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兵团连队“两委”建设问题研究

2021-09-15张丽梅刘德友

兵团党校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连队兵团建设

张丽梅 刘德友

[摘要]新形势下,兵团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兵团团场连队是兵团基层基础细胞单元,连队“两委”是加强新时代兵团连队建设的关键。比较分析改革前后连队“管理者”存在的问题,梳理出制约“两委”班子建设的主客观因素,提出加强连队“两委”班子建设的对策,对于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特殊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兵团;连队;兩委;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1)04—0036—06

[作者简介]张丽梅,女,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法学、管理学;刘德友,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团场发展。

兵团连队是兵团的基层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连队这个基础牢不牢,关键看“两委”班子。在兵团改革大潮面前,“两委”们面临着身份转换、角色转换、思维方式转换、工作方法转换以及工作目标任务重点转换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与考验,在思想、心理、信心以及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不适应。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是兵团深化改革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工程,连队作为团场的基本组成细胞,在2017年中央部署兵团体制机制改革中,由过去行政管理机制,改革为连队党支部领导下的基层民主管理体制;连队“两委”成员的身份,由过去企业管理人员身份转变为职工身份,团结组织带领连队职工群众对连队事务进行自我民主管理。连队管理方式方法和“两委”身份的变化,给连队“两委”提出了新要求,给新时代兵团连队建设带来了新挑战。

一、改革前连队干部与改革后连队“两委”状况比较分析

(一)改革前后连队人才状况

1.改革前,人才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兵团连队与全国农村一样,逐步出现人才匮乏的现象,连队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是兵团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出现的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改革前,连队干部人才短缺的问题已出现端倪,连队人才难引进、不好育、用不好、留不住的现象不断加剧,连队干部的后备力量严重不足,连队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制约连队发展;连队干部年龄老化、后备力量匮乏,缺乏吸引力、发展青年党员困难;连队人才规模不够、质量不高、结构不优、能力不足等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但没有摆上议事日程。

随着兵团团场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团场连队人口也不断地向团部集聚,人才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截至2017年末,第四师174个连队,常住人口500人以下的连队91个,占连队总数的52.3%;常住人口500—1000 人的连队57个,占连队总数的32.8%;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连队26个,仅占连队总数的14.9%。连队各类实用人才11334人,仅占连队劳动力的16.8%,反映了连队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的客观现象。据调研,第四师农牧一线职工3.89万人,直接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人员3.32万人。

改革前,连队干部由上级委任调派;改革后,连队“两委”从职工队伍中民主选举产生。据第四师团场上报材料汇总,改革前(2016年底)后备力量数245人,改革后(2019年底)后备力量数368人,后备力量虽有所增加,但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

(二)改革前后兵团连队管理者队伍短板及强弱项显现

当前兵团农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生产水平,是一项技术需求较高的现代产业,需要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管理能力较强的连队干部人才队伍。现实是连队干部队伍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方面的弱项和短板,难以回应连队发展壮大和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是创新动力不足。习惯于过去对职工的行政管理方式,习惯于传统的地头农业,欠缺对“互联网+”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旅游与康养等新兴业态的了解,对一些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与方法缺乏有效掌握与实操,对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能力不高,尤其是主动提出农业生产的技术创新需求能力与动力不足,对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应用能力都较差。二是带领职工闯市场的能力不足。兵团农业“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决定了连队干部主要在农业生产环节上发挥管理作用,养成了连队干部按照上级计划指令开展各项工作的习惯,同时也制约了连队干部及其职工直接面对市场的营销能力的历练。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团场退出企业职能,“两委”及连队职工成为名副其实的市场主体,“两委”带领职工闯市场的能力严重不足的短板暴露显现。

综上可见,改革前连队干部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越来越不适应连队事业发展和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改革促进兵团连队管理者队伍结构优化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看,2016年,第四师共有农业经营户3.73万个,其中规模农业经营户0.98万个;人员类型结构上,连队人才持续流失严重,2017年以来,连队职工子女大学毕业返连从事农业生产的累计953人 ,占同期毕业生的5.2%,且以大专、高职类为主。导致连队出现人才荒芜化的现象,主要表现连队实用人才较少,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匮乏。

通过改革精兵简政。第四师团场连队管理人员从1879人减少到1139人,减少39.38%;同时,连队管理人员年龄、学历、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

改革推进队伍年轻化。改革前,连队管理人员平均年龄41.47岁,改革后,连队“两委”平均年龄36.37岁,较改革前下降了5.1岁。改革前,35岁以下人数占连队管理人员总数的30.34%;改革后,35岁以下人数占连队“两委”总数的45.13%,上升了13.41个百分点。改革前,50岁以上人数占连队管理人员总数的25.55%;改革后,50岁以上人数占连队“两委”总数的5.88%,下降了19.67个百分点。

改革推进队伍知识化。改革前,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连队管理人员总数的12.61%,改革后,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连队“两委”总数的18.44%,上升了5.83个百分点。改革前,全日制大专学历人数占连队管理人员总数的11.44%,选举后,全日制大专学历人数占连队“两委”总数的22.83%,上升了11.39个百分点。选举前,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连队管理人员总数的72.33%,选举后,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连队“两委”总数的89.29%,上升了16.96个百分点。选举前,中专及以下学历人数占连队管理人员总数的27.67%,选举后,中专及以下学历人数占连队“两委”总数的10.71%,下降了16.96个百分点。

表1、表2数据反映出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从根本上扭转、优化了基层连队“两委”的素质结构,连队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现代化、专业化的基底已经建成。

二、连队“两委”队伍建设制约因素分析

制约连队“两委”队伍发展的因素,表象看是人才队伍储备不足,导致无人可选和选人难。但从深层次看,有改革发展的不充分因素,比如居住连队人员的锐减、职工收入的不能持续增加、连队公共服务的滞后等,且不能随着改革的推进迎刃而解;也有改革后“两委”对新的身份不适应、发展前景不明朗等因素。

(一)改革发展的不充分制约“两委”队伍建设

1.连队“两委”后备力量储备不足。随着兵团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拥有承包地的团场职工下地时间越来越减少,成为“地畔农工”,为更多增加收入,他们选择土地流转,成为“候鸟”。农工地头作业时间越来越短,有了更多富余时间,加剧了连队人员流动及常住人口的锐减,加速了连队的“空心化”,给连队管理带来困难,致使连队“两委”人才储备收窄。改革后,这种状况不能立刻得到有效改观,团场职工家庭的兼业收入仍然十分重要,第四师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占比从2014年的53.92%下降到2018年的20.94%(统计年鉴数据),职工的平均收入中,地头农业生产带来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呈现下降态势。与2016年相比, 2019年第四师连队职工收入中的农业生产收入所占比重下降的连队有79个,占连队总数的45.7%,职工大量收入来自地头以外的其他领域。

2.连队“两委”有所作为的实现路径不明确。连队职工作为农业一线从业人员,仅靠土地收益,持续增加收入难度增加,兵团60多年的发展,从土地产生收益增加已近“天花板”。从地方实践看,地方乡村的发展壮大,多是走集体经济的发展之路,是村“两委”积极作为,增加村民收入,实现村民集体创收,破解村集体无钱办事的有力之举,也是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之路。改革前,连队“两委”发展集体经济,被视为 “小金库”,有纪律的弦绷着。改革后,壮大连队“集体经济”产生收入,实现连队“两委”有所作为,能更好地在连队职工群众中树立威信,为赢得下一轮的当选打好基础,本是无可厚非的好事。但改革后,团场沿用过去的考核机制,以至连队“两委”带头发展集体经济无所适从,同时,连队作为最基层的组织,没有严格公共财政预算,这种做法与改革前的“政企不分”难脱关系,各级一直没有明确,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拦路虎”。

3.连队发展活力不足,对“两委”吸引力不强。兵团七届五次全会通过的《加强新时代兵团连队建设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大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但连队农工专业合作社,因起步晚、规模小,造成先天性运营不规范,实际上不可能在连队产业链中开展经营活动,不能尽快扭转改革后连队生产活力不足的局面。兵团农业龙头企业,虽然对兵团农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不是以农牧职工为社员的合作性经营组织,而是国有资本或社会资本控制的一般企业,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不能与职工实现利益联合体。要改变把职工散户看作兵团职工长期稳定的基础,散户职工农牧一线生产不可能通过合作社形成紧密联系的利益联结。相比美国合作社会不过几千个,欧盟内部发达国家的合作社也不过十来个,合作社会资本构成及分配关系机制不能拘泥于旧的合作社传统,要大胆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探索将有条件的农业企业由国资或私人公司转型为农工合作社。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必须朝着这个目标转型发展。调查统计,改革前(2016年末),第四师农工专业合作社数量为159个;改革后(截至2019年末)发展到342个,目前正常运行的有256个。尚无由国资农业企业或私人公司转型为农工合作社的;由书记、连长做法定代表人的占到30%以上。总体看,规模不够大、带动力不够强,作用发挥不充分,其经济效益还不足以激发“两委”积极加入、带领打拼的能动性。

4.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与繁荣发展连队之间矛盾。连队由于人口基数少,公共配套不完善是兵团60多年发展的现状。连队职工到人口居住集中且有较好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团部,是自然演化趋势下的必然结果,不能人为强制性地要求职工必须居住在连队,这与兵团边境一线团场加强边境连队建设似乎产生了矛盾,不能用连队人居环境整治过多地要求连队职工必须在连队完成居住条件的改造,否则事与愿违,只会造成建筑工程的浪费,也不利于团部城镇建设的发展,团部形成萬人规模的小城镇,更有利于学校、医院、文化体育设施以及政府机构,维护成本会相对低廉。相反,兵团连队,尤其是边境团场的连队,常住人口较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都不能满足职工群众生活所需。

兵团连队既不是现代居民的小型居民点,也不是有效建设和维护公共服务设施的万人左右的居住区,更不是小城镇。这种不稳定的规模,从团场连队的发展历史看,这些连队的职工都会大幅度减少,最终成为职工农业生产季节性的作业点,农闲时连队就会没有人居住。由此可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不利于人口人才集聚与繁荣发展连队之间产生选择性矛盾。

笔者以为,兵团的连队建设要有这样一种理念:让连队职工到团部得到多种公共服务,而不是通过连队人居环境整治,人为把职工拴到连队居住,更不是通过提升连队公共服务水平,在连队基础设施建设上过渡重复性浪费。

(二)“三个明显落差”对“两委”队伍建设的挑战

1.个人身份落差。改革前,连队“两委”以企业干部身份对待,是兵团整个干部队伍的基层基础,连队“两委”干得好可以不限顶地往上晋升。连队“两委”在外有面子,在家里有地位,能吸引和留住大量大學生进连队“两委”。改革后,连队“两委”与农业一线职工一样,首先是一名一线的种地农工。没有了企业干部身份外衣,导致连队不能更好吸引大学进连队“两委”,无法向农民身份的父辈交待,家里不愿意,同学间相比,也感觉没面子。连队即使引进了大学生,他们多把连队作为跳板过渡,选择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跳出连队。2017—2019年,第四师19个农牧团场中连队“两委”中有87人考入了机关事业单位。

2.经济待遇落差。改革前,连队“两委”实行效益工资,团场以经济发展指挥棒调动连队“两委”工作积极性,连队“两委”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加上阶段性各项工作评比奖励,大家工作比着干,干得好不仅收入多,而且职务晋升快,连队“两委”的工作积极性都比较高。改革后,连队“两委”实行基础工资+绩效报酬,总额限定在6.5万元或7万元,干得再好也不能突破上限标准,同时取消了各类评比奖励,连队“两委”的收入,加上承包身份地收入,最高突破不了9万元,连队“两委”改革后经济收入与改革前形成了较大的剪刀差。这种落差在边境师团和发展资源相对匮乏的师团表现更为突出。

另外,农工专业合作社激发连队发展活力的作用还没有效激发出来,合作社是能人经济,领头羊须是经济能人,把连队书记、连长培养成经济能人需要时间;把经济能人培养成连长、书记也需要时间。

3.职务晋升落差。改革前,连队“两委”在职业发展上是兵师团连的链条,干得好可以干到兵团机关做领导,连队是兵团的人才摇篮。改革后,干部成长链条在连队断档,在目前连队“两委”晋升渠道尚未打通的情况下,给连队“两委”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稳定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根据马斯洛夫的需求理论,综观我国干部队伍激励机制建设的待遇提高和职务晋升的两个法宝,在待遇有所降低和职务晋升形成“天花板”的情况下,连队“两委”受落差的心理影响,工作积极性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打击,必然影响连队各项工作的发展。改革后,团场普遍反映,连队工作不如改革前规范有效,连队“两委”工作积极性在改革调整和适应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加强兵团连队“两委”队伍建设的对策

由于兵团连队主要参照地方乡村管理体制改革,从近期看,解决好连队“两委”的建设与稳定,要结合改革的情况,积极汲取地方乡村巩固“两委”的有益实践,尽快完善形成一套有效的连队“两委”选、育、管、用的制度办法。

(一)加强连队“两委”力量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人才是连队“两委”队伍建设的基础。著名农业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也提到,“农民所得到的能力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是头等重要的”。在兵团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工,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等,着力解决把职工固定在地上,扎根在连队,是落实兵团土地、职工、民兵“三位一体”基本制度成型巩固的基础。大力培育兵团新型农工,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创新创业精神。新型兵团连队农工从事农业生产更多是源于对土地、对连队的深厚情感,能够将“人”和“心”都扑在农业上。同时,他们文化水平较高,脑子活,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面对市场变化,敢于挑战,敢于创新,能够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济创造性生产,自己的双手和汗水致力于勤劳致富。二是产业开拓能力。由新型农工组建农工专业合作社,能够更为合理地配置连队生产资源,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通过农工专业合作社,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利于发展农产品加工、农副产品电商、休闲农业和连队旅游等连队产融结合项目。三是示范引领作用。随着新型农工的成熟和完善,他们通过先行先试、传授技术、供给生产资料、订立销售合同、组建农工合作社等方式,将“带动作用”提升为“引领作用”。有了大量与新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农工,通过开展以把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连干部、致富能手、产业带头人,加强后备连干部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养一加强”活动,为连队培养和储备一定数量有思想觉悟、文化素质、职工特长和组织能力的带头人,充实连队“两委”后备力量人才库,选拔连队“两委”就有了活水之源。

(二)拓展连队“两委”发展空间

连队“两委”是连队振兴的关键所在,让连队“两委”有用武之地,是连队“两委”班子建设的着力点。发挥连队“两委”带头人作用,提高连队“两委”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是动力源,鼓励把连队事当成自家事干,要让人特别是年轻人、高学历的年轻人看到连队“两委”是可以干,不比自己的外面务工差,要在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上“双加强”,把连队“两委”带头人队伍建立起来。建立政治激励机制,创造连队“两委”有更多机会考进团场机关公务员或进入事业编制体系,拓展连队“两委”成长空间。充分发挥连队“两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头作用,需要有相应的产业支撑、平台依托、政策支持。按照兵团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要求,“到2022年,大多数连队集体经济收入不少于10万元”。鼓励连队组织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连队社会化服务,兴办各类经营实体,多业并举、多措并施,积极兴办二、三产业,增加集体收益,逐步消灭“空壳连队”,解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严格规范连队集体资金的使用,杜绝不合理开支。关键是要发好农工专业合作社,着力培养合作社“董事长”,尤其是要把“班长”“副班长”培养成名副其实的“复合型领头羊”,提升连队集体经济增收能力,从而实现收入水平的提高,最终激发出“两委”带领连队职工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从调研看,流失的连队“两委”多数是因为收入偏低,要在工资待遇很难大幅提升的情况下,积极探索从连队集体经济中提取连队“两委”奖励性薪酬办法,让他们感到“有奔头”“不吃亏”。

(三)强化连队“两委”组织领导

加强连队“两委”班子建设,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把连队“两委”班子建设情况纳入师市、团场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内容,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对连队“两委”班子建设的组织领导。

1.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加强连队人才队伍建设。连队发展产业不仅需要选准产业,搞好种植管理,而且还需要懂经营。连队人才短缺的普遍性,错综复杂的根源可归结为:落后于城镇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缓慢;收入待遇低、工作任务重,职工身份发展空间少,顾家养家压力大。兵团连队是兵團履行职责使命的基础,破解连队“两委”人才短缺,要围绕连队人才振兴打足“提前量”。首先要完善激励机制,培养一批懂农业、爱连队、爱兵团的“两委”,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把党中央对兵团支持政策落实好,让职工群众得到实惠,这是连队人才振兴的关键,有了这样一批素质高的连队“两委”,带领连队振兴,促进连队产业发展,才能吸引各行各业的带头人回来,形成连队人才振兴的良性循环。

2.定向开展人才引进,促进连队人才回流。连队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同于城市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能追求“大而全”,要有一定的指向性与方向性。连队人才要振兴,首先要改变人才由连队向城市单向流动的不可循环的现象,让从连队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通过上学、参军、打工、经商种方式离开连队,在城市里得到很好发展的人士,想方设法“引回来”,实现“人才回流”。同时,积极吸引城市各行各业的人才到连队来创业发展,借助他们的智慧来推进连队建设与发展,让他们与连队职工共建共享连队振兴成果。

3.创新选才机制,强化留才措施。创新性运用“本土导向+考试招聘+上岗锻炼”的选才机制,加大连队“两委”后备力量的培养。大学生连官发挥了“外力”助推作用,由于“只锻炼不扎根”,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连队“两委”队伍老化弱化现象。连队“两委”选人、留人难,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边境团场的普遍困境。要“不走寻常路”,不搞广撒网,在选人中突出本土导向,从连队外出务工青年中选拔,他们家庭在连队、家人在连队、成长在连队,容易融入连队,也容易做到感情在连队,有利于扎根连队,用好这部分人,有利于吸引更多连队青年返乡。优化育才机制。当前连队“两委”的待遇、管理、考核等方面仍面临机制障碍,影响基层队伍活力,需要从强化激励培训,完善考核评价等多方面完善机制,让更多青年英才扎根连队。

连队“两委”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只有综合施策、综合发力、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才能把兵团大厦的根基建设得更加坚实。

责任编辑:杨伟民

猜你喜欢

连队兵团建设
寒露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新形势下兵团精神的基本特征及其践行路径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南疆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连队经济发展调研
兵团今年引进内地高校毕业生2600余人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
60年,铸就不朽精神丰碑
上聚人心 兵团精神领航
浅析后进连队主官的五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