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洪绶人物画造型中的审美意味研究
2020-10-21刘思琪
摘 要:本文通过对历史上和近代上的人物画题材创作的作品分析,指出人物题材创作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对有关于陈洪绶的记录的文献和书籍进行整理,梳理有关陈洪绶绘画中人物变形理论的内容,通过理论的研究确定选题与现当代人物画创作的关系和启示。
关键词:陈洪绶;线性;造型;古卓;意趣;美学
前言
本文主要引入前人的相关理论研究的设计思路,探究陈洪绶的作品通过造型表现的美学艺术思想以及艺术创意。严谨的本着学术论文的研究方向来探究。国内的相关研究文献主要有《中国画论论纲》、《宣和画谱》、《中国书画美学史纲》、《历代名画记》、《清康熙刻本宝纶堂集》、《中国书画、美术与美学》等。而本文主要对前人的文献科学理性的总结归纳之后,进一步对相关论据加强论证,为今后的人物画创作实践上的审美意味做出重点归纳。
《宣和画谱》[2]中提到:“画人物最难工,虽得其形似,则往往乏韵。”而陈洪绶的人物画多以线描为主,在人物的造型上有着古卓的意趣,这也值得我们后人学者去研究。
一、陈洪绶的人物画与时代背景的关系的研究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幼名莲子,后号老莲,又名胥岸。以崇信佛教来排遣内心那种功名无望的痛苦,也对他的一生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他从小就有着狂放不羁的性格,在他所作的《宝纶堂集》[5]中多有关于他生活中的感受,也能反映其性格。
《中国画论论纲》[1]中提到“明代是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这种发展与当时的各种学术思想关系紧密。城市经济与商品生产的逐步扩展,造就了新的审美阶层。”也从一方面催生了陈洪绶独特的人物绘画风格。
在摹古与化古为新中的转换,与陈老莲当时所处的社会动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谓“艺日精而名益盛而意滋不悦。伤家室之飘摇,愤国步之艰危。”(孟远语)胡其毅序云:“其胸中磊落之概托诸诗文,奇崛不凡,翰墨淋滴,绘事超妙,颇自以为狂者。”《宝纶堂集》多记载了他的伤感之作,绘画手法也变得直接。在他的晚年时期,他也没有停止创作的脚步,除了流传下来的《隐居十六观图册》、《博古叶子》、《花卉山鸟图卷》等以外,其他有关记载的著录就更多了。
二、陈洪绶人物画的造型语言作品的书籍研究
陈洪绶的人物画是宁丑勿媚,宁卓勿巧,适度夸张的造型,正是介于似与不似之间。他的画可谓“气韵生动”,《中国书画美学史纲》[3]中提到:“气韵生动”是六法中的最高原则,是审美创造的最高法则。或者说气韵生动是一个形而上的美学命题。可见他画中人物的造型达到了一种精致的水平,没有被滥用的原始而纯稚的风格,没有故意把笨拙感带到夸张的地步。而他画中的情感和风格一样复杂。它并不,也不想,唤起完全真实的感觉。这是一种迂回的表现手法。所以说以陈洪绶为代表的古画家,可以说在明末的时候已经把意笔人物画代入到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峰,他的造型无疑不体现着“大道至简”的思想,越是看着简单越耐人寻味,每一处看似简单实则有着微妙的变化,扭动的身形,飞扬的衣衫,都表现了難以表达的动感,这也是他的微妙之处。
三、关于陈洪绶人物画中意境美学的理论书籍研究
陈老莲的画体现着道家哲学的哲思,也跟美学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美学史中, 第三层意思的“古”又常与“高”相联, 合而为“高古”之概念[8]。而陈老莲的画中正体现着这种高古之意,这种高古具体在他的作品中的人物是用造型的变形而体现的。
在这个章节里本人引用“美学”一词,这一词是18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开始用的,在他出版的《美学》[7]一书中,此后就有了美学这门学问,其中有一种说法是:“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就在于它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审美反映,这就是艺术不同于科学和其他意识形态的根本地方,艺术能够引起我们的美感”。这也是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对于美学的理解与研究,以及如何应用到绘画创作之上。而陈洪绶的画具有审美愉悦的作用,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4]叫做“怡悦情性”,用现在的话理解就是使人感到高兴,舒适,享受。而陈老莲画中正好具有古朴典雅的意趣,无论是从《古画品录》[9]中画面的经营位置,骨法用笔还是随类赋彩,人物的变形的古卓奇崛精神气质,和品格高逸的状态,无论是画中人还是画之人,都是统一的映照着他的生活环境与社会背景的酿造。
结论
以上为本人对一些人物画造型创作的发展研究和关于陈洪绶对人物造型的看法和研究。阐述了陈洪绶对人物画变形的重视程度,不仅仅是画面上,在笔法中也有体现。具体举例出了陈洪绶对作品中人物画的基本造型的处理和与客观向主观的转向,通过不同的参考文献的论证,进一步的向本文研究的主题方向进入具体化研究,为及接下来的研究课题提供了严谨性和学术性。
参考文献:
[1]《中国画论论纲》 贾涛著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宣和画谱》 北宋宣和年间
[3]《中国书画美学史纲》 樊波
[4]《历代名画记》 唐 张彦远
[5]《清康熙刻本宝纶堂集》明 陈洪绶
[6]《中国书画、美术与美学》 刘纲纪 著
[7]《美学》 鲍姆加通 (1750-1758)未完成
[8] 英国当代学者柯律格 (Craig Clunas) 在有关《长物志》的研究中
[9]《古画品录》南朝 谢赫
作者简介:刘思琪(1993年生),女,汉族,籍贯辽宁,研究生在读,硕士,首都师范大学,国画水墨人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