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校携手育人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2020-10-20靖梅
靖梅
摘 要: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当中,家庭与学校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家庭是孩子们从小生长的环境,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场所。“家庭和学校”两者密不可分,相互联系,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无论哪方面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就从当前的“家校共育”的理念出发,对携手育人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家校共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1-0015-01
1.小学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很多学校与家长已意识到对孩子学习思维的教学价值,逐渐的形成了“家校合作”的教学形式。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在具体的小学家校合作教育中,仍存在一些实质性的问题,需要教师去解决。学校是由专职人员与专门机构组成的系统,应该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但许多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培养,平时也缺少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在家校合作中,家长作为孩子的父母,在一些问题上只是被动地听取指导。如学校的一些收费问题,有的家长没有过多的干预,只是被动交费,学校因此会受到教育部门的问责。一些年轻的刚上岗教师不愿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也会导致当前教师队伍年龄的结构偏高,学校与家长无法进行有效沟通。这些都是当前小学家校共育中出现的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阻碍当前的教学进程。
2.小学家校共育的对策探究
(1)转变思想观念,注重家校共育理念
想要提高当前小学家校共育的教学实效,教育机构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注重家校共育理念,并看到当前家校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合理和有效的教学计划。毕竟小孩子需要父母和教师的陪伴,才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每日的学习和生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人生方向。实行家校共育的学校,必须加强对家校合作的重视,强化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才能促进家校深入合作,更好地引领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转变思想教育观念,才能促进家校共育活动的开展。新时期的教学观念是“以人为本”,换句话说就是要懂得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这也是在学校合作中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家庭与学校地位平等的展现。学校要接受家长的监督和管理,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调查工作,这样便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家校共育的实效,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学习平台。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师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好朋友。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悉心引导,这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建立有效的家校协同合作机制”应该是现阶段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每位教师和家长应该关注的课题。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和心理正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把握好家校共育的形式和内容,才能保证孩子对知识的吸收率,发挥家校共育的价值。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家校合作模式
一些偏远的农村小学,在家校合作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大都是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证家校合作的一致性,学校应贯彻执行有关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家校合作模式。对于家校合作的方式和流程,家长和学校双方都要有一个详细的规划,而且得依靠政府或者教育机构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才能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确保各项工作的详细落实。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很多学校都出台了家校合作方面的政策文件,这是一个良好的现象,值得广大学校采取和学习。
教师是孩子的指导老师,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好伙伴。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应加强与家长间的交流沟通,确保“师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促进家校共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完善自身的教育知识架构。通过这种制度性的保障,教师能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家校合作,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家长能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措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孩子们也能更加快乐的成长和发展。
(3)引入优质教学,提升家校共育实效
有的农村家长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在孩子们遇到困难时,不知道怎样去帮助孩子们解决,有的家长甚至“无动于衷”,好像不关自己的事。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学校应定期组织家长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调动家长参加家校共育的积极性,增强家长的家校合作意识。只有引入优质教学,才能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孩子提供一个广阔、优质的学习环境。
学校与家庭毕竟地点不同、实施的主体也不一样。为了保证双方在“教育目标、观念、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性,学校应该站在新时代的角度,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并向家长传达,让孩子和家长都明白学校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与此同时,家长也应该做好自身的管理工作,向学校表明自身对子女的教育态度,让学校认识到自己对子女的期盼。通过一系列的交流过后,双方才能进一步协商,弥补家校共育中出现的不足和缺陷,充分发挥出家校合作的作用。孩子们扮演着主角,也可以在家校共育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为制定出更好的家校共育模式而出谋划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结语
总而言之,学校和家庭都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优质环境,“如何把家庭与学校进行配合”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根据调查研究显示,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扩展,许多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缺乏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活动,需要教师的配合。小学是教学的起点,是每个人成长发展必经的阶段。只有把“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制度建设”等落实到位了,才能规范家校合作模式,从本质上提升家校共育的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