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角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展研究

2020-10-20胡若琳

法制与社会 2020年26期
关键词: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要 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角度出发,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路线,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发展创新、当代意义等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非常特殊的价值,是我国提出的正确解决国际问题、处理国际争端、促进国际合作共赢的重要理论依据。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望所决定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世界历史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历史

作者简介:胡若琳,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9.128

自从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灵活运用理论分析历史发展总规律、为破解时代难题做出重要贡献。通过分析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运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国际社会发展形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各国共同建设美好的国际社会。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理论来源、创新和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显示了该方向研究的独特价值。因此,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分析,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来源和价值。

一、世界历史理论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来源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历史进程的必然阶段

1845年世界历史理论伴随着马克思《提纲》《形态》等两部著作的完成而诞生。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和虚假公平,分析和预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未来。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分工逐渐消失,历史也走向共同发展。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详细解释了共同体的形成,同时指出资本主义形成的是共同体不是真实的,最终推断出共同体的终级阶段必然会实现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人得到了解放。真正的共同体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成熟,包括建立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根据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历史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体系发展起始阶段,通过不断积累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全新的政治经济体系。在体系发展阶段,随着国家间日益紧密的经济交流形成了虚假的命运共同体,共同体难以摆脱资本的束缚。最后,每个人都将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异化将被消除而这些只有在真正共同体的阶段才能实现。当前我们正处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阶段,是第二到第三阶段之间重要的承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准确把握了历史阶段特征,扬弃剥削压迫、保证公平正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发展必然阶段,理论逻辑可以从历史唯物主义中找到,都为我们揭示了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趋势。

(二)世界历史理论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

人类历史的进程必须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必然规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性质,资本主义发家史是掠夺他国财富的丑恶历史,资产阶级通过压迫其他阶级积累财富。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只要能继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还有存在的空间,只有当条件充足更高阶的社会形态才会诞生,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有保证生产力发展的空间。

人类社会全部劳动者的生产实践历史使各国联结为命运共同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规律,人类社会也必须遵循这个根本规律,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合作的是必然发展方向。伴随着生产力发展,生产工序不断实现专业化分工,分工已从产业发展到产品。各国各民族生产力的关系日益紧密,使得国家间合作也更加紧密,形成了当代经济全球化布局。什么时候都不能直接割裂生产关系,发展具有各地区分散到一体化、再到开放大联合的历史阶段特征。现在全球经济的产业分工早已形成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高度一体化的经济状态。各国之间的贸易战中一些国家为了获取其自身的利益,不惜以破坏世界经贸秩序、挑战各国共识为代价,违背历史潮流反向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而任何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行为都要付出沉重代价。

(三)世界历史理论破除零和思维的基本认知

通过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实现地区意义的个人被普遍的、世界区域的个人所取代,历史实践中不断实现主体生产角色的去分工化,各国各民族共同努力发展生产力,世界历史的实现是必然。世界历史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有限性,指出了东方社会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体系下的命运,肯定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存在,但并没有陷入“西方中心论”。破除了国际交往中一国获利损伤别国利益而采取压制别国发展措施的零和博弈思维,这种思维模式在本质上是西方霸权思维的与平等互利的国际交往原则不一致。

世界历史理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准备了充分的逻辑依据,并且打开了创新发展的新思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各民族各国家的合作共赢、互利互助,建立全新公平友善的新秩序,形成更加合理稳定的规则。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对马克思恩格斯历史理论的发展创新,打破陈旧落后观念,拋弃固有思维桎梏,破除西方固有的零和惯性思维。体现了我国运用和平的方式引导走向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尊重各国差异求同存异、合作互利的道路。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通过对世界历史理论本质的充分认识和灵活运用,我国提出了解决国际发展问题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根据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做出的正确选择,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和发展前瞻性。正确认识世界历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联系和发展,深刻理解其当代价值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意义深远。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历史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自觉把握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世界历史理论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继承性,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世界历史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命运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为最终目标,是新时期共同体思想的重要发展。

(二)建立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合作共赢理念是一种新平等观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资产者所谓去除特权的平等和无产者消灭阶级的平等完全不一致。当前怎么样处理好阶级平等的问题迫在眉睫,只有以世界历史理论为基础,运用求同存异的视角来理解资本主义各国的利益关系,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脉络并且考虑到维护各方利益平衡,继承了世界历史理论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问题的批判,进一步践行当代世界所需要的新公平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继承理论思想逻辑,根据现在全球国内外紧张局势创新发展出的一種包容发展的新思想,改变资本主义国家强制的、不平等的关系为各国合作共赢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思想是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的交往本质,提出包容互惠、开放创新的发展思想。中国积极应对世界格局变化,提出全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议国家间包容互惠。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但扩充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公平问题的内容,而且符合国际社会共同的根本利益追求,还体现了我国创造国际交往的新形式、宣扬了中国构建的国际新规则,为世界实现公平和谐的国际关系贡献中国力量。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破除旧观念并且形成新型伙伴关系

依据世界历史理念我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要求伙伴关系替代对抗关系,以和平协商来解决争端,加强对话沟通增进互信。这种超越零和思维,具有强大包容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野蛮行为的批判,是国际争端和谋求共识的重要指导思想。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寻求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关系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从根本上反对霸权政治。

目前真正的共同体仍然很难实现,根据目前形势和时代特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不仅是个人与共同体根本利益相一致的曲折实现,还实现了跨国界跨民族的平等、世界各国共赢的局面。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的现实意义

当代世界每个国家都在面对的各种全球性危机,秉持西方中心论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走向穷途末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发展的前进方向,拓展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放弃狭隘的中心主义历史文化价值观,同时发起破除旧思想的运动。破除旧思维的同时,强调各国关系的整体性和利益的一致性,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历史理论按照规律前进,促进了国际社会睦邻友好合作。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不但展现了中国政策实施的前瞻性,而且深刻认识中国勇于面对现实问题、敢于开拓创新,还证明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正确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新型国际发展的蓝图,不但展现了中国敢为人先的勇气,还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国际构想的美好展望。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继承下的一次超越与发展,对于当前我们坚持道路自信,建立新型国际合作关系意义重大。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发展的新视角,启示我们必须把指导下的中国具体实践融入到世界历史发展长河中,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成为推动世界发展进程与引领前进道路的重要政策。

总之,面对当前世界各种矛盾和冲突,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基础,更好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避免落入空想。不断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同时,也要保证我国的主权完整和发展安全。

猜你喜欢

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左翼力量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认识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