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的“宅”词族解析

2020-10-20隽娅玮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模因构词语素

隽娅玮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宅”作为战胜疫情的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让“宅”及其词族流行开来。

“宅”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里有两个释义,一是住所,住宅;二是待在家里不出门(多指沉迷于上网或玩电子游戏等室内活动):宅男,宅女。显然,词典在“宅”名词基本义的基础上,增加了动词用法。“宅男”“宅女”最早来自日语里的“御宅”,本指“沉溺、热衷或精通于动画、漫画以及电子游戏的人”。而在汉语的使用中,“宅”逐渐被赋予“待在家里不出门”的语义,常被用作动词。此外,以“宅”为语素构成的“宅+x”和“x+宅”组合高频出现。下面从这两个组合类型人手,具体解析“宅”字构成的词语在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变化,进而分析其流行的原因。

一、宅+X

“宅+x”中的“x”,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谓词,多为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三音节以上的词较少见。如:

(1)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平静生活,“宅家”变成很多人的必然选择,家庭则成为群防群控的主战场。(《中国妇女报》2020年2月24日)

(2)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家长:莫让“宅娃”荒于嬉,免得废人又费钱。(《北京青年报》2020年3月24日)

(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网络购物、直播游戏等“宅经济”迎来春天。(中国新闻网2020年3月11日)

(4)6点开启宅学习,高三学子“停学不停课”。(人民网2020年2月24日)

(5)彻底宅起来,是抵御疫情、保全自己的唯一倚仗。(人民网2020年3月23日)

例(1)中的“宅家”为动宾式构词,作主语;例(2)中的“宅娃”是定中式构词,这里指“长时间不出门的未成年人”,在此例中作“让”的宾语;例(3)中的“宅经济”,“宅”后加名词性成分组成定中结构,呈现名词性语义特征,经常作主语和宾语;例(4)中的“宅学习”,“宅”后加谓词性成分组成状中结构,突出“不出门”的方式和状态,与之类似的还有“宅抗疫”“宅办公”“宅教学”等;例(5)中的“起来”作“宅”的补语,组成补充结构。总的来看,除了“宅家”“宅起来”外,“宅+x”整体为偏正式复合结构,可以在句子中作不同的句法成分。

另外,众多语料中,“宅家”使用较为频繁,由此形成的“宅家+x”组合也较为常見,如“宅家攻略”“宅家总动员”。“宅家”后的“x”多为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单音节词少见。“宅家+x”在句中也可充当多种句法成分,这与“宅+x”的结构关系一致,同时在语义上,“宅家+x”也基本等同于“宅+x”。但不同于“宅+x”结构,“宅家”后面可以加三音节词,这与汉语的韵律有关。汉语韵律系统以双音节音步为基本特点,使得语流中的自然节奏呈现以双音节为节奏单位的“两字一顿”现象,这一点在多音节词中体现更为明显。所以双音节的“宅家”后面自然可以出现三音节词,而“宅+x”结构中的“宅”为单音节词,后面的“x”就很难有三音节词出现。

二、X+宅

“x+宅”中的“x”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谓词,但语义有所不同。

1.指在家呈现出的一种行为、方式、状态,常常含有“喜爱、乐于去做、应该去做”等语义

(6)宅在家里为战疫做贡献,运动宅、做饭宅、刷剧宅,大家在家纷纷宅出了新花样。近日,“商务宅”亮相,手机考勤、线上会议、远程协助,大家开启线上复工模式。(央视新闻2020年2月10日)

上例显示,“x+宅”结构中,“x”修饰限定后面的中心语“宅”,整体语义指在家呈现出的一种行为、方式、状态,常常含有“喜爱、乐于去做、应该去做”等意义,如“运动宅”“做饭宅”“刷剧宅”指通过运动、做美食、看影视剧等行为方式来丰富“不能出门”的生活;“商务宅”体现了在家远程办公、处理工作事宜等“不出门”的状态。除了上述用例外,还有“甜蜜宅”“吃货宅”“学习宅”“文艺宅”等。

2.指某一类人,整体呈现名词性语义特征

(7)区里因地制宜,组织年轻人参加“我是健康宅”短视频比赛,鼓励大家拍摄短视频……(人民网2020年2月25日)

“健康宅”指喜爱或专注于健身、运动的人,此例尚含“在家”的语义。但在如下例子中,“在家”的语义已经虚化,此语义主要来源于网络御宅族。如:

(8)作为动漫宅,看过《名侦探柯南》的你一定有自己喜欢的动漫形象,将他们穿戴上身已经不再是什么梦想喽!(中关村在线2018年6月20日)

“动漫宅”指非常热衷和喜欢动漫的人。上述例子中的“宅”已经语法化,表示“热衷或沉迷某一事情或领域”的一类人,感情色彩偏于贬义。

即使表示一类人,还有程度之分。如:

(9)对于我这种骨灰宅来讲,挺难理解那些在家憋了几天就要死要活的人。(新浪微博2020年2月15日)

此例中的“骨灰宅”表示宅的程度较深,与之相关的还有“死宅”“初级宅”“深度宅”“资深宅”等,在网络上使用较为普遍。

此外,还有名词“住宅”的用法。如:

(10)绿地按照“光明城市”的理念,推动“健康宅”“科技宅”等优质居住产品在杭州湾项目落地。(《浙江日报》2020年3月24日)

综上,同为“x+宅”结构,但语法和语义都有所差别。语义为“热衷或沉迷某一事情或领域”的一类人,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贬义,且其中的“x”多为复合型名词,整体构成定中式偏正结构。而“运动宅”“做饭宅”“孝顺宅”“亲子宅”中的“x”不再局限于复合型名词,甚至谓词性词居多,整体构成状中式偏正结构,语义上虽有“喜爱、乐意做”之意,但还没达到像“动漫宅”等专业、投入、沉迷的程度,更多的是体现一种生活状态或生活方式。

此外,“宅”在动词的基础上,还衍生出了形容词的用法。如:

(11)现在的年轻人,平时看着很宅,真到了国家有难的时候还是能够挺身而出的,国家需要这样的正能量。(中国体彩网2020年2月28日)

三、流行原因

以“宅”为语素构成的词语之所以流行,除了流行语一般所具有的“从众”“求新”“高频的网络媒介传播”等特点外,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宅”语素构词能力强,语言模因起重要作用。“宅”作为基本词,本身就有很强的构词能力,且作为不定位语素,构词位置较为灵活,由此产生的“宅+x”和“x+宅”自然也会大量出现。在此过程中,语言模因起了重要作用。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理论,复制与类推是模因复制与传播的重要机制。语言是一种模因,模因也寓于语言之中,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宅”字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实际上是一个十分活跃的模因,具有相当强的复制能力,除“宅院”“宅门”“宅子”“豪宅”等最常见的名词性复合词外,作为动词也在不断地复制和类推,出现了“宅家”“宅居”“宅消费”“宅生活”“运动宅”等词语模因,进而出现了“宅+x”和“x+宅”结构的模因传播。另外,语言模因也可以看成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经常与具体的社会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新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新模因的产生。疫情之下,居家隔离是最重要的防疫方式,语义为“待在家里不出门”的动词“宅”就会结合当前的生活内容,复制和类推出大量与之相关的词语表达。

新词新语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热点和变化。以“宅”为语素构成的一系列词语真实记录和反映了当前疫情之下人们的生活和状态。

猜你喜欢

模因构词语素
中日文化词汇在英语中的构词体系对比及利弊分析
浅谈“音节语素化”现象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走出围城路途遥 与时俱进效率高
新闻标题与模因传播
英语教学中模因复制现象探析
助词“得”与语素“得”辨析
模因理论视角下的英语专业教学
英语学习小讲座之十一·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