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的传承
2020-10-20陈立勤
【摘要】在新课程不断改革和深入的大背景下,现代教育领域强调高职语文教学既要传授学生丰富的学科知识,又要通过科学、合理、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传承民族文化。故而,高职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要转变教学观念,深刻认知到将民族文化融于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摆脱陈旧教学模式的桎梏,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并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高职语文课堂成为展示民族传统优秀文化魅力的平台。
【关键词】高职语文;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7-0049-02
【本文著录格式】陈立勤.民族文化的传承——探讨高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J].课外语文,2020,19(27):49-50.
在高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优秀的民族文化能够使其中的知识、思想和精神内容与课堂内容深度结合,从而开拓学生视野,彰显民族自信。因而,高职语文教师在推动教学发展时,就要立足于教材内容,挖掘优秀民族文化内涵,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开展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真正感知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与乐趣,进而真正成长为有担当的高素质、高技能现代化人才。
一、高职语文教学中民族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生对民族文化一知半解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高职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仍然沿用“应试教育”的整体框架,只单纯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按照教材的要求,督促学生学习和理解,从而忽略了民族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能够通过极其多元的渠道获取外来文化,而外来思潮的发展和浸润,使得中国民族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有意或无意地被淡化,甚至部分青少年学生对民族文化仅仅停留在低层次的背诵水平上,并未深刻认知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这种教育方式不但难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无法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学生对民族文化认知偏差
多媒体时代对文化的冲击尤为明显,高职院校的学生凭借一台智能手机就能获取丰富、多元的信息。而这些以历史素材为主题的内容为了吸引读者和观众,往往歪曲史实,学生在进行观看和阅读后会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产生错误认知,甚至无法准确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不仅严重阻碍了高职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措施
(一)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热情
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灵活趣味,极具生命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切实与文本中的民族文化建立连接,从而深化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掌握正确浏览互联网、科学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最终真正使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比如,教师可先将与该堂课程内容相关的民族文化素材进行整合,并将与之结合的音频、视频、图片、文本等内容进行剪辑,制作成多媒体PPT教案发布到班级学习群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理解展开轮廓性认知。在课上,教师可再次带领学生观看多媒体教案中的民族文化资源。在学生赏析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以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已获取的信息,并以小组为单位对此进行交流和讨论。在学生展开交互时,教师要仔细聆听,并记录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偏差部分或遗漏部分,生成班级统一性问题,在课堂中后半段重点分析。同时,教师可为学生持续播放与该民族文化结合的民族音乐,让学生能够在多媒体音频的引导下,细致把握民族文化中的内涵,感受文化的魅力。接着,教师可鼓励各小组成员将最终的讨论结果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在某一小组成员进行分享时,教师可鼓励持有同一观点的学生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各小组思维导图中的细节部分更加饱满和丰富。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自身已有的基础上结合视频内容更加深入、细腻地挖掘该堂课程中所涉及的核心部分,并切实走入传统文化的情境中,感受传统文化与个人发展之间的联系,体会其中的启迪价值。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能够有效地选择多元、广阔、灵活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真正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空中获取“无限”的课堂知识和民族文化,从而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极具代入感的课堂情境中真正了解民族文化内涵、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实现文化的传承。
(二)拓宽学习渠道,激发自主意识
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意识是推动学生探索未知领域、感受未知空间、掌握未知知识最好的老师,因此,高职语文教师在推动教学发展时,通过多元、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科知识,激发自主意识,进而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民族文化的良好意识。这不但能够使学生在丰富、多元的信息碰撞中切实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又能够使高职语文课堂高效率化、高质量化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比如,教师可定期开展“传统节日模拟大赛”。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先将本期主题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发布给学生,如“寒衣节”“上巳节”“雨水节”等,让学生自主了解该期节日的意义和来源,并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出与其相关的民族文化知识或新鲜资讯,让其带领学生真正进入民族文化的艺术宫殿,体会其中的艺术史、审美史、心灵史,从而逐步形成“发现真、发现善、发现美”的优秀精神品质。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统一性展示自己所带来的相关知识,并由此随机邀请一名学生展开信息分享。在該学生进行分享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展示效果评判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知识收集能力,并从中挖掘出学生的优势和短板。在第一位同学完成个人分享后,教师要鼓励第二名同学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个人展示,并以同样的标准挖掘学生的优势和短板。在两位同学均完成展示后,教师要引导其余同学作为“大众评审”根据学生的讲述效果、趣味程度、知识新颖程度保留其中一名同学的参赛资格,并接受第三名同学的挑战,以此类推。在班级学生均完成个人展示后,教师则要以最后一名同学的“参赛作品”为线索,带领学生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知识和内涵,并由此过渡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关联中,从而进一步发挥民族文化的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功能。最后,教师要将该次游戏活动中出现的精彩部分或优秀言论以视频的形式进行记录,并剪辑成微课视频再次发布到班级学习群中,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薄弱点展开二次探究。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在彼此良性的碰撞和认知冲突中不断搭建起规则的、系统的、明确的民族文化知识体系,从而将优秀的民族文化逐步深化到自身的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真正在寓教于乐中提高自身的民族文化知识储备量、形成良好的文化传承意识。
(三)落实差异教学,挖掘学生优势
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背景中,不同学生会因为多种因素而形成明显的个人特点,而这些特性又会因为家长要求、个人需求、社会资源、地域环境等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故此,高职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资源的挖掘工作时,就要落实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切实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传承文化。
比如,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并重视各个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学生目前阶段对民族文化知识的感悟程度。在评价和指导学习与感悟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突破自身极限,挑战更具有难度和深度的知识,如:“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个人间有何联系?”“如何将民族文化中的内涵应用到专业学习中?”“如何未来的职业发展中传承民族文化?”等,从而推动该层次学生往更广阔、更深远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要鼓励该层次的学生总结民族文化的获取途径和学习方法,并阶段性地分享给其他同学,使班级同学形成学习共同体,进而彼此推动、共同发展。针对感知和学习能力相对欠佳的学生,教师在评价时就要予以其更多的关心和幫助,让该层次学生在学习民族文化时,能稳扎稳打地提高自身的基础技能。在该层次学生反馈民族文化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将其余同学的优势合理转化为自身的长处,从而推动自身向上、向前良性发展。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差异化、个性化指导和评价中不断提高对民族文化的探究力度,并能够结合当下的社会形势不断强化自身技能,推动自身发展,使自身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得以满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深度融合民族文化,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措施。因此,高职语文教师就要充分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和社会功能,在传授学生丰富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为学生将来成长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何兰新.新形势下对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16(6).
[2]王科瑛.高职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融入[J].文教资料,2017(15).
[3]王中王.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2018(8).
[4]张凯.传统文化进校园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J].辽宁教育,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