安慰、鼓励患者,嘱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方可坚持下去。必要时可引导患者想象康复后的生活,增加训练动力。

通过盆底康复训练联合认知护理干预,患者自身认同感增强,并树立起对盆底康复训练及医护人员的信心,有效改善了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在训练过程中,也减少了错误动作等不必要做功,成效显著。因此建议盆底康复训练联合认知护理干预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以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 杜彦芳,蒋妍,黄向华.女性尿失禁的分类及诊断标准[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8,34(03):164-167.

[2] 耿欢欢.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01):90-91.

[3] 闫向娥.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效果分析[J].母婴世界,2016,10(11):77-78.

猜你喜欢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康复治疗子宫全切术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第二产程长短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
不同待产方式对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超声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应用研究
盆底肌力强度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预测和干预中的作用研究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推广
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156例临床分析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尿动力学检查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价值分析
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