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

2020-10-20罗茜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外宣翻译生态翻译学字幕翻译

罗茜

摘要: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以《舌尖上的中国》字幕翻译为研究对象,探索生态翻译学的三维适应性转换对外宣翻译的指导作用。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态翻译学,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下进行外宣翻译,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贡献。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外宣翻译、舌尖上的中国、字幕翻译、三维转换

分类号:H315.9

一、引言

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文化“走出去”越来越重要,在这样得国内国际背景下,对中国文化的外宣翻译显得极为重要,外宣翻译是树立国家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重要中介。《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国产纪录片,其内容之精、影响之广、好评之多足以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而被推向世界。而生态翻译学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解释翻译行为,对外宣翻译能起到良好的指导规范作用。本文将以《舌尖上的中国》字幕翻译为例,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适应性转换来探究该档节目的外宣翻译效果。

二、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由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该理论将“翻译学”和“生态学”相结合,以全新的视角审视翻译行为。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翻译即适应与选择”,也就是说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对文本进行移植的翻译活动。”(胡庚申,2013)生态翻译学中提出的“三维转换”,即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更是深入解释了相关翻译行为,值得我们进一步结合实例进行探究。

三、纪录片字幕翻译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美食类纪录片,该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让观众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影视翻译作为翻译的领域之一,有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的特点(李运兴,2001)。字幕在影片中存放的空间有限,时间有限,其翻译更是要取合适的长度,精简的译文。因此,字幕翻译既要能够充分合理地解释原字幕的意思,又要符合字幕精简的要求,还要能够适应目标语观众的思维方式。

四、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舌尖上的中国》的英译研究

(1)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胡庚生,2011)。汉英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不同,语言差异较大。译者需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及差异,在翻译时做灵活的转换,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译者中心”作用,将译文译得恰到好处。

例:不过,久而久之腐败竟然也成为味道的一种。

Unexpectedly, rotten food have created a new flavour.

该例中,原文的“不过”表示转折,“久而久之”表示“经过一段时间”,若按原文逐字翻译,译文会较长,但字幕出现时间短,空间有限,为更好地适应字幕翻译的生态环境,译文用一个Unexpectedly就很巧妙地将“转折”和“久而久之”表达到位,该语言表达上的适应性转换,既适应了翻译地生态环境,又适应了字幕地生态环境,译得可谓是恰到好处。

(2)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译者在进行源语语言转换的同时,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胡庚生,2011)。外宣翻译本就是向外宣传本国文化的过程,《舌尖上的中国》中展现的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饮食文化,译者在翻译时,需深入了解本国饮食文化,在翻译时才能准确的将中国特有文化外译出去,让外人更好地了解我国文化。

例:徽菜的另一道代表菜“刀板香”鲜肉腌制后,省略了烟熏的程式。

Sliced Salted Pork is another classic dish of Hui Cuisine.

“刀板香”作为徽菜的代表菜,能体现中国特有饮食文化。译者需要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知识,并在翻译时注意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才能提供高质量的翻译文本并恰当地向外传播中国饮食文化。“刀板香”表达的并非其字面意思,自然不能直接翻译,译者需了解这道菜的原料、制作甚至烹饪方法等,再对其进行恰当地翻译。“Sliced Salted Pork”将这道菜的原料以及做法都译出来了,并且精简,使人一目了然,又符合字幕翻译的特点,可以说是很好地进行了文化维地适应性转换,在适应字幕翻译生态环境下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

(3)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胡庚生,2011)。交际是翻译的最终目的,故翻译行为都要以交际为根本,尤其是纪录片的外译,译者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翻译过程中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否则容易让国内外观众产生误解。

例:“上方”是肉质最好的部位。

"Shangfang", literally the upper part, is the best.

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适者方可生存。交际是翻译的最终目的,译文能否适应生态翻译环境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决定了该译文能否生存下去。该例中对“上方”的翻译,先采用了音译法,保留了中国文化的原滋原味,又在其后进行解释说明,使听众能够理解中文“Shangfang”在食物中所指的意思,达到成功交际的效果。该译文是对翻译生态环境适应性的选择,既达到了传播中国特有文化的目的,又成功地实现了交际地目的。

五、结语

中国文化“走出去”离不开高质量的外宣翻译,高质量的外宣翻译离不开优秀的翻译理论的指导。生态翻译学虽然产生时间较短,但它是中国本土的翻译理论,其跨学科、视角新颖的特点使得其影响广大深远,实践也证明了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理论能够有效地指导翻译,使翻译高效、高质。该理论对以后的外宣翻译也能起到很好地指导作用,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切实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庚生. 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商务印书馆,2013.

[2]胡庚生. 生态翻译学得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 [J]. 中国翻译,2011 (2).

[3]李运兴,字幕翻譯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4).

猜你喜欢

外宣翻译生态翻译学字幕翻译
国际传播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特点探析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从《破产姐妹》看美剧字幕翻译者的限制与选择
江西省高校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现状研究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跨文化意识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研究
从外宣翻译视角谈中药说明书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