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式课堂模式分类及教学建议

2020-10-20王海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学建议分类

王海

摘   要:主题式教学模式因学习目的明确,师生互动性强,可挖掘的教学创新点多而受到教师的普遍关注和探索。主题式教学模式主要分为情境式主题教学模式、活动式主题教学模式和知识性主题活动模式,另外因各学科教学特点的不同,每学科又有相应的主题教学模式。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不同类型的主题教学模式,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学生在主题教学模式的引导下积极展开学习,提高学习能力,进而打造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模式;分类;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21/24-0115-03

主题式教学模式因课堂结构清晰,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有益于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灵感及自主创建知识情境而备受教师青睐。对主题式教学的可实践性进行探索,形成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教学内容以及不同学生的学习诉求。

一、情境式主题教学模式

情境式主题教学模式是将教材知识的教学过程设置在一个预先设定的背景环境中,让学生身处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通常情况下,情境式主题模式构建主要针对内容相对较多,知识点错综复杂,学生一时难以理出头绪;知识内涵比较抽象,对形成知识的过程难以形成感性认知;教材语段包含深刻情感,因某种原因学生难以形成切身感受;仅凭教师讲解,学生难以达到要求的认知层次,造成学生理解浅显,等等。而教学模式中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有助于学生在情境中对知识有更深入的思考,并形成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

有些教师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应贯穿一节课的始终,将45分钟的教学都置于设定的情境中。然而,情境式教学模式也适用于教学中的某一环节,如果教材只有某一语段是教学难点,其中包含的知识内涵、情感、认识,教师难以用语言阐述出来,而其他部分知识浅显,易于理解和掌握,那么教师就可以将这个教学片段设置与知识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初中名篇朱自清的《背影》,其中父亲去买橘子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情感所在,但是仅凭教师的讲解和对课文的阅读,学生很难把作者抒发的浓重父爱深刻体会出来,如果将这个教学片段,按情境式教学模式完成:将买橘子的过程制作成视频动漫,配上与语段情感内涵一致的背景音乐,教师有感情地诵读讲解,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发内心情感,对父爱的感悟和领会就会更加深刻。

在情境式教学中,如何让教学效果更精彩、效率更高,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认真选择。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情境式教学模式,切记不要为了教学情境而生搬硬套,如果超出教師个人能力的驾驭范围或者教师不能找到与之对应的、合适的、配套的教学情境,就不要强求,或者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不能对学生起到深入思考、激发灵感、感悟思想感情的作用,以及无益于学生理解知识内涵、认清知识形成过程,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就应另辟蹊径。二是注重引导。有些学生自控力较差,尤其是一些低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易被探究对象以外的其他教学因素所吸引,而过于关注情境而忽略了对问题的思考,这样教师在利用情境化教学时,应当通过启发引导,将学生的身心置于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将思维的关注点集中在对知识的分析、思考和感悟上。三是注重完整性。情境设置的知识对象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知识单元,而这个知识单元又是知识链中的一个环节,是局部的重难点知识。另外,在设置情境时,教师要注意情境环节与前后部分,无论是知识结构顺序还是思维顺序都要一脉相承,避免因情境化环节的嵌入而打乱了学生的思维顺序,从而使教学流程变得支离破碎。四是情境与知识相一致。情境的选择与教材知识的内涵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两者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之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与研判,找出教材所要表达的主题、意境、内容、性质、情感,然后据此确定有助于学科知识的挖掘、理解、感知、记忆的教学情境,通过对情境的编排设计,让学科知识与情境有机结合在一起。

二、活动式主题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各种感知器官,通过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来提高其学习参与度和思维活动的灵敏度,形成知识灵感,高效率地解决学习问题,是许多教师使用活动式主题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之一。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诉求,实践中活动式主题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一)形式性主题教学

这里的形式是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手段、措施,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学习习惯、技能培养而设置的教学形式,比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共享交流—达标测评”这一主题探究模式,这里共5个环节,每个环节就是一个主题,每个环节也是一种学习活动形式,通过这种学习活动形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知识表达能力。

形式性主题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形式与内容相协调。教师选择的探究形式要与知识内容相匹配,内容不同,选择的形式也就不同,形式的设置必须契合知识的难度系数、繁杂程度、知识的认知度,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二是形式与能力相适应。采取何种探究活动形式还要与学生探究能力的高低相适应,同样的知识内容,如果有些学生感觉生疏、认知感差,自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那么就要采取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如果有些学生感觉对知识似曾相识,凭个人能力可以解决,那么教师就应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去完成;如果超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认知范围,就需要教师耐心讲解。三是形式与学习个性相一致。我们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诉求,但学生性格不同,学习习惯也就不同,所以班级里的学生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因而形式性主题探究活动不能“一刀切”,在开展形式性主题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学习形式。

(二)实践性主题教学

很多学科教师较为重视实践性主题活动,包括考察、研学、专访、社会调查以及其他一些社会性实践活动。这类活动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目的是更深入地感性认知知识的内涵。如七年级地理教师利用周末进行的研学活动:“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并绘制出山地各部位的名称、形态,了解河流的位置、形成原因。”或者以实践性的活动方式掌握教材中枯燥、抽象的知识,从而能更形象地认识并掌握所学知识,如某山村学校八年级生物教师在进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通过对活体蝗虫的观察,认识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然后亲自解剖,将各部分结构分别制作成标本,并将观察到的功能标注出来。”或者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将生活作为知识的载体,通过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感悟,激发社会责任感,如初中思品教师的《某某社区垃圾分类的落实情况及居民环保意识状况的考察》。

运用此类主题性教学模式,教师需注意:一是牢记实践使命。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本次实践的主题、目的、具体任务以及要求、效果。这类活动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对学生的约束力减弱,而影响活动的关联性因素增多,学生容易受到这些相关因素的影响而顾此失彼,忽略了此次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从而降低学生实践性活动的效果。二是要随时提示引导。如果教师疏于对学生的提示引导,那么对于自律较差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游”而不学、指东看西,这就要求教师对这些学生及时提醒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转移到观察、探究对象上来,并以提示、问题检查的方式督促学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实践中去。三是让学生独立完成实践成果。很多教师因担心学生总结归纳不到位,而将实践成果按自己的体悟梳理成文分享给学生,然而,实践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同身受地认识事物和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而形成自己正确的知识观、价值观和责任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视角、标准、能力去形成自己的实践成果。

三、知识性主题活动模式

这种模式是教师常用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在这里,知识是构成一节课的主线,而这条主线是由几个相关联的知识链连接而成,也就是說将一节课的知识内容按着一定的顺序进行重新整合编制,形成一个完整的、前后知识联系密切的知识性结构,然后以这个知识结构作为本课的探究主题进行教学。此外,也可以将这条主线进行分割,把构成这个知识主线中的知识链作为分主题,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诉求整合成若干学习小组,分别对这些分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然后各个学习小组将各组的探究成果展示出来,通过“兵教兵”的方式,实现知识共享。

对于这类主题性教学模式,整合知识形成探究主题这项工作决定了学生的探究成果情况以及本课的学习效率。首先,构成主题的知识难度要与学生的探究能力相适应。教师在整合知识主题时,需将学生难以通过自身能力而完成的且已超出认知范围的知识剥离出来,与教师需要给予拓展、补充了解的内容一起,在学生展示到知识主线的相关知识环节时,由教师向学生讲解、分析。那些难度较低、以显性知识为主,且涉及知识相对简单的分主题,交给差等生及部分中等生完成,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其次,要划分出不同的探究区域。在进行分主题探究时,为了避免各组之间相互干扰,教师要根据分主题的不同,相应地把教室划分出不同的探究区域,学生在组长带领下到自己指定的学习区域学习,而且学生要清楚不同区域的主题分布情况,当有些学生认为在本区域已经满足了自己的学习需求时,可以自行选择其他主题区域,参与其他小组的探究学习,为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空间上的便利。

猜你喜欢

教学建议分类
垃圾分类的困惑你有吗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