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新途径分析

2020-10-21黎明

神州·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初中课堂环保教育生物教学

摘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在现阶段的发展状态下,做好环境保护的教育工作对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渗透环保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方式,希望对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课堂;生物教学;环保教育

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是相应的教育工作还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要适当的滲透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一、渗透环保教育的必要性

在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开发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由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多不可逆的破坏,从而导致人类的居住环境不断恶化。因此,现阶段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对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现今的发展状况下,要注重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以保证获得长期、稳定的增长。《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提出,要将环保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开展相应的环保教育工作。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教材中环保课题的研究,使教学的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对初中生进行环保教育十分必要,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做好对环保教育的渗透工作,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与之相关的活动,推进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和开展[1]。

初中学段的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进行环保教育可以使其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初中生物课程的内容设置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教师要对其进行充分利用,使工作得到更有效的落实。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途径

(一)立足教材并适度拓展

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有许多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内容,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要紧贴教学大纲,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和分析,以保证在授课过程中有效的渗透环保教育。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对课堂教学的模式和内容进行丰富,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可以将与教学内容和环境保护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上传至多媒体课件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在相对轻松、自然的环境下对相关知识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感悟和体会,进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件上展示出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遭到破坏的环境下生物的生存状态。通过图片的呈现,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巨大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呼吁学生从自身做起,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保证人类以及其他生物具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并更好的进步和发展。此外,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一套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计划,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措施,并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进行有效运用。此外,教师可以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拓展,诸如由于环境恶化造成的物种灭绝等问题,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二)灌输并培养环保意识

要更好的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第一,要让学生对环保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进而使其认识到环保工作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第二,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践行与环保相关的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其意义。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思想建设以及外在环境两方面来开展相关工作:在思想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对环境的现状有一个初步了解,并且对环境问题有一个深入认识,进而使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后续环保教育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在环境方面,教师可以对教室的环境进行改造,比如张贴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标语、图片。将相关的工作渗透的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受到熏陶,进而促进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开展。

(三)重视课程的探究活动

教师在完成相关知识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可以开展与课程内容以及自然环境有关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环境保护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保证环保教育工作的有效性[2]。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对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水进行收集,并在接下来的课堂中与其他同学对水质进行分析,使其在这一过程中对水污染有一定的了解,进而更加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保证相关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和开展。

(四)组织并参与环保活动

在渗透环保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在课后积极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从而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以从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以及参与相关的公益活动两方面进行。在对环境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查阅数据资料,对环境的现状、变化情况进行了解,并结合实地的考察,最后对相关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整理,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策略。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能够对环境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治理策略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使环境教育工作得到了有效落实。就参加公益活动而言,教师可以和学生参与植树、节约用水等活动,为环境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结合实际从点滴做起

在充分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落实环境保护工作,并让学生进行举例。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从自身做起,将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位。

三、结论

环境保护工作对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环境保护的教育工作,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为环境建设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薛治水.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66.

[2]赵敏.初中生物教学中三管齐下渗透环保教育[J].中国教师,2018(S1):82.

作者简介:黎明(1979.05-)男,民族:汉,籍贯:四川省广汉市,职称:中学二级,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生物教学。

猜你喜欢

初中课堂环保教育生物教学
初中思品课生成性课堂建构的研究
生物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上的应用
幼儿园环保教育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