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慢性乙肝患者AFP异常升高的临床预后效果

2020-10-21梅玲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梅玲

【摘 要】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FP异常升高的临床意义,分析对临床治疗造成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对数据库进行资料分析,录入我院中收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AFP数值均在400μg/L以上;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10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FP复常率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AFP数值,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复常率为85(85.00%)例,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58.00%)例,组间差异显著(X2=8.7897;P=0.0030);而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的AFP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患者的AFP数值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AFP能够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指标进行应用,患者在接受慢性乙肝治療后,其AFP数值均能够恢复正常或明显降低,但如果患者在治疗时出现反复升高,则应当引起重视,避免患者演变为肝癌而影响其生

命安全。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AFP;临床预后;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7-0053-02

就目前来说,在进行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时,如果患者出现血清甲胎蛋白一次性升高或持续性升高,都说明患者存在肝炎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并未出现AFP明显升高的情况[1-2]。而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选择抗炎常规治疗以及干扰素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案,其主要目的都是使患者的肝炎状况得到控制,降低患者的AFP数值,以达到优化治疗的效果[3]。本次研究中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FP异常升高的临床意义,分析对临床治疗造成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对数据库进行资料分析,录入我院中收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AFP数值均在400μg/L以上;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100。

实验组中患者的性别比例包括(男:女=86:14)患者的年龄介于23-63(43.5±4.6)岁之间;对照组中患者的性别比例包括(男:女=81:19)患者的年龄介于26-61(41.9±3.8)岁之间。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基本资料,由数据统计人员通过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确认患者资料可比性良好(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时均在常规保肝等基础方式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每日用药一次患者进行口服用药,患者连续治疗一年。

实验组患者在保肝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干扰素-α进行治疗,每两日进行一次治疗,患者应用300单位干扰素-α进行皮下注射治疗,患者连续治疗

半年。

1.3 评价标准

完成本次治疗后,对所有患者的AFP进行检查,在进行测定时,选择放射免疫法进行检测,同时患者应用B超以及CT等影像学检查排除肝癌的可能性,患者在治疗完成后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

患者AFP值降低至20μg以下则记录为AFP复常。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涉及到的各项统计学数据均记录于Excel表格中,在本次实验完成后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22.0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分析,应用X2、T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意义分析,确认其P与0.05关系,若P>0.05则确认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AFP复常率对比

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复常率为85(85.00%)例,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58.00%)例,组间差异显著(X2=8.7897;P=0.0030);

2.2 两组患者的AFP数据治疗前后对比

而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的AFP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患者的AFP数值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而相关临床研究中发现全世界大约有80%左右的肝细胞癌症有持续性乙肝病毒感染或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而大约有90%的肝细胞癌均发生于肝硬化的基础上,患者出现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的发生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性[4]。在所有的肝癌患者中,AFP异常增高的阳性患者大约占比为70%~90%左右,通常情况下来说,AFP血清浓度与肝细胞癌的癌组织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5]。所以在现代临床研究中认为,在进行肝细胞癌的诊断时,应用AFP血清浓度进行诊断,能够获得较高的准确性。部分临床研究人员认为当患者的AFP数值在200μg/L,持续8周以上,或在400μg/L以上,持续4周以上,并且排除患者存在妊娠以及生殖器胚胎性癌症的可能性,患者基本可以确认为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6]。

AFP异常升高虽然不能确认患者存在肝癌[6],但这种指标升高,可确认患者存在肝脏损伤,这可能与患者肝细胞持续受损或过度再生,导致的AFP升高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如果患者体内AFP出现持续反复升高,并且肝损害程度较轻,则应当警惕患者是否存在肝癌。

综上所述,AFP能够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指标进行应用,患者在接受慢性乙肝治疗后,其AFP数值均能够恢复正常或明显降低,但如果患者在治疗时出现反复升高,则应当引起重视,避免患者演变为肝癌而影响其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孙庆宇,朱晟,胡玉霆,刘意,李涛.乙肝肝癌导致肝脏损伤程度的评价指标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12):107-108.

[2] 王利公,赵珊,陶慧,纪瑞静.血清AFP、GP73和AFP-L3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21):2625-2628+2632.

[3] 罗琳,张廷超,刘书刚.HBeAg与抗-HBe双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11(05):387-390+433.

[4] 席红利,黄文瑾,唐明珠,尚彦彦.AFP、PIVKA-Ⅱ、AFU联合检测在乙肝病毒相关肝癌早期诊断的价值[J].热带医学杂志,2019,19(08):1016-1019+1027.

[5] 姜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膳食营养评价及肠道菌群分析[D].青岛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慢性乙型肝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临床观察
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健脾化湿祛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残留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患者常见易患因素分析
两种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中医四步免疫化纤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老年患者的肾脏毒性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耐药变异特征分析
乙肝表面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不同阶段的变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指数在肝纤维化分级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