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地方各级政府推行行政服务中心综述

2020-10-20伍海峰

法制与社会 2020年26期
关键词:政府管理青海省

摘要 青海省在设计行政服务中心的过程中是谨慎小心的,因为青海省是一个财政极为困难的民族省区,青海省各级人民政府在做预算的时候都是精打细算的,尤其是对建立行政服务中心这样的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的工作更是如此。一切都需要根据当地政府的财政、人员、政府职能等一系列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建立适合当地社会发展要求的行政服务中心。

关键词 青海省 行政服务中心 政府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编号为10XZZ009《青海省地方政府治理创新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伍海峰,青海省委党校发展战略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9.133

一、行政服务中心的提出以及在我们国家的实际推广情况

随着我们国家迅速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信息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我們国家日益融入全球各项事务,我们的各级政府的工作重心逐步从对社会的公共管理向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转移,各级政府由公共管理型政府逐步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政府各项工作中要体现“一切以民为本”,要做到这一点,政府的工作流程就必须进行相应的重塑再造。而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就是对政府工作流程再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一)行政服务中心的提出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运用以及社会大众对政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政府为社会要求政府为公民提供的廉洁高效的公共服务以及增强政府工作流程的回应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要满足社会大众对政府的这些期望和要求,就必须对以往政府的工作流程进行重新梳理,重新塑造。要把政府的工作紧紧地围绕着更好的为社会大众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这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和工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断减少社会大众办事的流程手续和审批时间;减少因某些政府官员暗箱操作,吃拿卡要,进行权力寻租而造成的不公平待遇的制度弊端;减少因政府信息不公开透明的而造成的群众误解;减少某些政府工作人员在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服务态度恶劣问题;减少因客观环境造成的落后欠发达地区的贫困和疾苦,以政府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弥补那些社会弱势群体经济收入不足的问题;减少因惠民政策得不到下级干部贯彻执行的事件;减少干部与群众愈发的生分和隔阂。为此政府工作流程必须从分散向集中、从无限期向限时、从串联式向并联式、从部门许可向集中许可的转变,实现由“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D·Hall)于1969年提出了系统工程方法论,即三维结构体系,由时间维、逻辑维与知识维组成了一个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借鉴该方法,结合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特点来构建行政服务中心集成化管理模型,即由逻辑维一一组织集成;时间维——过程集成;知识维——信息集成所组成的三维集成系统空间结构。其内涵主要包括: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组织集成、过程集成、信息集成是分别从三个不同的侧面进行集成的途径。”这就要求建立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对行政许可条件、办理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做了明确规定和公示,杜绝了行政审批的随意性,为方便群众办事开通了绿色通道。而且各级政府的政务服务已从“审批型”路径向“服务型”路径转变,政府工作人员由“管理员”的角色向“服务员”角色转变。一站式服务的内容将越来越透明,程序越来越简化。按照“一站式办公,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要求,切实抓好进驻项目实质性运作和配套项目集中入驻工作,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枢纽作用,变群众跑为材料跑,变暗里办为明着办,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提升服务效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我国,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大都产生于本世纪初,尤其是《行政许可法》颁布前后我们国家的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得到很大的发展。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已有不同层级的政府行政服务机构3300多家,几乎覆盖了除青海西藏某些经济极为欠发达地区以外的全国所有县市。我国综合行政服务机构的产生,顺应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实要求,是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和服务程序的一种新的探索。2000年,浙江省率先进行了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试点,200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始成立综合行政服务机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政府为方便群众,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审时度势,锐意改革,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纷纷组建行政服务中心。

(二)行政服务中心的法律依据和政策依据

自198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行政法研究会成立至今,我国集中式行政法典的创制已将近有30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颁布了《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务员法》等。这些集中式行政法典既是行政权力运行的规则,同时也贯彻了许多先进的法律理念,为新的执法方式的产生奠定了法律基础。而且这些法律都带有明显的便民利民的法律规定。比如政府执法的法律信息公开、政府有关工作人员信息公开、政府工作流程公开、政府服务事项完结时间承诺公开等。这为我国综合行政服务机构的产生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些法律规则和理念提示并要求各级政府必须采用最合适、最便捷、最能够为行政相对人看得见的方式,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否则就有违于这些法律规则和法律理念。总合行政服务机构由于办公地点、办事程序和工作制度等方面的特点,集中体现了服务行政、阳光行政、高效行政的要求,因而是正当合法的。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于2011年6月8日印发的《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中专门就行政服务中心提出了较为全面而详实的具体要求。在该意见中对各级政府的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提出了“服务中心是实施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重要平台。各地要因地制宜规范和发展各级各类服务中心。凡与企业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事项,包括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均应纳入服务中心办理。因涉密、场地限制等特殊情况不进入服务中心办理的,由本级政府决定。双重管理和垂直管理部门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便于工作、加强服务的原则,适合依托服务中心的可纳入当地服务中心办理。”明确提出了各级政府的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本行政区域内规范省、市、县三级服务中心的名称、场所标识、进驻部门、办理事项和运行路径,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服务中心管理机构负责对政府各部门进驻、委托事项办理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对进驻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和日常考核,承担本级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服务中心管理机构作为行政机构,应使用行政编制,配备少而精的工作人员;已使用事业编制的,应在行政编制总额内调剂出一部分进行替换。在调整、配备服务中心编制中,要结合当地政府机构改革,注重优化整体编制结构,坚持增减平衡。服务中心管理机构规格由本级政府决定,其运行经费和人员办公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经本级政府同意确需由部门单独设立的办事大厅,应当接受服务中心的指导和监督。”规范了各级政府的行政服务中心的运行流程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重点规范服务中心运行,着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进驻服务中心的政府部门要对其服务窗口办理事项充分授权,使不需要现场勘察、集体讨论、专家论证、听证的一般性审批事项能在窗口受理后直接办结。逐步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运行路径。对同一个行政审批事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逐步实行联合办理或并联审批。凡进驻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都要公开办理主体、办理依据、办理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办事结果、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建立健全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效能评估等制度,提高服务水平。服务中心应设置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提出了“坚持把方便基层群众办事作为政务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在乡镇(街道)开展便民服务的有效形式,有条件的地方要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计划生育、农用地审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涉农补贴等纳入其中公开规范办理;在城乡社区(村)设立便民代办点,将便民服务向城乡社区(村)延伸。推行便民服务免费代办制度。”并且对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涉及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的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具体详细的要求。这为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政策依据。

二、行政服务中心在青海省的具体运行

青海省由于地域辽阔,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各地区地方政府所面临的问题完全不同,各地区政府的财政状况完全不同,各地区政府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全不同,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完全不同,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完全不同。所以在推行行政服务中心的方面差距很大。在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西宁市等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建立的就比较早,而且运行良好。而在黄南、果洛等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政府至今还没有能力建立行政服务中心。

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是一件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系统工程。首先,要修建一定规模的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大楼,之后要对该办公建筑进行必要的装修,同时还要配套相应的电子政务设备和办公用品,这就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其次,要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训;再次,要对政府原有的政府机构和政府工作流程进行必要的重塑梳理,这样就会精简一部分不能适应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流程的政府工作人员,对这些政府工作人员的妥善安置也需要花费一定的财力;最后,在行政服务中心运转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得到足额资金的支撑。由于青海省不同的地区政府财政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地方政府财政还比较宽裕,所以在建立和运行行政服务中心的过程中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有的地方政府由于政府财政极为困难,要这些地方政府花巨额资金去搞行政服务中心是极其困难的,是弊大于利的政府行为,是典型的不计成本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青海省各级政府根据自身的工作需要和政府财力物力等实际情况而建设和推广运用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搞大跃进式的建设和运用。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对本地方政府的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提前进行规划设计论证,然后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开展这项工作。

青海省的地方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的建立是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西宁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东市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青海其他地方比较高,所以当地政府建立行政服务中心的积极性就很高,而青海省的其他地方的地方政府由于受政府财力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方面就比较困难了。

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是青海省经济实力最强,社会发展水平最高,政府服务能力要求最复杂的地方。所以西宁市政府对建立行政服务中心的态度也是最积极的。西宁市政府早在2002年底就建立了以一站式服务为鲜明特色的政府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到2006年9月19日西宁市行政服务中心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办公面积为5002平方米,共设有70个服务窗口。截止到2014年3月,有40个部门409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行政征收及登记备案事项在中心办理。同时服务窗口还设有土地估价、房地产评估、电信电话收费等便民服务事项。西宁市行政服务中心的电子政务网站也较为完善。西宁市的政府服务中心的建立和运行是青海省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和运行的大胆的有效探索和尝试。青海省在西宁市行政服务中心的运行过程中找到了适合青海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政府服务中心的运行经验。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于2012年设立便民服务大厅,为农牧民群众就近提供“一站式”的便民服务,让群众告别了东奔西走办业务的时代。如果说西宁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建立和运行是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的话,那么海北藏族自治州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则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藏区。海北藏族自治州把“便民服务中心”扩展到全州4个县30个乡镇和214个村,目前各乡镇都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较大一些的乡镇还设立了两个便民服务大厅,各村都设有不同形式的便民服务站或代办点,逐步形成了村级、乡镇级、县级、州级的便民服务体系。这些乡镇的便民服务大厅都与县行政中心和村(社区)服务体系对接,建立了信息收集、登记受理、审核审批、流转交接、政策咨询、社会保障为一体的綜合服务体系,给乡镇居民提供“一站式”的便民服务。各个村上的代办点借助终端信息平台发布的信息还会上门服务,为村民提醒告知推送相关信息,代办业务。现在农牧民群众只需要带好所需要的相关资料来服务大厅,1至3个工作日就能办理好自己的相关业务。未来,不仅便民服务大厅方便群众的业务申办,海北还将开通网上服务大厅,它和现有的服务大厅功能相同,老百姓坐在家里上上网就能办理好自己要申办的业务。海北藏族自治州还和电信公司合作开通了手机版“智慧海北”服务平台,平台信息发布包括海北旅游、招商引资、服务政府、州长信箱、就业招聘信息等内容,今后还会增加水、电、暖等费用查询及消费功能,更好地方便群众服务大众。在青海省的县级政府里面,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德令哈市属于最早建设和运行行政服务中心的县级政府单位。德令哈市政府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于2006年9月11日正式启动,但是由于启用的时间比较早,缺乏必要的经费、工作经验和人员保障,所以运行质量一般。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格尔木市的行政服务中心在青海省的县级政府行政服务中心里面做的是最好的。格尔木市是青海省县级财政状况最好的县级行政区域单位,是青海省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矿业中心,所以格尔木市政府的公共服务任务极为艰巨。当地政府对建设和运行的愿望是很迫切的。所以格尔木市政府在青海省的县级政府率先建设并启用高质量的行政服务中心。格尔木市的行政服务中心于2010年8月10日启动运行。中心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以“便民、诚信、高效、廉洁”为服务宗旨,实行开放式办公,推行“一站式”窗口服务、政务公开、阳光操作、按时办结的工作路径,现被列为全国政务公开政务服务试点单位。格尔木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总面积3600平方米,设有116个服务窗口、1个银行网点和1个商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全市33个行政职能部门及水、电、天然气、通信等255项行政审批、35项便民服务事项。共有窗口工作人员107人(其中后备人员35人)。中心通过建设“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行科学规范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实行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六个一”(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号制管理、一单式收费、一站式领证、一次性告知)机制。在实际工作中,中心以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社会管理创新、创先争优工作为契机,不断创新服务路径,如增加业务进驻事项、推行“多听、多看、多想、多问”的“四多”工作法。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要多听对服务对象所询问的问题,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特别是对在工作中遇有群众不理解和情绪激动时,更要在群众面前“扮演”好听众的角色,对服务对象想要反映的事多听、听仔细。“多看”要求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要面带微笑注视服务对象,充分利用友好的眼神,拉近彼此的距离;对服务对象所提供的材料要多看、看仔细,服务对象材料不齐全的严格做到“一次性告知”。“多想”要求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服务对象所反映的情况,严格按照“换位思考”的原则,多为群众着想,真正做到“想为民所想、急为民所急”;对服务对象所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从切实提升工作办事效率和服务满意率的角度出发,多联系自身实际工作情况,动脑筋思考,开拓创新。“多问”要求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每一位前来办事的服务对象要问明情况,及时全面了解服务对象办理的事由;对每一条社情民意讯息都要问清楚,在服务对象话语的点滴中,及时发现服务对象关心的热心、难点问题,充分掌握服务对象需求。与此同时格尔木市行政服务中心还实行网上年检、建立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陪同服务、代办服务、印制便民服务卡等形式,提高行政效能。中心通过大厅内设置的电子触摸屏、液晶显示屏、LED屏、中心网站、短信互动,电话语音查询,办事须知等形式,推行政务“七公开”,构建公正、透明、廉洁的政务运行机制,实现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群众和企事业单位可通过中心网站,进行网上表格下载,在线咨询,网上申报,查询业务办件状态等形成针对公众的互动交流平台。同时设置岗位公示栏、服务评价器、意见箱、投诉箱、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方便群众监督评价。大厅内设置有休息椅、填单台、热水供应等便民设施,为办事群众提供人性化的便民服务。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贵德县的行政服务中心紧随格尔木市政府之后分别于2012年7月中旬和2013年4月正式运行,对青海省县级政府的政府服务中心的运行进行必要的探索和尝试。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经验。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在运行行政服务中心的过程中,始终把方便群众办事和为群众提供高效廉洁的公共服务作为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宗旨,一是完善政务公开平台,阳光审批、贴近群众。按照“美化、绿化、净化”的标准和人性化需求,设计装修了服务办公场所,配置了座椅,购置了LED屏等必需设备;坚持以落实“行政审批事项五公开制度”为抓手,通过印制发放《祁连县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指南》,及时向社会公开审批事项的内容、程序、所需材料、期限、依据和收费,为企业、百姓提供了一条“按图索骥”的捷径,确保了审批服务行为的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二是完善审批服务平台,方便基层、方便群众。坚持应进必进、能进皆进。同时对纳入县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行分类管理,以确保行政服务行为有时限、有标准、可量化、能考核;细化对县行政服务中心及其窗口工作人员从业务办理、日常管理、服务对象评价、窗口民主评议等方面的考核;通过电话回访、投诉受理、社会监督员等多种渠道,及时倾听、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纳入监督考核,真正把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行政作为的监督评议权交给办事群众。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政府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提高行政效能,筹措资金690万元,建立了县政务服务中心,并于2013年4月份正式启动运行。该中心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现设有服务窗口29个,分综合类、民生类、就业类三个服务区,共有21项行政审批事项、51项行政服务事项纳入中心服务范围。中心开通了互联网、办公局域网和部门业务专网三套网络,设置了视频监控、LED电子屏、触摸式电子查询设施,以及排椅、书写桌、饮水机等服务设施,为办事群众提供免费复印证照等便民服务。中心内设管理办公室和行政效能投诉中心,主要承担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培训、管理、考核和效能投诉监察等职能。实行服务事项、办理程序、政策依据、申报资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六公开”制度,采取“集中办公、公开办事、规范操作、限时办结”的运作方式,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提高办事效率。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于2013年11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这标志着在自然条件极为艰苦的江河源核心区的县级政府开始拉开建设和运行行政服务中心的序幕。

青海省海东市人民政府按照青海省政府2012年完成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任务要求,加强领导,检查督促,加快进度,使海东全市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率先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并投入运行。同时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各区县统筹规划,合理调剂资源,积极建设相对独立,面积与进驻部门服务的工作量及服務对象的人流量相适应,充分满足所有行政服务事项整建制进驻中心全程办理需要的行政服务中心,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到2014年3月,乐都区160平方米临时行政服务中心已经挂牌运行,入驻12个单位,审批事项31项,新建的1800平方米行政服务中心已经动工修建,预计2014年8月建成投入运行。平安区500平方米临时行政服务中心已经挂牌运行,入驻11个单位,审批事项38项,计划新建2000平方米行政服务中心,目前选址已确定,正在规划、筹措资金。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540平方米临时行政服务中心已经开始装修,2012年底挂牌运行,新建的行政服务中心面积2000平方米,资金已到位,项目设计、评审完成,2013年年初动工,计划2014年8月投入运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360平方米临时行政服务中心2012年底挂牌运行,新建1200平方米行政服务中心。互助土族自治县新建的1700平方米行政服务中心2013年6月投入运行。化隆回族自治县新建的1100平方米行政服务中心2013年5月投入运行。

青海省省级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下称“中心”)在2013年12月31日正式挂牌运行。中心聚集了31个单位集中办理377项业务,打造行政审批“高速公路”。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以满足基本功能需要为原则,重点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开展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强调功能楼层化,空间层次化。青海省政府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四层的办公大楼,一层以行政服务咨询为主,设有企业注册登记、综合行政服务、经济建设投资、社会事务管理共4个功能服务区,56个服务窗口,并开设开放式政务信息查询中心和应对内外的农商银行服务区。二层以开标为主要功能,设立了开放式投标报名大厅,22个报名窗口和8个并联审批区办事窗口,并配有行政效能监察室、答疑室、专家抽取室等。三层为评标区,四层为办公区。按照“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限时办结、超时警告、统一送达、全程监督”的运行管理路径,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省政府有关部门、机构将逐步进入中心行政服务大厅设立服务窗口,集中审批行政管理事项。截止到2014年8月,进驻青海省行政服务大厅的青海省政府有关部门、机构31个,进驻行政服务大厅办理的行政管理事项377项。其中,行政许可审批事项305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43项,公共服务事项29项。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将按照“政府建立、集中交易、综合监管、行业监督、行政监察”的要求,根据青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青海省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监督管理办法》,逐步将青海省直部门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药品采购、国有产权交易、矿业权交易等5类交易项目采用招标、拍卖、挂牌、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集中统一交易。实现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发布信息、统一专家抽取、统一开评标管理、统一监督监察、统一交易结果公布的“五统一”目标。

目前,青海省已建成市(州)、县(区)、乡(镇)三级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大厅)574个,省政府部门综合服务窗口11个,较好地解决了社会对政府工作的要求以及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青海省政府下属的青海省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2年9月中旬开始在青海省行政学院举办全省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业务培训班,对青海省各级政府的有关人员进行大规模的涉及行政服务中心的业务培训。这对青海省各级地方政府建设和运行行政服务中心储备了必要的人才。与此同时,青海省的各级政府在做政府预算的时候都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于2011年6月8日印发的《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的有关规定把本级政府的行政服务中心的经费列入本级政府年度的财政预算。

三、对青海省地方政府推行行政服务中心的几点思考

青海省地方政府在推行行政服务中心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是存在大量的问题。

第一,青海省地方政府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应该是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不能搞一刀切。这是由于青海省地域比较辽阔,各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各地方政府的职能也是千差万别的。西宁市、海西州、海北州的行政服务中心都代表了青海不同地域的行政管理路径。西宁市代表的是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政府管理路径,海北藏族自治州代表的是社会经济欠发达的藏区的政府管理路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则代表工矿业比较发达地区的政府管理路径。这三种类型的地方政府代表了青海省三种不同的政府管理路径。西宁市政府的主要功能是建立管理类型较为复杂的政府管理路径,这种政府管理路径还有青海省的海东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的主要功能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政府管理路径,这种路径在青海只有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一个地方;海北藏族自治州政府的主要功能是建立生态环境优美、民族团结的政府管理路径,这种政府管理路径在青海省是最多的,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政府管理路径都属于这类管理路径。这几个自治州虽然地理位置不同,但是这些地方的政府的职能、經济社会发展情况、社会发展环境都是极其相似的。

第二,青海省地方政府在运行行政服务中心的过程中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行政服务中心所在地的社会所需要解决的各种公共服务需求,对行政服务中心的流程、服务项目、服务人员管理、服务方式进行动态管理。比如国家在青海省搞了很多大的基建项目,以及国家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加大生态保护强度、加大城镇化发展速度等一系列惠民措施的实施,行政服务中心所在地的社会民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要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有些地方就因为城镇化而导致人口发生巨变;有些地方以前是农牧民转变为城镇居民;有些地方以前是交通极为闭塞的偏远落后地区,因为国家在这个地方修建了高等级公路、民用机场、大中型水利枢纽、大中型风能太阳能地热发电厂等等足以改变这些地方社会发展水平的大型项目,就足以改变这里原有居民的实际工作生活方式,由于国家在青海省的很多地方投入了巨额资金,导致这些地方吸引了很多外来人口来此地谋生。加大了这些地方的公共服务难度,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倒逼行政服务中心实行动态化管理。所以青海省各级地方政府的行政服务中心要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发展的眼光提前适应行政服务中心所在地的社会发展状况,提前在服务技能、服务方式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为行政服务中心所在地的社会民众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

青海省各级地方政府的行政服务服务中心是在总结和借鉴青海省内各级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以及兄弟省区省级行政服务中心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青海省的实际情况设计建设青海省各级地方政府行政服务中心。青海省各级地方政府在设计行政服务中心的过程中是谨慎小心的,因为青海省是一个财政极为困难的民族省区,青海省各级人民政府在做预算的时候都是精打细算的,尤其是对建立行政服务中心这样的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的工作更是如此。一切都需要根据当地政府的财政、人员、政府职能等一系列实际情况来规划设计论证和建立适合当地社会发展要求的行政服务中心。不能跟风,更不能攀比。做事要讲实效,要追求精准,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并且努力取得最佳的成效。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青海省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及发展的“瓶颈”,造成青海省州、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建成运行的数量少,已建成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低、建筑面积小、服务功能不完善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在青海省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加减法。在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方面做加法,在管理社会和减少政府审批事项方面做减法。政府最主要的工作是追求社会的公平、公正,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要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平等的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尽政府的能力不断加大对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解决好社会大众的衣食住行以及社会安全、国家安全等涉及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在减方面主要是减少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减少政府自身运行的费用,减少政府对社会过度的管制。具体说就是在政府运行的过程中,彻底尊重市场对社会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尽量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和审批程序,政府要不断的向市场和社会放权,市场和社会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就应该由市场和社会自己去做。中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之后,逐步推行市场经济,但是在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国家最大的失误就是经济市场化了,政府权力也市场化了。青海省的各级政府在运行行政服务中心的过程中,必须要逐步摆脱官本位、政府本位,逐步树立民本位、社会本位。行政服务中心的建立和运行就是充分体现民本位的具体做法。所以在建立行政服务中心的过程中,首先要树立牢固的民本位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民族地区,还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以政府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弥补资金、办公设备不足的问题。在建设和运行行政服务中心的过程中,青海省各级政府还需要根据社会环境变化而不断地对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规程、工作流程、工作人员、工作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

猜你喜欢

政府管理青海省
人物志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互联网为政商关系增添新变量
孔子“有为”与老子“无为”思想的管理学意义
新媒体时代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我国政府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党的领导是国家治理的核心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政府在旅游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及改进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