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2020-10-20尹丽娟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抽象思维概念教学小学数学

尹丽娟

摘 要: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础所在,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展开思维与探究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中,准确把握概念定义,挖掘其中蕴藏的数学思想,进而从中探寻出构建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学效率,达成数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教学 抽象思维

引言

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学科必须要达成的目标所在,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教学工作的展开,还要从本源着手。而数学概念就是其基础内容。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紧扣教学要求,从学生出发、基础概念出发,在概念教学中找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等,以达成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塑造。本文针对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展开讨论,探索如何在概念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一、对概念加以挖掘整理

概念,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教学展开的基础。而抽象思维能力,明显带有抽象性和想象性,必然不是直接的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在当前小学数学二字,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正是要对概念加以挖掘,从平淡中找寻新意,指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思考。在组织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概念进行梳理,将学生可能遇到的概念及其适应的数学思想、作用方法等进行对照结合[1]。其实所谓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内涵十分广泛,如数学的建模思想,也是在一般规律中找寻其中的共同点,抽象为固定的模式方法;划归思想,更是将概念抽象整理后运用的,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答等。不同的概念中,都会有所侧重,如“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这样的教学中,就已经出现了分类的思想意识。在很多时候,对概念加以挖掘整理,才能找到教学的点,更好地将抽象的内容传递给学生。

二、在概念教学中融入数学思想

当概念的意识已经明确、如何将概念的教学中找到抽象思维的着力点时,就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与开展。例如,在组织教学中,尝试结合概念的探究、概念的分析等,进行抽象思维的培养[2]。概念的探究,是指基础概念的学习中,教师不再扮演着直接授予者,而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收者,参与讨论,自主概括并探究出概念的出处及应用,具有积极影响。例如,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解析,是“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样的图形概念定义,与其让学生通过背诵的形式记住这句话,不妨直接给予学生大量概念,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大量图形的观察中,自主的找出答案。经过这样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过程,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了解所学任务。在学生学习中,会遇到大量的看似相似的概念,对于这些概念的讲解,不妨巧妙地将数学的化归思想、整合思想、对比思想等结合其中,鼓励学生找到其中的学习乐趣,并且做进一步的探究。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基本定义中,可以给出“5个3相加”、“5和3相乘”、“5与3相加”等,指导学生关注其中的不同之处,进而找到学习的思路,全面实现日常教学的开展。

三、在概念运用中锻炼思维

在概念的运用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熟练掌握知识,实现概念的充分运用,借以解决实际问题。在概念的运用中,逐渐提炼、建模出一般规律,长此以往,也能实现对学生抽象思维的提升。例如,对于方程的定义,是“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被成为方程”,看似定义明确,但是却没有实际意义。在大量的方程练习中,可以发现,原来不同的方程式拥有不同的意义,解决方法也有不同的形式。在学习概念时,应当深度把握概念间的内在练习,找到其中的延伸性思考。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生活,建构生活场景,带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盘活概念,清晰概念认知,理清教学思路,全面推进对概念的深度理解与灵活运用,积极促成教学工作的多元展开。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看似是用具体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也是对学生的理论把握的考量,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透过现象观察本质的能力,找寻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在概念探究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所谓概念探究,是指在组织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认识并学习基本概念,更要指导学生透过概念本身,去深入探究,根据自己的推理演算,一步步找到相应的概念定理。这里以多变性面积的计算为例:在学习中,学生最先接触到的是三角形等,之后正方形、长方形等等,那么,在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时,就可以将正方形划分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而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和就恰好是正方形的面积。反之亦然。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后,可以进一步尝试推演只有两边平行的梯形的计算方法。在学习概率统计的相应概念时,不妨让学生真的在课堂中进行简单的掷硬币实验等。总之,概念探究,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也理所应当的成为教学中应有的尝试 。在教学组织中,教师带动学生进行思考,逐渐抽离概念本身的去找到其背后的计算原理、探究原理,即为抽象的环节。在概念探究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教学的基础工作。

五、在生活问题解决中掌握抽象原理

很多时候,所谓抽象的、一般的原理,都是来源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之余的探究,反之又指导着具体的活动。如爱迪生发明灯泡,是在一种钟素材的试验中得出的,蒸汽的发现,最初都是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在组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也要结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实际情况——感性认知多于理性认知,个人社會经历尚且浅薄等特点,不妨鼓励学生在对生活的观察中、在现实情况解决中去运用及发现数学原理,这样记下来的原理才能更为深刻,能够使学生体味到成功的乐趣。例如,在学习了几何图形的计算后,指导学生去计算校园花坛等的面积,只有学生参与其中了,才能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养成抽象思维能力。

结语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概念引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一般的知识学习中进行拓展延伸,应当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加以有意识的调整与拓展,转化为实践。

参考文献

[1]张丽琴.课堂教学中学生抽象能力较弱现象的思考[J].中小学数学,2017,15(8):53-59.

[2]王文英.注重“过程”赋以“生命”[J].小学数学教师,2018,13(4):23-30.

猜你喜欢

抽象思维概念教学小学数学
浅论幼儿计算和幼儿体育教学
由“抽象”变“具体”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