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戏曲融入幼儿表演游戏的策略研究

2020-10-20陶金玲李雪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传统戏曲表演游戏传统文化

陶金玲 李雪

【摘要】传统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杂技、武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游戏是儿童生活和学习的方式之一,具有表演性、虚拟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为实现传统戏曲与表演游戏在内容和资源上的融合,教师可以创设引发性的戏曲游戏环境,在丰富幼儿表演经验的基础上,让其掌握简单的戏曲表演技能和技巧;也可以和幼儿共同创生戏曲,构建戏曲游戏主题网络。传统戏曲与表演游戏的融合,既丰富了表演游戏的内容,也提升了幼儿的传统文化素养。

【关键词】传统戏曲;表演游戏;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0)09-0053-04

【作者简介】陶金玲(1968-),女,山东潍坊人,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李雪(1993-),女,山东临沂人,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创设戏曲游戏环境,激发幼儿表演兴趣

“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1]。建构主义学派代表皮亚杰认为,幼儿只有通过环境才能改变认知图式,并获得发展。教师要在表演游戏中达成教育目标,必须有目的地创设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一)感知欣赏,激发幼儿表演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能实现深度学习的游戏活动都必须是幼儿喜欢和关注的事件[2]。戏服、唱腔、唱词是中国传统戏曲的独特资源,是幼儿感受和欣赏戏曲的素材。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戏曲脸谱、戏曲剧照和锣鼓乐器等供其欣赏。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韵京腔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其柔美的花旦形象更能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如《卖水》这出小戏,表演形式欢快活泼。以丫鬟梅莹(小花旦)为主角,着重表现她的善良和聪明。尤其是在“表花”表演中,通过扇子和手帕的表演,一个可爱的形象展现出来。又如《卖水》选段视频“哎呀,天到这个时候了,那个卖水的怎么还没来啊,这可怎么办呐?”。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小花旦的服饰,身着戏服出场,展示卖水唱段,与幼儿进行现场互动,给予他们最直观的戏曲感受,从而激发幼儿的戏曲表演欲望。

(二)角色带入,体验戏曲人物情感

教师有效的角色带入,是幼儿体验戏曲人物情感的最佳途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人员,参与戏曲游戏中,自然地扮演戏曲角色。当达到游戏效果或游戏目标时,教师以适当的方式撤出,以调整或结束游戏。本研究以京剧为例,阐述教师的戏曲表达可以采取三种媒介带入,即唱腔与服饰表达、动作与表情表达、延伸性表达。

1. 唱腔与服饰表达

京剧念白是带有演唱艺术特色的独白,是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的语言艺术。如《报花灯》选自京剧《大龙袍》,强调节奏的作用,将节奏相对自由的语言纳入固定节奏的标准。其代表行当为“丑角”,具有代表性的大白鼻子和滑稽的表演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京剧的服饰有很多类,幼儿在认识不同的戏曲服装后,会了解不同戏曲人物的身份地位和生活处境,会对所欣赏的剧目产生共鸣。如王侯将相及朝廷命官等身份高贵的人穿蟒袍,而当地官员会穿官衣。蟒袍在古代是权贵的表现,但因人物地位不同,袍上的绣纹也会略微不同。

2. 动作与表情表达

哑剧主要由舞蹈、武术和音乐伴奏组成,没有任何歌唱和阅读。动作和表情表达是戏曲表达最基本的媒介。在京剧《拾玉镯》中,教师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虚拟动作,如喂鸡、做针线等,更好地传达少女对生活的热爱。从数鸡、赶鸡、喂鸡等教师的虚拟动作中,传达出孙玉娇的生活境遇和生活情趣,让幼儿对此产生浓厚兴趣。

幼儿自主表演的京剧“三岔口”活动,演出时间较短,剧情简单,但是有紧凑精彩的武打,且不乏幽默。这出戏中,教师可选择以人物角色的身份进入游戏活动,与幼儿共同表演上楼梯、开门、混打等一系列虚拟化动作。教师在动作表达过程中,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已有经验,从而带动幼儿投入戏曲表演的热情和参与興趣。

3. 延伸性表达

在戏曲表演中,当服饰、唱腔和身段不能完全表达时,就需要教师借助其他艺术符号。教师可以通过某种标志物辅以叙述和描述,标志物可以是一张桌子、一个凳子、一根马鞭等。如京剧《甘露寺》中的大将军,出场时全身披挂,佩戴大刀等各种武器,传达出威风凛凛的样子。任何表演都需要故事情节和舞台布景,更要通过幼儿的动作、表情和情绪等来表达。戏曲以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主体精神,塑造形象也是戏曲表达的核心,其语言、结构、情节和冲突都是从人物开始,再到人物结束。小说、绘画、武术、杂技等都是戏曲艺术不可缺少的综合因素,影响着戏曲艺术性质和特点的形成。

(三)环境创设,引发戏曲游戏创作

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作为幼儿园的潜在课程,会直接影响幼儿园戏剧课程的实施。戏曲环境的专业性和多样化是幼儿园进行戏曲游戏的“脚手架”。教师对空间的安排、舞台空间的设计、戏曲材料的投放等都会潜在地影响幼儿的参与热情、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发挥。

教师可以利用活动区域营造班级戏曲环境。活动区域的设置,不仅有利于幼儿对戏曲环境的感知,也符合戏曲活动的综合性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根据戏曲故事情节发展的需求制作道具,分工合作创设戏曲环境,保证游戏时间不少于三十分钟等。此外,教师和幼儿也可以共同创设“小剧院”,利用各种可移动的物体来隔离舞台空间和观赏空间。舞台空间的创造不一定是室内的,室外宽敞的空间、美丽的草坪都可以成为儿童戏曲表演的舞台空间。

二、丰富戏曲表演经验,掌握表演技能技巧

(一)经验迁移,拓展表演游戏内容

幼儿游戏理论中提到,“表演游戏是以扮演文学作品的情节和人物为主。幼儿如何呈现表演游戏,取决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3]。幼儿不仅有模仿学习和迁移学习的能力,更有不断推动游戏情节向更复杂更完善方面发展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分享与交流的环节与幼儿共同回忆戏曲的基本动作,如上楼、下楼、上船等;也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戏曲表演游戏中,引导幼儿在表演游戏中提取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并加以运用,从而丰富表演内容。

生活中幼儿每天都发生表演性的活动,几乎所有的幼儿都经历过“过家家”的阶段,模仿父母、老师;不想睡觉的时候,紧闭眼睛假装睡觉;手持木棍就能模仿打坏蛋;跨在平衡木上,表示正在骑马。在戏曲游戏“小鞭当马骑”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不同类型的马鞭,让幼儿自由探索马鞭的用途和使用方式。随后,小朋友自由分组,装扮成驯马师,先给自己的“马”取一个喜欢的名字,并根据生活中对马的认识,讨论应该怎样爱护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将“马”的动作学习引入游戏中,幼儿能够潜移默化地掌握戏曲中的“骑马”动作。

(二)剧目甄选,丰富戏曲主题来源

将教育戏剧运用到幼儿园表演游戏中,需要“为幼儿甄选具有情节性、娱乐性、游戏性和教育性的剧本,以此构建幼儿园课程体系”[4]。

1. 选择有利于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剧目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时期。教师需要甄选通俗易懂、曲调活泼、情节有趣的脚本。例如《小放牛》剧目,女生与牧童二重唱这一故事,人物鲜明,节奏欢快,短促有力,利于幼儿情绪培养。再如京剧《三岔口》,被称为“哑剧”,情节丰富,节奏欢快,内容简短精悍。幼儿在体验国粹文化的同时,能够进行模仿表演,有利于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个性化发展。

2. 选择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游戏

表演游戏的过程,是幼儿想象活动的过程。幼儿扮演的角色是假的,但具有真情实感;道具是假的,但会以物代物。这种假装过程正是幼儿依靠想象进行的活动。教师要甄选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剧目,如《拾玉镯》《穆桂英挂帅》和《三岔口》等剧目,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行为、动作等创造性地表现人物形象。幼儿也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角色之间的对话和故事,试图寻找替代品或行动,使自己的表演更生动。戏曲表演的高深之处在于“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5],幼儿生活化的动作和情节,也会使其更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3. 选择多样化戏曲题材,丰富剧本来源

教师可采用阅读和讨论等形式,选择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戏曲元素,丰富表演内容,满足幼儿对戏曲动作和服饰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剧目的选择要遵循角色形象个性鲜明、情节夸张有趣、动作性强等原则。凡是贴近幼儿生活并能引发幼儿观察和表演兴趣的事物都可以被纳入幼儿园表演活动中,如下雨的声音、人物的形态、植物的姿态、动物的活动等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事件都可以被借鉴为表演艺术形式[6]。

(三)合理示范,提升表演技能技巧

表演游戏中的示范,不仅包括教师的示范,也包括幼儿的示范,正确合理的示范能迅速准确地提升幼儿的表演技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勿将艺术教育变成机械式的技能培训。示范时,可以先由教师示范,再由幼儿示范。教师示范时,要提醒幼儿注意教师的眼睛、表情、动作以及各个细节;在幼儿模仿基础上,再请模仿能力强的幼儿进行示范,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进行巩固学习。

教师要掌握戏曲游戏中的态度与方法,如兰花指、云步、跑圆场等,要用诙谐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在戏曲游戏开展中,教师可以参与游戏并指导,进行评价分享,提升幼儿的表演技能。例如,荡袖是指两袖子同时做蝴蝶翅式,先往里一抖,再往外一甩,数次不定;云步是指双脚并拢,先脚跟分离,脚趾到脚趾再脚跟到脚跟分离,连续重复,使身体水平左右移动,以左脚或以右脚为受力点。通过不断地模仿,幼儿才能萌发出更多的创意,表演时才更具艺术表现力。

三、提升戏曲游戏指导,鼓励幼儿创造性表演

(一)尊重幼儿,探索多元戏曲表演

教师要尊重幼儿表演游戏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以自己的方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做出符合个人的解释。在剧目的选择上,教师也可以适当引导和调节,尽可能使每个幼儿都能发挥自身优势。

游戲是自愿的娱乐活动,遵循一定的规则,如自愿接受、自由组合等。幼儿必须在特定的时空内进行,并且具有绝对的约束力。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中提到“服从的游戏不再是游戏,这种游戏是被迫模仿的”[7]。从戏曲元素的角度看,儿童在创作情节、制作道具、分配角色等方面,既是天生的演员,又是天生的剧作家和导演。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总会和同伴不断地商量玩什么、怎么玩、用什么玩。在以戏曲元素为基础的表演活动中,要始终运用游戏精神和游戏理念,剧本的选择、主题的来源均来自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事件和经典故事。

(二)适时指导,推动表演游戏进程

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对白、穿戴戏曲服饰表演的方法帮助幼儿熟悉故事、酝酿故事,并在幼儿需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营造表演环境,投放丰富的素材和道具,给予幼儿能够自由表演的机会。二是组织幼儿体验不同的艺术形式,欣赏艺术作品,为幼儿提供通俗易懂的图片、照片和书籍,组织幼儿观看戏曲现场表演,鼓励幼儿自发模仿。三是分组展示儿童自发表演的作品。

教师以游戏者身份进入表演游戏时,应为幼儿树立游戏的榜样,运用生动的肢体语言和夸张的表情演绎人物角色,帮助幼儿熟悉文学作品内容;其次,要观察游戏中的材料及环境,给予材料支持或引导幼儿创设戏曲环境;最后,要适时地非参与式指导,注意随时随地记录典型性游戏事件,分析后再给予指导。教师适时的游戏指导,才能推动表演游戏的进程。

(三)创生戏曲,构建游戏主题网络

以游戏为主题网络的课程应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并反映一个完整、具体、生动的现实世界。艺术教育强调,“生态式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应将艺术各学科之间的共性进行生态式的融合,而不能简单地叠放,应遵循统一、平衡、多样、节奏、比例等原则”[8]。因此,戏曲游戏主题网络的建构,应涵盖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渗透综合性的艺术理念,将戏曲中所蕴含的艺术形式以融会贯通、相互联系、相互对话等方式进行表达,初步达到多通道感知、跨领域呈现的成效,并不断挖掘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游戏的趣味性和有效性[9]。

任何一种游戏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注意幼儿经验的连续性,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基础,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自然延伸。京剧《三岔口》中,“黑衣人”“白衣人”的服饰颜色,成了幼儿识别人物的重要标识。由此,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认识“丑角”,开展以“丑”为主题的表演游戏,如艺术活动《丑姿百态》、语言活动《说说有多丑》等。当今,幼儿园戏曲教育逐渐形成了新的课程建设模式,是以问题学习为基础的“问题导向”模式[10]。教师可以创设戏曲游戏“俱乐部”,引导幼儿构建游戏主题网络,并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完善戏曲游戏主题结构。

戏曲作为一种艺术,不仅突破了语言符号的局限性,也将儿童生活中自然而然发生的模仿游戏引向更加活跃、健康、艺术的方向。游戏带给幼儿的不仅是学习体验,也有童年的趣味与欢乐,更有舞台表演的满足感与自豪感。在戏曲表演游戏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戏曲的脸谱、服饰和乐器等艺术,依据幼儿的发展规律,选择健康并能为幼儿理解的戏曲剧本,让幼儿表达自己现有的经验和对未来的想象。最后,戏曲游戏活动的开展对继承本民族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努力开发和建设传统表演艺术課程资源,鼓励幼儿园开展形式多样的表演活动。

【参考文献】

[1] [德]福禄贝尔.人的教育[M].孙祖复,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 陈鹤琴,屠哲梅.儿童游戏新法[M].上海:上海儿童书店,1936.

[3]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 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5] 阿甲.戏曲表演论集 [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6] [荷]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M].何道宽,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

[7]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8]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9] 陶金玲.教育戏剧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教师,2012(11):37-39.

[10] 林玫君.儿童戏剧教育的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传统戏曲表演游戏传统文化
舞台装置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运用表演游戏促进幼儿对无字图画书的理解
“幼儿在场”在表演游戏中的意义探究
谈传统戏曲的改革与发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意境美
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角色定位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