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赓:三赴朝鲜战场

2020-10-20

华声文萃 2020年9期
关键词:坑道陈赓彭德怀

朝鲜战争爆发前,陈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四兵团司令员,率部解放云南。后又到越南协助越南人民指挥抗法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陈赓奉毛主席之命曾先后三次赴朝考察、指挥作战,为其长期的军事生涯再一次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实地考察提供战场材料

1950年11月1日,陈赓从越南启程回国。此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已浩浩荡荡跨过鸭绿江,踏上了朝鲜战场。回国途中的陈赓因此夜不能寐,他在日记中写道:“昨晚失眠,总是思考着朝鲜战事。工作是艰苦与残酷的,我准备贡献我的一切。”

11月29日,陈赓来到北京。他向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汇报了在越南期间的工作以后,马不停蹄,经由沈阳前去朝鲜战场。经过实地考察,陈赓带着第一手战场材料,于1951年元月底回到北京。

1951年1月25日至2月16日,志愿军进行的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虽取得歼敌2.2万余人的胜利,但因后续战斗失利,战役反击不顺手,战略预备队未能赶到,所以未能扩大战果,也难以制止敌人的进攻。2月19日,彭德怀专程回国,向毛泽东汇报朝鲜战况和请求援兵,他建议,尽快让陈赓指挥的三兵团开上去,其他如杨成武和董其武兵团也要抓紧准备出国作战。

伤病缠身入朝参战

1951年3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领导机关在北京组成,陈赓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近山任副司令员,杜义德任副政治委员,王蕴瑞任参谋长,刘有光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十二、第十五、第六十军。第十二军在军长曾绍山、副军长兼参谋长肖永银率领下,于3月21日由长甸河口入朝参战。第十五军在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率领下,于3月25日由安东入朝参战。第六十军在军长韦杰、政治委员袁子钦的率领下,于3月17日由安东入朝参战。

然而,此时的陈赓己是病魔缠身,由于他在越指挥作战期间条件艰苦,劳累过度,回国后未获休息即赴朝考察,后又受中央委派,赶赴云南挑选干部、调集部队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使得他积劳成疾。就在即将离京赴朝的前两天,他受过伤的左腿小腿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复发,使他无法行走,只好先后留北京、大连治疗。

6月1日,陈赓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

战况危急。8月中旬,陈赓的腿刚刚消肿,就离开大连,经由沈阳、安东入朝,跨过鸭绿江,抵达平壤。通过进一步研究敌情和战场形势,他指出,“美帝是整个帝国主义的支柱,作战不株守陈规,善于变化,五个战役各有特色。我们绝不能忽视,必须改进训练,加紧战术变化,方能制胜。”这些见解,正好证实了他自己在作战上不墨守成规的一贯做法。更与毛泽东指出的“现在我们要作长期准备,同时争取早日结束战争。我们今后的方针是持久作战,积极防御,在进行军事和政治两方面斗争的同时,争取和谈,以打促谈”的方针不谋而合,显示出他卓越的指挥艺术和顾全大局、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

除处理一般作战及日常事务外,作为志愿军中唯一同法军和美军都交过手的高级指挥员,陈赓继续集中精力研究新的条件下的战略战术问题,参与制定一些重要的命令,如关于构筑纵深阵地的命令。除要求第一线部队加强现有阵地外,还要求部署于战役纵深和战略纵深内的部队构筑第二第三防线以加强防护;鉴于依托一般野战筑城很难防御敌人大量航空火力和炮兵火力的摧毁性轰击,在要点上应构筑隧道式工事等等;关于加强两侧海岸防御的命令,强调了海岸防御敌握有海军优势条件下对保障我侧后安全的重要性等等。

奉彭德怀之命,陈赓起草并发出了一个关于进行战术反击的指示,包括各级指挥员必须研究地形及掌握敌之行动规律,及时总结反击失败的教训,作战要有充分的准备,进退有度等要点。这些命令和指示,对贯彻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对后来战局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9月下旬,联合国军发起秋季攻势,采取了“逐断攻击、逐步推进”的战法,对志愿軍阵地实施有重点的轮番进攻,每次进攻,都有大量飞机、火炮、坦克掩护轰炸,其猛烈与残酷为过去所罕见。

陈赓全力投入作战指挥。每天要看上百份电报,对战况进行综合分析,采取对应措施。为了及时处理问题,重要电报他亲自起草。过度的疲劳使他经常失眠,不得不服用大量安眠药才能入睡。10月下旬,敌之攻势锐减,战况趋于缓和,这时他也累垮了。彭德怀只好送他回国休养。

临时代理总司令

1952年3月,陈赓自觉身体已经恢复,便又重新回到前线,但这次是替换彭德怀回国的。朝鲜战场上特别艰苦的生活,异常繁忙的工作,同样影响着彭德怀的身体。1952年4月,根据彭德怀的指示,陈赓召开了志愿军各兵团、各军参谋长会议,继续着重解决巩固阵地、改善后期、加强西海岸防御等几个关键问题。他指出:要战胜强敌的外来侵略,战略上必须力求使战争持久化。为此,应该在战略纵深和战役纵深,构筑多道防线,加强翼侧防护,增大防御的稳定性。他提出了著名的坑道作业方案,得到了彭德怀的极力赞同,并以联合司令部的名义发出。

彭德怀、陈赓的意见,很快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许。

这次会议之后,全军以坑道工事为骨干的防御体系形成,这个对付优势装备敌人的重要战略措施,既保障了发起攻击的突然性,又增强了我之防御稳定性。且在表面野战工事被占领的情况下,守军仍能坚守坑道,配合预备队实施反冲击,大大减少了部队的伤亡。尤其重要的是,它还可依托坑道对敌实施空袭和反击,把斗争焦点推进到敌人阵地上来。

1952年4月7日,彭德怀动身回国。彭德怀回国前的4月6日,由陈赓代理彭德怀一切职务。

当年夏季,一个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阵地防御体系已在全线构成。

陈赓以坑道战术抗击联合国军的优势火力,为扭转战局,稳定战线立下了汗马功劳。震惊中外的上甘岭战役,雄辩地证明了坑道战术的成功。美军指挥官战后懊恼地说道:“中国共产党不是在打仗,而是在修地下长城!”到朝鲜停战为止,志愿军构筑的大小坑道总长1290多公里,约等于中国从连云港到西安间的一条石质隧道。他们挖的战壕和交通壕共长6440公里,比万里长城还长。全部工程可用一立方米的土墙环绕地球一周半,这的确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后来,上甘岭战役被许多军事院校和教科书称为坚守防御作战的典型案例。

毛泽东高度赞扬陈赓的军事才能,称其“肚子里就有绝的”。为表彰他的贡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授予他“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2年6月,还在朝鲜战场上指挥作战的陈赓奉调回国,毛泽东委任他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几年之内,军事工程学院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教学设备最好的军事院校,培养出几代国防科研战线上的骨干。

猜你喜欢

坑道陈赓彭德怀
彭德怀:一把扯下自己的画像
王耀南少将赴朝鲜开展坑道战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战时指挥所
彭德怀不愿照相
陈赓 三“骗”彭德怀
陈赓敲竹杠
肥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