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雀东南飞》的现实意义
2020-10-21罗大军
摘要:《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被称为中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被选入我国高中语文课本,作为高中生必修课程重点学习。为什么会得到如此重视呢?文章就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论述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婚姻;现实;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011-02
一、《孔雀东南飞》的历史现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刘兰芝百般刁难,刘兰芝毅然请归,焦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刘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乎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可就是这样一个老套而又平常的故事,作者是如何做到旷古烁今的呢?
(一)单从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可见文本的初衷——告诫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卷一,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孔雀东南飞”作为篇名此处无需多言解释。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后人的修饰。
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到,诗是为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作,顾名思义就是想告诉或者告诫焦仲卿的妻子什么道理。那么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焦仲卿”的称呼吧!《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地点是庐江郡,一饿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怀宁县小镇。而在我國安徽的怀宁、潜山一带,总是把缺乏主见的男人呼作“焦二”,一千多年过去,焦仲卿老家的人确实把缺乏主心骨的男人唤作“焦二”。“焦二”实际上就是指焦仲卿。从传统的姓名学看,有“焦仲卿”,肯定有“焦伯卿”,伯、仲作为人名时,一直成双成对地出现,伯为长(排行老大),仲为次(老二)。怀宁、潜山一带的老好男人被唤作“焦二”,这和四川唤着“耙耳朵”是一样的道理。现在很多地方叫做“妻管严”,这样一来,文本的初衷就显而易见,就是要告诫“妻管严”的那些女人别学刘兰芝,因为“妻管严”害人害己。
(二)就文本内容看刘兰芝作为妻子——不合格
从刘兰芝出身看,她是汉代末年庐江郡的一个小家碧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看样子她是一个家教严谨,多才多艺而又知书达礼的闺阁少女。但试想,既然如此优秀为什么女子怎么会被赶回家呢?在《仪礼·丧服》里面记载“七出”:无子、淫逸、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对照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刘兰芝在“七出”中没犯任何一条。
有人说在文中,刘兰芝离开时没有只字未提孩子,是不是因为无子呢?其实书上并没有明说,只是大家的猜测而己,并没有实际依据,所以这是不成立的。即便真是没有小孩,按照古代休妻的“七出”刘兰芝被修是不符合条件的。根据古代婚姻制度《大戴礼记·本命》记载:“妇有七去:其中无子去,无子,即妻子不生小孩?,封建时代的法律规定“四十九以下无子,不合出之”,很显然刘兰芝还没有老到这个年龄,要不回家也不至于还有那么多人上门提亲。
在文中焦母明确说到要休去刘兰芝的理由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很显然是焦母认为媳妇没有礼节,凡事爱自作主张,使我老人家心里不快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焦母守寡多年,母子相依为命已经成为长久以来的习惯,家中忽然多出一个媳妇,使母子之间彼此依赖的态势,顿时产生大幅度的变化,失去了心理平衡。作为儿媳妇她没有真正的做到知书达理去理解焦母的心理需求,而是用自己的手段去俘虏焦仲卿,让“焦二”认为媳妇的行为并无不当之处,从而反对母亲。并且忤逆的在母亲面前发誓:“倘若遣此妇,此生誓不娶”,最后弄得焦母伤心得几乎死去,其实看到这里结果已然知晓。别说在古代,就算放到今天,结果估计也不会有太多改变。所以说刘兰芝虽然“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但并不表示她就是一个合格的妻子。所以《孔雀东南飞》一文告诉我们,刘兰芝想做一个合格的妻子要学的还很多很多。
二、刘兰芝面对传统文化做了错误的选择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时代背景正逢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主要原因。在焦母的家长制度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刘兰芝一边,并发誓“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这在当时这样的爱情以是难能可贵了,但是刘兰芝让丈夫和自己结束生命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就原文来看,焦母对兰芝的评价好像有些污蔑,从兰芝与焦母告别时说的那番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兰芝还是一个很有教养、很有修养的人。但“举动自专由”这肯定是没有冤枉刘兰芝,因为她的确是一个很有主见且不甘示弱的女子。从她一开始的“自请遣归”,到后来面对兄长的突然允婚,再到最后的“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都体现出来这一点。
刘兰芝性格刚烈,焦母霸道蛮横,两人性格不合。但焦母却是当时社会的家庭主宰,如果兰芝不进行调整、不作出改变、始终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她肯定是无法融入到焦家的,那最终只能自作自受以悲剧收场。
总体而论,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也与刘兰芝自身的性格原因之一。当然造成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在于封建家长制的压迫,还与仲卿的不作为和兰芝的自专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应该全面地、客观地、理性地、辩证地看待问题其悲剧性。
三、结语
《孔雀东南飞>之所以能够被时代接纳,肯定不仅是写焦刘的殉情的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歌颂了刘兰芝夫妇忠于爱情。同时也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更为重要的是《孔雀东南飞》的双重现实意义。
首先,在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里一直提倡“百善孝为先”。焦仲卿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应当有自己的主见,不能遇事就是以“焦二”的处事的态度,最终成为千百年来的笑柄,尤其在成家后应该在做好父母和妻子的调节工作。
是的,他是很爱刘兰芝,也没有违背夫妻之间的誓言,最终左右为难而选择逃避(殉情),不仅葬送了自己美好的爱情,而且留下自己的母亲孤零零独在人间,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悲怆画面。《孔雀东南飞》感动千百年来的无数读者的不会是爱情那么简单,而应该是留给后人无限思考。
其次,三从四德”是汉族以后中国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道德规范,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进行的规范要求。很显然,刘兰芝“三从”没有做好原文中有回家后对于他的婚姻她说的是:“逼迫有父兄”其实在汉代基本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出嫁也没有从夫,反而是用丈夫的宠爱让丈夫为难顶撞母亲,直至陪她一起殉情方肯罢手。“四德”就不必多说了,从他的语言就可以证明,她的言语是多么的咄咄逼人。作为千年后的旁观者,不能用过去的道德来约束和道德绑架来看待现代的年轻女性,当然也不能用今天的社会习俗去评价历史,我们只能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去感受。学习该文会让我们懂得,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这么简单,也是两个家庭的事,同时也是全社会的事。
综上所述,《孔雀东南飞》的能够成为当世好文,千百年来人们的传奇佳话。借用明代名家李因笃《汉诗音注》卷七卷所言:此古今第一大篇,亦第一絕作,如对大羹玄酒,又如临宗庙百官,叙事敷词,俱臻神品。可以怨、可以兴、可以群、可以观,诸美俱备,实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参考文献:
[1]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汝弼.乐府散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上接第2页)他们在大都市奋斗的挣扎、抱团取暖的温情、难以启齿的爱意、还未完全丧失的梦想,写底层人物相互欺压却也彼此扶持的矛盾,写追求自由的女性如何面临灵魂失重的惊慌,写历史如何大刀阔斧地改变人的命运,人如何被历史无情碾压。这些故事可以在现实中找到无数映射。
黄咏梅掘开钢筋水泥地面的杂草,记录那些努力扎根的生命形态,感受平庸世俗面孔下的人性张力,从细微处发掘更为真切可感的“人”的历史。她已经完全显露出自己操纵笔端的能力,这种远离自我经验的叙事能力,对现代都市和深远历史的折射,对文学想象的精准把握,使她成为70后都市小说家中的一抹独特色彩。
注释:
①黄咏梅.给猫留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
②(英)齐格蒙特·鲍曼.后现代性的预言家[M].余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85.
③张柠,李壮.后抒情时代的都市边缘人——黄咏梅近期中短篇小说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 (12).
④陈斯拉.时代的异志者——从70后作家黄咏梅的创作谈起[J].文艺争鸣,2017 (10).
作者简介:罗大军(1980-),男,贵州都匀人,大学本科学历,黔南民族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史、近现代文学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