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整合

2020-10-20潘玲

商情 2020年41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预算管理事业单位

潘玲

【摘要】事业单位具体运营期间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为事业单位强化财务绩效管理力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源结构与财务相互分离的问题,尤其是预算计划中难以全面体现资产的具体状况,对于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本文以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整合为切入点,分析其现存问题,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整合路径,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预算管理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财务收入日渐提升,说明事业单位资产呈现出不断增值的状态,其数量相对庞大,但是从实际情况角度来看,事业单位现有的资产管理方式早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发展需求。同时,经济社会环境对于企业财务预算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意味着透明化及高效化的预算管理模式成为不可逆转的主流发展方向。由此可见,将财务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能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管理效能,并且利用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融合的手段,能有效保护国有资产,强化监督控制力度,满足科学合理优化配置资产资源的要求,预防出现资产预算与实际存量相脱节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针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整合”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占据着事业单位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并且财务预算管理是资产管理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换而言之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无法脱离预算管理的支持,说明预算管理是资产管理的工作依托。同时,事业单位公共财产均源自于财务预算,而财务人员往往需要以此为根据编制相应的财务预算编制计划,逐渐落实资产分配及资产使用的工作模式。相反,从财务预算工作角度来看,资产管理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意味着做好资产管理工作能详细清查账目,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同时,重视资产管理环节,能为财务管理决策人员编制相应工作计划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消除影响预算方案可行性的风险因素。由此可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间处于相互支持的关系,贯彻落实预算管理工作模式,能强化资产管控的力度,并且做好资产管理的工作,能有效约束预算管理及执行的行为。此外,利用资产采购及资产转化等方式及手段,能明显增强财务预算的管理能力及资产管理能力。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整合的现存问题分析

(一)缺乏管理机制

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整合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尤其是事业单位具体运营管理期间,无法脱离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融合的支持,并且极个别事业单位尚未制定出适宜单位发展的管理机制,对于预算管理工作及资产分配的管控不够规范,存在产生资金浪费问题的可能性,不同程度上阻碍事业单位的進步及发展。同时,即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相对健全,但是其规章制度内容不存在相应的管理条款,直接影响预算方案的执行力。此外,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所肩负的工作职能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一旦出现财务风险问题则极易出现彼此间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

(二)预算联系不足

绝大多数事业单位中公共资产普遍来源于财政预算配置,其预算管理方式的合理性直接决定单位资产安排利用的高效性,说明二者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从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模式角度来看,提倡实施节流方式,强化事业单位内资金监督控制的力度,而编制预算方案时,对于资产基本情况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往往以开支项目为基础进行预算方案编制。同时,实施预算方案期间,往往需要重点把控计划范围内各项业务及资金限额,预防出现超出支出限额的问题,并且上述管理方式过于注重控制资产存量,难以全面管控资产资金,甚至可能影响预算计划框架的分配合理性。

(三)职能难以落实

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及资产管理期间极易出现监督力度不足的情况,并且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无法脱离充足资金保障的支持。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处于持续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主张向事业单位投入大量资金。为了保证财政资金落于实处,无法脱离强化资金流向动态化监督的支持,但是财政资金注入后,多数事业单位难以履行自身基础监督职能。例如:以资产转让为例,相关事业单位遵循基础转让的工作原则,而具体情况来看,部分操作人员无法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极易引发各种风险问题,甚至埋下风险隐患,不同程度上阻碍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三、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整合的实践路径分析

(一)开展思想建设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资产增速持续加快,其作用及地位不断提升。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事业单位必须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持续扩大其宣传力度,以帮助各个阶段职工全面了解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方式为前提条件,强化职工思想层面的管理力度,从根源上认识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整合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用于推动改革进程,进一步增强单位职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除做好预算安排及资产配置外,立足于大局角度予以全面分析,消除影响预算安合理性及科学性的风险因素,预防出现过于混乱的问题。此外,积极创新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的工作流程及工作理念。

(二)搭建管理机制

为了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整合的目标,相关事业单位必须搭建完整的资产管理机制,规范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的工作流程,并且以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为前提条件,合理配置资金资源。同时,按资产类型,将事业单位内部资产资金划分为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其中,固定资产指事业单位的基础设施,流动资产指事业单位的流通货币。由此可见,相关财务人员必须加大对于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明确内部资产资金的类型及特点,大力推行多元化的管控机制,待明确资产部门及预算部门的工作职责后,形成相应的信息化财务管控平台,满足共享单位资金信息的要求,分析出财务数据与预期计划间差异性。

(三)核查资产配备

即便事业单位财政部门往往依靠账目报表呈现其资产状况,但是具体情况下可能出现与账目管理间差异过大的问题,促使事业单位负责人无法全面了解资产运用的基本状态,难以为事业单位决策计划或预算计划编制提供相应的数据资料参考。由此可见,做好事业单位资产核查工作,以6个月或12个月为期限开展1次核查,详细记录其档案内容,便于掌握单位资产资金的使用状况。同时,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其信息传递及共享的作用,消除影响预算計划编制方案可行性的风险因素,有助于提升预算方案的执行力度。此外,科学安排预算计划,划分出科学合理的资产配备标准,预防出现资源配置过高的问题。

(四)扩大管理力度

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事业单位以收支两条线管理措施为基础,尽量于资产利用期间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收益,完全归纳至公共财政收入之中,确保其始终处于财政预算管理范围内,完全体现于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之中,方可保证单位财务预算的完整性。同时,贯彻落实奖惩机制,深入研究事业单位投资利润及资产使用收益等信息数据,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大大提高信息数据的利用率,针对经济收益高或增值幅度大的人员及部门则予以适当奖励,针对资产流失严重且管理效果不当的人员及部门则予以适当惩罚。

四、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融合占据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不止能大幅度提升财政管理水准,更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因此,相关事业单位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立足于自身发展战略要求,加大对于资产收益管理的重视程度,尽量精简成本管理支出,以明确资产配置标准为前提条件,贯彻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为事业单位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泊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0):9-10.

[2]李继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07):15-16.

[3]刘庆玲.新预算管理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策略研究[J].纳税,2020,14(04):248.

[4]张迎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20(02):86.

[5]廖海波.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路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3):93-94.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预算管理事业单位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