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动力学检查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价值分析
2016-08-05汤尧陈广瑜
汤尧?陈广瑜
【摘要】 目的 探索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确诊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0作为观察组, 体检的健康人中选出60例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受检对象进行尿动力学检查, 对比分析两组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中有81.67%的患者尿流曲线正常, 而对照组则100.00%尿流曲线正常。在尿动力学参数上, 观察组的最大尿流量率(Qmax)、平均尿流量率(Qave)、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诊断上具有显著价值, 且检查结果还能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关键词】 尿动力学检查;压力性尿失禁;括约肌;膀胱;尿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037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多见于中老年, 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 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在该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后的疗效评估上, 还未形成系统的体系[1], 而尿动力学检查技术的进步则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提供一些更加准确的指标[2]。本次研究就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本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被确诊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随机选出60例作为观察组, 年龄29~68岁, 平均年龄(45.9±13.2)岁, 病程在4个月~12年, 平均病程(7.5±2.3)年。另在来本院体检的健康人中随机选出60例设为对照组, 全部为女性, 均无尿失禁症状, 年龄在32~69岁, 平均年龄(46.5±13.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检查方法 全部受检对象均采用B0-nito型尿动力仪进行检查, 测定Qmax、Qave、尿流时间(VT)、膀胱初感容量(FS)、腹压漏尿点压(ALPP)、MUP、MUCP。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受检对象的尿动力学参数的检查结果。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尿流率测定上, 观察组患者的尿流曲线正常49例(81.67%), 异常11例(18.33%);对照组健康人的尿流曲线均正常。在尿动力学各项参数上, 两组患者VT、FS指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余各项指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的研究重点课题之一, 国际尿控协会将其定义为:在尿动力学上具有一定特征的疾病, 在咳嗽、打喷嚏时出现腹压增高的一种不自主尿液外漏疾病。在女性尿失禁类型中, 压力性尿失禁最为常见, 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等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该病的发病与尿道闭合不全有关, 在腹压增加的情况下, 膀胱内压力超过尿道括约肌产生的尿道闭合压, 从而出现尿失禁[3]。在尿动力学检查中该病主要表现为, 在充盈状态下进行膀胱的测压, 在腹压增加且无逼尿肌收缩的情况下, 不随意漏尿、最大尿道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降低。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MUP、MUC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应用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临床上对尿失禁的类型进行鉴别诊断, 同时评估患者的逼尿肌功能, 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指定。观察组的Qmax、Qave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观察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尿道闭合压较低, 而尿道闭合压则是导致疾病发病的关键因素。尿道闭合压受到横纹肌、皮下黏膜血管丛、平滑肌、结缔组织的控制, 在停经后女性的雌激素水平迅速降低, 这就使得尿道血管、骨骼肌肉中的胶原蛋白数量减少, 最终导致尿道压力的下降, 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4]。另外, 女性妊娠产后出现的盆腔肌肉、附着结缔组织损伤也容易导致压力性尿失禁。
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诊断上, 仅根据病史、体格检查、临床症状等很难对疾病做出科学、准确、全面的评估。ALPP是反映尿道内在括约肌功能及其抵抗腹压增高能力的指标, 其通过定量的方式评估尿道内在括约肌的功能, ALPP越低, 则表明尿道括约肌的功能越弱。有学者指出, 在行ALPP测定时, 应取站立位, 这样能提高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的正确率[5]。本次研究中的ALPP亦采用站立位测定。
综上所述,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 对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检出率和发病率的日益提高, 这使得不得不重视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尿动力学检查能辅助临床上了解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膀胱功能、尿道功能等, 并进行尿失禁类型的分型, 从而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在治疗后对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也有助于了解治疗效果, 进行科学评估, 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肖远松, 胡卫列, 吕军, 等. TOT 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评价.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6):938-940.
[2] 文建国, 朱文, 杨黎, 等.动态尿动力学与常规尿动力学检查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对比研究.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3, 34(2):116-119.
[3] 王凯, 李龙坤, 宋波, 等. 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远期疗效和尿动力学分析.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3, 34(2):112-115.
[4] 沈洪君, 胡正伟, 霍文谦, 等.动态MRI在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尿道解剖及功能学中的意义.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2):162-164, 167.
[5] 程大丽.中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尿动力学检查106例临床分析.实用老年医学, 2011, 25(6):493-495.
[收稿日期:201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