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唱腔重在借鉴和吸收
2020-10-21曾雪华
曾雪华
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信息化网络发展迅速,系么媒体蓬勃发展,在当前各种娱乐方式的影响下,潮剧逐渐萎缩。潮剧很多年轻人并不了解,以往潮剧由于时代因素,对于观众而言没有新意,新潮剧又失去灵魂。针对这一情况,潮剧需要创新与改革。因此,本文将针对潮剧唱腔进行探究,使其推动潮剧的发展,促进其改革。
关键词:潮剧唱腔;借鉴吸收;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148-01
一、前言
潮剧已经具有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在历代艺人的传承与发展中,经过不断的总结,艺人具有丰富的经验,并且持有独特的风格特点,潮剧饱含着丰富的潮汕的历史文化及优美的唱腔。本文将对针对潮剧唱腔进行浅谈,从而使潮剧能够长久发展。
二、潮剧唱腔的特点
1.音域与音色。潮剧唱腔主要特点表现为潮汕话咬字,唱腔发音为“四呼五音”。其中四呼为开、齐、撮、合;五音为喉、舌、齿、鼻、唇。在演唱过程中,通常使用真声,声音呈清脆明亮,特别是生门、青衣、旦门。音色表现高、脆、亮、尖。该类音色优点在于委婉秀丽。
2.气息。潮剧唱腔在气息运用上主要遵从气沉丹田,通过腹部垂直呼吸方式,吸入空气使腹部鼓起,演唱时腹部逐渐回缩。舞台表演过程中,根据自身经验对气息的运用,控制、调整喉、舌、口、唇、齿等器官,保證准确发音,掌控音量大小。
3.发音。潮剧在行腔中,根据含、吞、咬、吐的方式进行出字,歌词念白主则依照潮州话发音。依据发音位置可将其分为8个声调,8个韵母,17个声母①。
三、潮剧唱腔存在的问题
当前,潮剧舞台在定调中,将F作为主调,并且男女演员同腔同调。随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戏曲改革与创新过程中,以往唱腔产物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但是,当前舞台演出,很多年轻演员由于年龄等因素,身体处于发育阶段,在变声这一阶段,声音的稳定巩固及恢复,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声线很难符合F调的演唱要求。因此,潮剧舞台演出,要求男女演员同腔同调并不科学。
另外,针对演出也存在一定问题。一般潮剧表演时间较长,每部戏用时较多,长时间在舞台演唱,会导致嗓子沙哑,声带出现小结,经常发生声带疲劳情况②。
四、潮剧唱腔的借鉴和吸收
潮剧唱腔的学习中,最重要的便是学习潮州话的正音。语言为潮剧的重要组成要素,但是潮州各地区口音存在一定差异,无法实现统一。因此,要将潮州口音实现标准化,统一舞台语言。掌握发音后,要学习咬吐法,要保证字正腔圆,有韵味、发音准确。潮剧演出过程中,舞台经验丰富的艺人在高音区时也会存在一定困扰。高音区感觉音色缺少晶亮、偏紧,头腔共鸣不通畅。演员在舞台演唱过程中,要声音圆润、流畅、高亢,便是在演出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气息作为支撑,保证尽量让自己靠前发音,靠后发音便会出现污浊、吃力的现象。
潮剧唱腔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借鉴与吸收。任何一种形式的剧种,只要东西是好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都要借鉴与吸收。例如,京剧艺术家尚长荣、魁智,他们表现的唱腔便是低若深谷、高亢激扬、上下一气。这便是潮剧可以借鉴与吸收的内容,了解艺术家的发声特点,掌握他们的技巧。他们发声点是由于靠前方,高亢激扬的用头腔共鸣区,与气息有效结合,使其保证演唱自如、清亮。潮剧演唱中,可利用该发声方式,寻找相同点。这一情况下,也能有效改善青年存在的发声问题。正确发音、科学演出对演员而言,可有效保护演员嗓子。
潮剧唱腔与美声唱法的联系:气息的运用。声音是因为肺部吸入空气,呼气时震动声带出现声音,呼气强弱与大小决定声音的效果与音量,呼吸对声音具有重要作用。潮剧与美声都注重呼吸,突出呼吸的重要性。无论胸腹式呼吸,还是气沈丹田式呼吸,虽然吸气方式存在差异,但是都是将腔体作为声音的来源。并且,两种唱法都是运用、控制气息,来表现音色,保持良好呼吸,便能呈现更好的音色。潮剧演员在日常练习中,要加强对气息的重视程度,美声唱法注重气息及腔体的运用程度,利用胸腹部呼吸,尽最大程度吸大量空气,向外同时扩张腹部与两肋,演唱过程中,通过腰背中的力气保证气息均匀,并且将其控制真假声的转换。并且,对气息的控制,可在高音区增加假声比例,降低声带的负荷,实现音色的统一,声区实现扩展,进而有效满足音量与音色的要求。潮剧在演唱过程中可借鉴美声唱法中气息的运用,融合西方文化艺术特点,为潮剧唱腔注入新鲜的动力③。
五、结语
在对潮剧唱腔的探究中,可以发现潮剧唱腔既被传统形式限制,也被创新改革影响。潮剧在文化事业的发展长河中,只有不断借鉴与吸收新的东西,不断挖掘探索,科学合理开展创新之路,及时抛弃老旧迂腐的东西,为潮剧的唱腔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其更加具有感染力。
注释:
①吴冬炫.广东潮剧唱腔与美声唱法关系之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19 (01):58-59.
②陈伟强,潮剧创新要坚守“潮味”[J],戏剧之家,2017 (19):51.
③王流书,潮剧唱腔重在借鉴和吸收[J].大众文艺,2015 (1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