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魅力之举措

2020-10-20练明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提高探索意识

摘 要:搞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才,是当代每一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我们教师长期研究的大课题。

关键词:培养 意识 兴趣 探索 提高

优质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是轻松的,学生参与意识是强烈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能自信地学习,平等地交流,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是课堂教学要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

1.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好。如:“长方体的认识”(北师版五年级下册),“圓柱,圆锥"(北师版六年级下册)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各种物体,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摸一摸,滚一下,摆一摆,认真观察和思考,从而得出各物体的特征。再如"长方形的面积"(北师版三年级下册)一课教学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比如教室的地面、课桌的桌面、篮球场等)。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气氛活跃,这样得到的知识记得牢。

2.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实施中,我们教师要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并创造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强烈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从而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索情感。如:在“长方形周长”(北师版三年级上册)一课的教学中,课前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张卡通画或一张相片带来,老师准备每人一张A4纸和漂亮的彩色贴纸(宽5毫米)条。上课时教师提出问题:现在我们要给相片或画进行装饰,把相片或画放在A4纸上,在它的四周围上一圈彩带,制作简易的相框,至少要多长的彩带呢?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就会积极地思考,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的问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并将学习数学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从而学习到有用的数学。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兴趣的时候才会积极地思考,他们在学习期间才会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学生的兴趣要依靠教师来培养。

1.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兴趣

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购物”(北师版二年级上册)一课教学时,学生在元、角、分之间换算难度比较大,教师可在课堂摆出一些生活用品、学习用品,标出价钱,要求学生模拟商店里的购物情况,你会发现课堂气氛非常浓厚,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人数会增加,甚至平时少言寡语的同学都会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效果展现良好。

2.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兴趣

教学中应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分析数量关系为解题关键,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灵活的解题思路与技巧,提高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知道,我们不是为解一道题而学,而是通过这一例题去学习解应用题的方法:一读题目,进行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二读题目,分析数量关系;三读题目,尝试列式解答;四读题目,检验结果是否符合题意。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懂得了思考应用题的方法,而且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三、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

求索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大胆创新,并就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1.有形训练,主动探索

在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一些多变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变换机智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在练习课、复习课上,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两个条件:苹果5千克,梨4千克。然后启发学生依据这两个条件,在学过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上,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在自编互编的过程中,不仅扎实掌握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相关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质疑问题,勇于探索

教学的过程中需让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师在讲授小数除法时(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出示27.8÷2.3这样一道扩展练习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这道除法计算题的结果是12……2,还是12……0.2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辩论、核实,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终确定余数是0.2,并说明了理由:(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计算除法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余数会跟着变化。要找准余数在原数的什么数位,余数2在原数的十分位,所以是0.2。(2)、根据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等于被除数也可以检验出余数应该是0.2。鼓励学生质疑和解释疑惑,不仅可以深化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启发探究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3.猜想结论,大胆探索

教师应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释在好奇心驱使下的探索行为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并鼓励学生的主动性、独创性,让他们大胆去猜想,然后去验证。例如学完圆的面积计算后,课后练习有一个问题:圆、长方形、正方形具有相等的周长,哪个面积更大?我讲了一个简短的小故事:一个学者跟国王下棋,国王许下诺言,如果学者赢了,便可在海边用绳子圈出一块地给他。结果,学者获胜,同学们,学者是围成长方形?正方形?还是圆呢?这个问题唤起了学生解开神秘之谜的欲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帮助学生解决疑虑的同时向学生渗透了更高层次的数学思维。

总之,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应该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对知识的渴望入手,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顽强的求学精神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素质教育水平。

作者简介

练明(1971.4—),男,汉族,学历:大专,职称:小学数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提高探索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