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新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研究
2020-10-21李晶
李晶
【摘 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于产科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5月收治的100例我院妇产科诊治的产妇为例进行研究分析。以随机数字法方式将所选产妇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采取新护理方案。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情绪状况。结果:实验组顺产意向以及最终采取顺产均高于常规组,统计学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干预前情绪指标两组相近,P>0.05;干预后情绪指标实验组患者的数据更好,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于剖宫产率的控制作用突出,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妇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普及。
【关键词】护理新模式;产科护理;剖宫产率;临床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0162-02
我国剖宫产的执行率在50%左右,虽然近些年卫生部门、卫生机构对于剖宫产率的控制重视度较高,但是在具体执行率方面仍然远高于WHO所推荐的15%[1]。同时有许多循证研究中发现,剖宫产手术可能会提升产科并发症风险,和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相关并发症有着密切关联性,同时还会导致瘢痕子宫的形成,子宫修复效果不佳,远期预后效果较差[2]。对此,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服务效益,本文简要分析产科护理新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5月收治的100例我院妇产科诊治的产妇为例进行研究分析。以随机数字法方式将所选产妇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实验组产妇年龄最小21,最大34岁,平均(26.8±2.4)岁,孕周38-42周,平均(39.8±0.5)周,常规组产妇年龄最小22,最大35岁,平均年龄(27.1±2.5)岁,孕周38-41周,平均(40.2±0.5)周。两组产妇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入选产妇均对研究了解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全过程在我院伦理委员会监督下进行。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以医嘱落实为主。
实验组采取新护理方案,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基于不同产程提供护理服务。在第一产程保障护患关系,以热情态度接待产妇。待产过程中不限制饮食,但是应当尽可能提供半流质食物。在入院同时,第一时间提供分娩宣教,采用音乐结合视频的方式进行宣教,让护理人员手把手的提供教育帮助,缓解宫缩疼痛,鼓励宫缩期间采取腹式呼吸。开展家庭化的陪伴,在第一产程丈夫可以陪伴。在第二产程期间,需要等待胎头下降,会阴伸展,此时可以指导产妇配合做呼吸、用力等动作,控制胎头的娩出速度,助产士以右手帮助并促使会引体压迫,在胎头着冠之后,指导产妇大口哈气,提升腹内压力,降低腹肌收缩,促使胎头在宫缩作用之下缓慢的娩出。
1.3观测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情绪状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当中的数据资料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规范标准进行记录。在研究期间数据先对记录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强化软件应用水平。在数据录入期间进行1次复验。数据资料的具体处理方式为计量资料T值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P<0.05则代表两组数据对比有意义。
2结果
2.1分娩方式对比
实验组50例:顺产意向48(96.00%),最终顺产46(92.00%);常规组50例:顺产意向32(64.00%),最终顺产24(48.00%)。实验组顺产意向以及最终采取顺产均高于常规组,统计学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
2.2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对比
实验组(n=50):SAS评分干预前76.78±5.24,干预后27.87±3.78;SDS评分干预前75.78±6.02,干预后33.47±5.87。常规组(n=50):SAS评分干预前75.98±4.97,干预后58.77±8.25;SDS评分干预前74.97±6.12,干预后54.11±5.97。干预前情绪指标两组相近,P>0.05;干预后情绪指标实验组患者的数据更好,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
3讨论
虽然当前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比较高,但是手术之后产妇的恢复速度慢、术中出血量大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同时对于产妇的再次妊娠影响也比较突出。对此,剖宫产的手术指征要求也比较严格,涉及到胎儿异常、产道异常、重度妊娠期并发症、胎儿窘迫以及脐带脱垂等。通过阴道分娩属于母婴生育规律,但是剖宫产是将腹壁与子宫壁切开后取出胎儿,属于一种非自然性分娩方式,无法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同时还需要承担比较高的麻醉风险,所以有效提升自然分娩率显得非常重要[3]。
在妇产科护理期间部分护士的态度以及方式的不妥当会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从而导致患者及其家属的强烈不满[4]。借助护理新模式中的不同方面的护理措施,如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产妇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促使产妇及其家属更好的面对分娩,维持良好情绪从而规避护患矛盾问题的发生[5]。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不同心理疏导相关护理措施,如强化生命体征的监测,可以更好的预防和及时控制风险事件,对于护理综合效益的提升作用明显。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顺产意向以及最终采取顺产均高于常规组,统计学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干预前情绪指标两组相近,P>0.05;干预后情绪指标实验组患者的数据更好,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产科护理新模式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对于整个助产工作的质量推动作用明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可以作为临床常规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于剖宫产率的控制作用突出,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妇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 冯彩霞.护理新模式在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8):1033-1035.
[2] 张莹,汤苗苗,堵敏芳,etal.不同护理模式对高危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安徽医药,2018,22(10):2041-2044.
[3] 赵云慧,魏琴.导乐陪护分娩模式对产妇妊娠结局影响的观察[J].安徽医药,2019,23(8):1532-1535.
[4] 杜熒,邵广美,华薇,etal.产科护士剖宫产产妇疼痛处理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31):4015-4018.
[5] 王灿辉,罗丽琼,郭悦慈,etal.助产士干预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结局影响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9,14(7):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