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兵:军魂铸青春 赤子心犹热

2020-10-20

华声文萃 2020年9期
关键词:连队

刘盛爱:瞒着家人去参军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歌曾经鼓舞百万志愿军奔赴战场,激励了一代中国青年保家卫国。刘盛爱老人就是这百万赴朝战士中的一员。回忆往事,刘盛爱老人还清楚地记得当初在赴朝的火车上,满车战士慷慨激昂的样子。

1952年,19岁的刘盛爱读完高小后,回到了当时的武冈县白竹乡当乡长。那一年,他送乡里的年轻人去应征体检,但这20余名年轻人都没能留下,年轻气盛的刘盛爱不愿空手而回,提出自己也要报名……就这样,刘盛爱成了当年乡里唯一留下的新兵,并留在了县城武装部参加新兵集训。

家中独子奔赴战场的消息传到父母耳中时,刘盛爱已经在去往军区的路上了。

1953年1月,刘盛爱主动请缨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在赴朝前夕刘盛爱这才为父母寄去了第一封信:“经此一去,不知何年,你们身体尚健,还可下地种田,但国家现在正是需要我的时候,我应召入伍在部队很好,不用挂念……”

入朝后,刘盛爱负责物资保管、军械保养等后勤工作,冬天寒冷,为保证枪能随时开火,刘盛爱每天都要对枪械进行保养。为擦拭好枪械,刘盛爱脱下手套,每每枪支还没擦完,手就冻僵了。刘盛爱的手至今还有冻伤的痕迹。

因为刘盛爱的尽职尽责,其所在的连队多次受到表扬。谈起这份工作,刘盛爱老人说:“战前备战,做好我的工作,就是为杀敌做准备,我不能出错,一旦出错,失去的就是我战友鲜活的生命。我们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否则愧对关心爱护我的部队。”

作为团里少有的知识分子,刘盛爱常常替战友写信和念信。他知道这一封封信,就是战友们的每一次浴血而归的信念。“因为我的字写得好,还会帮大家读报纸和书,当时六班的班长和指导员说要把我调过去,还被我的班长董树春给拒绝了。”刘盛爱老人说,班长董树春拒绝调班并不是因为自私,而是要调刘盛爱去做文书,负责连队的宣传工作。

“当时我要走的时候,他给了我20块钱,那时候他一个月的补贴才14块,他说我字写得好,有文化,在新岗位上不仅要给班上的人鼓舞士气,还应该积极向上去队里去团里干,让大家都能感受我们解放军的士气。这钱是给我买笔的,不收也得收!”刘盛爱老人说:“班长是个耿直的山东汉子,他当时放下钱就跑了,我想去追,但那时候响起了炮声,大家都警备起来了,再到后来,直到我退伍,我们再也没有见面交谈过,只听说他调往了其他部队,这辈子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刘盛爱老人的眼角多了一丝泪光。

在部队服役4年,因表现出色,刘盛爱老人受嘉奖4次,荣立三等功一次,在连队指导员的介绍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7年4月,刘盛爱光荣复员,回到了当时的武冈县浪石大队任村支部书记,带领全体村民开荒山,挖渠道、修水库。

1975年至1984年,刘盛爱被组织委任武冈县米山公社煤矿党支部书记。为完成任务,刘盛爱一手抓安全,一手抓产量,与工人们一起深入煤井,为国家建设能源供给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小时候对父亲的印象永远是不苟言笑的脸,和军令似的语气,以及难得一见的背影,但是所有人都告诉我,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一名上过战场扛过枪的战士,所以即使他很少陪伴我们兄妹三个,但他的一言一行都在鞭策着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刘盛爱的儿子刘小威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

刘盛爱老人用自己朴素而又不平凡的事迹诠释了一个抗美援朝志愿兵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赤子情怀。

曾志宙:上甘嶺走出来的真英雄

跨过鸭绿江,历经汉江战役、西海岸战役、小石洞战役和上甘岭战役等,7次负伤,4次评残。从抗美援朝的枪林弹雨里走来,95岁的老人曾志宙半生饱经血与火的洗礼,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并在上甘岭战役中荣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出生于战争年代的曾志宙,从小就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心,1949年10月,他参军入伍,1950年于中南军政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炮兵团、基层连队服役。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第一次参加这种大规模的战争,路上一直很激动。”回忆当年,曾志宙依旧豪情万丈。

1951年4月29日晚,曾志宙在行军途中遭遇敌机轰炸,被弹片刺入右下腹部,“当时惨不忍睹,好多战友牺牲了,还好我命大挺了过来。”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曾志宙不顾自己的伤口,一直冲锋在前。

“只记得炮弹满天飞,战斗持续了好几天,地上一片焦土,战士们击退了敌军连续不断的冲锋!”在之后的战斗中,曾志宙的耳膜被敌军炮弹震破,如今只有右耳能听见一丝声响。

1953年7月,停战协定签署,战争结束。曾志宙跟随部队回国。

1955年伤愈后,曾志宙转业到邵东县农业局,1960年,他响应号召回到老家杨桥公社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继续干革命。

“当时国家正在试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老爷子兼任大队赤脚医生,每天忙个不停。”三女儿曾武君说。

为了掌握更多医疗知识,曾志宙虚心向老中医请教,翻阅书籍,并开设中草药学习班。为获取药源,曾志宙不仅组织专业队上山采药,还在大队开辟了几亩药园。在采药时摔到半山腰也不停下休息,坚持完成采药任务。

曾志宙的一腔热血和无私奉献不仅深受群众好评,也影响着家人。曾志宙的两个儿子和小女儿先后走进部队。“孩子们也成了军人,入了党,我很骄傲。”看着全家福相片里身着军装的儿女,老人的眼眶湿润了。

岁月在他的身上留下了道道印记,但那颗军人的赤子之心依旧火热。

猜你喜欢

连队
加强兵团连队“两委”建设问题研究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视域下连队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加强兵团连队“两委”作风建设问题研究
薰衣草簇拥的连队
兵团基层人才储备工作研究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我的实习期
这里的青春最美丽
南疆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连队经济发展调研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