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习惰性的关系及干预措施研究

2020-10-20应丽莎

科技资讯 2020年24期
关键词:心理弹性干预措施大学生

应丽莎

摘  要:以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2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学习惰性量表》研究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习惰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受访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分数为4.12分,高于理论中值3分,整体情况较好,学习惰性分数为2.84分,略低于理论中值3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心理弹性与学习惰性在各指标维度上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基于此,提出降低大学生学习惰性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弹性  学习惰性  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8(c)-0232-03

Abstract: Taking 321 students of Shangrao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lience and learning inertia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Adolescent Resilience Scale and learning inertia sca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scor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was 4.12, higher than the theoretical median of 3 points, the overall situation was good, learning inertia score was 2.84 point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theoretical median of 3 points, the overall level was at a medium level;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esilience and learning inertia in each index dimens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reduce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inertia.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etal resilience; Learning inertia; Intervention measures

心理弹性是个体面对外界压力或挫折时表现出的自我潜能激发和超越能力,学习惰性则是学生长期面临课业、考试和升学负担时引发的一系列情绪或行为上的负面表现。近年来,在校大学生面临的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呈多元化态势,例如专业课学习、考研科目学习、职业资格考试学习、事业单位公务员考录学习等都会给大学生带来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倘若应对这些压力的措施不当,难免会产生负面心理情绪甚至是挫败感,引发学习惰性。因此,该文试图通过调查实证的方式,了解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习惰性的基本情况,并从量化角度精准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避免大学生产生学习惰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为降低大学生学习惰性,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习成效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借鉴。

1  研究对象与工具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向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发放问卷321份,后期回收有效问卷31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5%。受访学生中男生102人,女生208人,其中大一新生89人,大二学生108人,大三学生113人,平均年龄为20.1岁。

1.2 研究工具

1.2.1 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

以房悦等人(2019)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为依据,对受访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整体情况进行测量。该量表共计27个选项,包含目标关注、情绪调控、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帮扶5个测评维度因子,采用Likert五等级评分,其中“完全不符合”(1分)、“基本不符合”(2分)、“符合”(3分)、“基本符合”(4分)、“完全符合”(5分),理论中值为3分,各维度及总分得分越高者,说明其心理弹性情况越好。

1.2.2 学习惰性量表

以陈莉娟(2016)编制的《学习惰性量表》为依据,对受访大学生的学习惰性整体情况进行测量,该量表针对大学生群体编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被广泛应用在针对大学生群体学习惰性的测量评价中。量表共计20个选项,包含负面情绪、行为不当、缺乏成就感3个测评维度因子,同样采用Likert五等级评分,理论中值也为3分,各维度及总分得分越低者,学习惰性程度越高。

2  结果

2.1 大學生心理弹性和学习惰性整体情况

一方面,对受访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处理。结果:(1)心理弹性指标平均值4.12,标准差0.66。(2)目标关注指标平均值4.17,标准差0.71。(3)情绪调控指标平均值4.23,标准差0.82。(4)积极认知指标平均值4.09,标准差0.61。(5)家庭支持指标平均值4.11,标准差0.65。(6)人际帮扶指标平均值4.05,标准差0.60。另一方面,对受访大学生学习惰性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学习惰性指标平均值2.84,标准差0.73。(2)负面情绪指标平均值2.93,标准差0.83。(3)行为不当指标平均值2.86,标准差0.78。(4)缺乏成就感指标平均值2.75,标准差0.667。

整体来看,受访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M=4.12)高于理论中值3分,表现整体良好,尤其情绪调控维度因子(M=4.23)得分较高,但在人际帮扶维度因子(M=4.05)得分较低,说明该方面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受访大学生学习惰性整体水平(M=2.84),略低于理论中值3分,整体表现中等,在缺乏成就感维度因子的得分最低,说明受访大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成就感体验较差。

2.2 大学生心理弹性对学习惰性的回归分析

以受访大学生学习惰性整体水平为因变量,心理弹性整体水平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1)调整R2为0.241,说明受访大学生学习惰性水平的变化中有24.1%的信息可由心理弹性水平解释。(2)F=151.324,显著性概率Sig.为0.000<0.05,说明心理弹性总水平能够较好地解释学习惰性总水平,亦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3)常数系数为4.841,心理弹性系数为-0.572,Sig.均<0.05,说明大学生心理弹性对学习惰性有显著预测效果。回归方程可表示为:Y=4.841-0.572X,其中Y表示学习惰性总水平,X表示心理弹性总水平。

3  分析與讨论

3.1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习惰性现状分析讨论

一方面,该研究得出受访大学生心理弹性平均值为4.12分,高于理论中值3分,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在整体上呈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另一方面,研究得出受访大学生学习惰性的平均值为2.84分,略低于理论中值3分,在衡量大学生学习惰性的各项维度上,以“缺乏成就感”得分最低。进一步的走访发现:上饶幼专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参加专业理论和实训学习,还要在毕业前参加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且必须通过考试取得证书才具备从事幼儿教师工作及参加公立幼儿园考编的资格,由此引发一些学生的学习负面情绪,造成心理压力,如果此时心理调适能力不强,加之很多大专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方面因素交叉影响导致学习惰性产生。

3.2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习惰性相关与回归分析讨论

一方面,该研究得出受访大学生心理弹性得分(r=-0.646,p<0.05),与学习惰性在总分上呈现显著负相关,且衡量心理弹性的各维度因子包括目标关注、情绪调控、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帮扶与学习惰性总分之间也呈现显著负相关。另一方面,由该研究的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弹性能够对学习惰性进行有效预测。结合上饶幼专的具体情况不难发现在面临专业课期中期末、幼师资格证、公立幼儿园入编等各类考试时,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加之很多大专生的学习能力并不强,学习习惯也并不好,在与各类考试有关的学习成果检验上常体验不到成就感,容易引发自我心理的不适。

3.3 降低大学生学习惰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分析讨论

首先,应鼓励大学生乐观面对学习障碍,坚定学习目标。在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结合上饶幼专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心理激励教学活动,如“考证榜样示范讲座活动”“一天攻克一道考证难题打卡活动”“专业课学习比拼赶超活动”“游戏化同伴鼓励学习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型心理暗示,提升学习心理抗压能力,提高面对学习和考证压力时的心理弹性,逐步养成乐观面对学习困难,循序渐进解决学习障碍的能力,进一步坚定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及时排解学习惰性负面情绪[3]。

其次,构建家校扶持学习体系,解决学习难点。该研究发现,家庭支持和人际帮扶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弹性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对抵御学习惰性也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

4  结语

因此,建议上饶幼专能够及时构建家校扶持学习体系,采取家校联合帮扶的方法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降低学习惰性引发的概率。例如可由学校心理学教研组牵头,联合心理弹性调研中评分较低且学习惰性较明显的学生家长组建“家校帮扶委员会”,课后教师应定期对这些学生家庭进行走访,与家长有效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情况,针对性地为每一名学生制定应对学习惰性的心理弹性养成方案,总而言之家校共扶,不断激活学生的心理弹性,抵御学习惰性。

参考文献

[1] 房悦,徐琴芳,陈卉.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系统构建——以某听障康复机构家长服务中心为例[J].残疾人研究,2019(4):11-17.

[2] 陈莉娟.浅谈学生学习中的惰性习惯及矫正策略[J].教育探索,2016(10):28-33.

[3] 张蓓.师范生情绪能力与生活满意度:心理弹性和职业使命感的并行中介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9.

[4] 程玲,张红,陈元金,等.民办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弹性与睡眠质量的关系[J].职业与健康,2020,36(10):1407-1410.

[5] 刘志强,邓先宝,沈育舟,等.2017年盐城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卫生研究,2019,48(3):499-503.

[6] 谭华玉,黎光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无聊状态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J].教育学术月刊,2019(2):92-97.

猜你喜欢

心理弹性干预措施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96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疗体会
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