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武术教育+产品销售”平台的建设构想

2020-10-20吴谭锐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武术教育互联网

吴谭锐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借互联网的优势,以构建一个武术资源多元化与武术产品丰富的武术网上平台。平台构建通过“武术网红”的宣传,结合线下培训机构、学校教育与服装器材厂,利用互联网的低成本、大数据、体验感和融合性强的优势,将中华传统武术的优秀资源进行整合,打造一个针对性较强的“互联网+武术教育+产品销售”平台,推动武术的产业化发展。平台的初步模型建立首先需要一批复合型网络武术人才,以网红销售的思路打造“互联网+武术”平台,并通过后期相关技术指导将平台运营起来。

关键词:互联网+  武术教育  产品销售  建设构想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8(b)-0188-0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e Internet to build a diversified resources and abundant products of martial arts online platform. Platform construction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martial arts web celebrity", offline training institutions, school education and clothing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to join the Internet. With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big data, sense of experience and strong integration, the excellent resourc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can be integrated to create a strong platform for "Internet + martial arts education + product sales" to promote Wushu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The preliminary model building of the platform first requires a group of compound network martial arts talents to build the "Internet + martial arts" platform based on the web celebrity sales idea, and to operate the platform with relevant technical guidance in the later stage.

Key Words: Internet+; Martial arts education; Product sales; Construction conception

武術,在中国两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屹立不倒,为适应时代的变化,总在时代的改革中不断变化形态。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的中华传统武术,在西方强势体育的加入下,列为体育之下的武术在传播和发展上遇到很大的阻碍。在社会主义市场的推动下,教育也是和经济相辅相成的。2019年,体育总局等十四部委关于印发《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中指出:我国武术产业现阶段还是起步的阶段,发展规模和水平还尚不能做到吸引不同阶层群众,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现如今,互联网的时代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互联网在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并在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互联网:要借助网络、平台、智能化推动社会建设。201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无限的潜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服务模式。由此可见,互联网势必会成为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为此,本文希望通过网上“武术教育+产品销售”平台的建设,打破传统发展模式的禁锢,培养自身的产业融合化属性,通过对平台的管理,实现武术的现代化推广,借助有利条件向产业化发展。

1 “互联网+武术教育+产品销售”平台的概念

“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融合发展,借助互联网的特点,利用信息通信、资源整合、智能化等技术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体育行业、教育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形态。

互联网催生的社交网络、物联网、网络教育、网站媒体等平台融合形态可以打造集武术课程、技术训练、武术文化、武术产品、武术媒体、武术医学养生、武术旅游等为一体的最佳武术推广与营销平台。“互联网+武术教育+产品销售”平台承载了许多武术爱好者想看的武术训练视频、武术养生方法、武术文化讲解、武术历史研究、武术产品介绍等多种功能,能够让人深入全面的去了解武术。APP平台集合了视频、音频于一体,尊重人性,通过内容的趣味性吸引更多用户,更好地实现信息的共享及信息的新颖性。

2  互联网的优点

2.1 连接大数据

大数据是指在短时间内对发布在网络上的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整合的数据集合。大数据通过大量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这些数据信息为标本,计算机能够运用自身越来越强大的计算能力对数据信息之间的关联给出相应的结果,即大数据通过人们浏览某一信息的频率寻找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借助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分析用户的兴趣,了解数据反映出的真实的受众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的这种大数据技术精准的的抓住用户的兴趣,提高用户的搜素效率,另一方面也能通过优质的内容开发出潜在的武术爱好者,对武术的传播与推广起到很好的作用,以此为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动力供应,形成熟悉产品、初次消费、再消费的闭合回路,为良性循环做出贡献。

2.2 融合共享能力强

互联网本身拥有无边界、易于融合的传播特点,就如微信、QQ、微博等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通过互联网打破地理壁垒使人与人连接在一起,是传统社交方式与互联网的一种融合。李子柒,一位通过自媒体创造个人品牌的网络红人。在她的视频中多以传达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构造出一种当今时代难以实现的一种世外田园生活,以此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形成自己的品牌。她的拍摄内容主要根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为素材,多向网友呈现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传播传统文化,被评为程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现在我们要将武术与互联网融合,通过互联网去传播武术文化,以模仿加创新的方式融合武术与互联网,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武术、学习武术,使武术产业跟通过网络微平台跟互联网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2.3 重视用户体验

用户思维的核心在于体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自主性认知觉醒,用戶体验度成为第一要务,而满足用户需求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体验。网络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人与人通过一根网线就能连接到一起,通过网上交流、回访,随时都能了解到客户对于产品的看法与意见,有助于武术教育方法与内容的创新。

而武术,则可以通过线上展示优质的教学内容,利用网络优势,无限可能地去融入武术元素、推广武术,也可试行线下体验,激发用户的兴趣,关注用户的体验感,重视用户提出的建议,对武术的发展有很好的导向性。

3  “互联网+武术教育+产品销售”平台的建设目标

3.1 多形式、内容丰富的网上数据库平台

中华武术门类繁多,内涵深厚,其文化博大而精深,发展至今,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拳术拳种有八卦拳、查拳、峨眉武术、少林功夫、形意拳、红拳、鹰爪翻子拳、八极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螳螂拳、苌家拳、岳家拳、蔡李佛拳、武当功夫、回族重刀武术、沧州武术、太极拳(杨氏、陈氏)、邢台梅花拳、通背缠拳、地术拳、佛汉拳、五祖拳、孙膑拳、肘捶、十八般武艺、华佗五禽戏、意拳、戳脚、绵拳、精武武术、咏春拳、梁山武术、徐家拳、两仪拳、梅山武术等 36种。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平台能够较为完整地将武术各派系拳种整合起来,且传播的内容杂而不精,对于用户而言,想要了解搜索某一拳种,很难在一些平台上找到。其次,借鉴传统网课、MOOC和公开课的形式,由线下教学课堂向线上转移,充分的利用线下教育,打造吸引用户的优质课程,对内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培养符合用户审美的“武术网红”进行宣传。

武术不同于篮球、排球、足球等一些对于场地有要求的体育运动,太极拳、健身气功、五禽戏等养身类以及一些套路的动作教学,对于场地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建立线上的武术网课与视频教学能更好地服务于一些武术爱好者。基于此,武术微平台的目是聚集各类门派的拳种,鼓励各类拳种的教学视频发布。其次,武术微平台也能够对武术博主、武术内容进行专门化的集合管理,对线下培训机构的实地拍摄,或各派系拳种的上传,通过武术微平台展现给广大网络用户,满足各类武术爱好者学习、咨询、娱乐等需求,增强吸引力,提高教育效果。

3.2 线上武术实物销售平台

武术穿戴用品、器械是人们参与武术活动必不可少的,除了满足专业训练、比赛等功能外,还凸显了我国丰富、悠久的武术文化。我国习武人群众多,但是他们的武术服装却是千差万别,不像跆拳道、柔道等项目做到服装统一。其原因多为项目不同所产生的差别,其次是在管理上没有做到统一,再者便是武术服装产业多年来发展缓慢。大多数武术服装是由小作坊生产。武术服装长期缺乏对传统文化、对武术文化感兴趣的专业设计师,造成不能满足武术运动的专业需求。就武术穿戴式产业来看,大多武术服装不适合平时穿着,单满足训练与比赛要求同时牺牲了现代的时尚功能,这一点也严重制约了武术穿戴式产业的发展。结合网络微平台优点,集思广益,在全国人民的意见与督促下有利于武术实物产业的发展,利用网络传播手段有多样化的特点,结合当代网红营销,打造良性武术网红,形成“传统时尚”,以多种传播方式,塑造品牌。

4  “互联网+武术教育+产品销售”平台的建设思路

4.1 培养复合型武术网络人才

复合型武术网络人才是指以武术专业为背景,以推动武术发展为目的,掌握除武术之外的其他专业知识(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个时代的商品销售,已经变成“商品生产—商家分享—消费者分享—购买”的路径,消费者的主动关注和分享成为最重要发展路径。企业通过寻找各个领域的关键意见领袖,而且还需要聆听消费者的声音,接受消费者的直接质询,回答消费者的每一个问题,并且在交互中寻求关于产品改进和新产品的想法。复合型武术网络人才在麦克卢汉的这种理论中起到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既是消费者,又是关键意见的领袖。

传播者在微平台中的影响力对文化的传播以及事件的发展起着重大引导作用,从现在发展很火的网红经济来看,网红已成为一种经济行为,他们具有极强的品牌传播杠杆和营销价值,成为一名网红需要具备的能力:标签化、个人魅力、才华、正能量和亲和力、运营能力、社交,而互联网的时代,武术产业的发展也可以采取武术网红的营销方式,用正能量的、接地气的方式宣传武文化、优化武术教学,带动武术产品的销售等。

4.2 打造武术网络红人营销方式

营销的策略主要还是掌握营销的思维:口碑扩散、关系融合、路径营销和精准营销。

武术的现代化发展,抛开其自身的庞杂体系与推广力度来说,究其本因还是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之间的不协调。从建国初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近30年里,我国成立了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人们参与体育健身和娱乐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要求。在互联网还没有成为最强音的时候,CCTV-5是我国固定的一种营销模式。2002年以后,姚明登录NBA、俱乐部冠军、体育明星代言成为体育营销发展的主要动力。现如今,市场普遍看好互联网,截至2016年12月,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和推广活动的企业占比38.7%。其中体育公司利用互联网来促进营销,更多的是基本的企业网络建设、群发QQ消息或邮件,以及在线广告、购买搜索引擎关键词、软文营销、移动营销等,对于互联网的应用程序的深度应用很少。

现如今互联网涌现了许多网络红人,带动了网络营销。所以平台的构建从基层开始,寻找专注服务体育产业的网络营销人走访民间,这是第一步,通过公开化的直播式方式树立武术品牌,打造武术名片,武术要想长期发展就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自己的品牌,产生品牌效应;然后整合这些红人的视频素材,结合群众的需求,再造服务业务。

5  结语

网络是武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互联网在武术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中起到了融合剂的作用,加快了双方产业之间信息的流通,弥补了双方发展中存在的短板。武术在联网的作用下,可以充分利用平台与武术教育产业、武术实物产业相融合。通过相关的武术管理中心、武术科研机构、武术教育机构、相关技术提供商合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优秀的复合型网络武术人才,及时发布武术最新信息,实现网络共享。建立网上数据库,搜集武术的相关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统计中心。利用当代网红营销的热潮,培养武术红人,带动武术实物产业的发展,形成武术产业链。

参考文献

[1] 李臣,郭桂村,张帆.新时代中国武术传承发展的困境与消解[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7):65-70.

[2] 邱明丰.互联网技术创新背景下文化產业发展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9(2):1-7.

[3] 邢静静.短视频自媒体李子柒的品牌传播研究[D].河南大学,2019.

[4] 韩瑞明.微时代下微博武术文化传播现状及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5] 肖允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构想[J].政工学刊,2016(1):52-53.

[6] 陈浩.文化产业视域下武术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7] 韩小康.NBA产业化运作模式对武术产业化发展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3.

[8] 陈秋晓,武超则,陈滢.互联网+教育 产业平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9]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9-10-2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8341348856793444&wfr=spider&for=pc.

猜你喜欢

武术教育互联网
论武术教育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论素质教育视阈下武术教育的作用
1978年-2015年武术教育研究成果分析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武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