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古诗词读本插图的审美价值与绘制原则探究

2020-10-20江立员喻惠

课外语文·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插图古诗词小学生

江立员 喻惠

【摘要】激励小学生在课后学习古诗词是传承中华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小学生课外古诗词读本需要合理的插图辅助,因为插图是古诗词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它是文本的第二语言,是小学生阅读古诗词的有效载体。合理的古诗词读本插图,有利于唤起小学生的审美感知,激发其审美想象,培养其审美情感;小学生古诗词读本插图的绘制,图文要讲究契合度,插图要讲究色彩化、简单化和适度空白化。

【关键词】小学生;古诗词;插图;审美与绘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7-0008-03

【本文著录格式】江立员,喻惠.小学生古诗词读本插图的审美价值与绘制原则探究[J].课外语文,2020,19(27):8-10.

1988年《美国百科全书》对插图的广义解释:“插图是内容的形象化或其他视觉附属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插图就是穿插在文本当中有助于读者对文本内容进行解释、组织、记忆、表征或提供背景信息的图片,这是目前学界对插图较为认同的狭义概念。无论插图概念如何定义,学界一致认为,古诗词插图是激活诗词学习的一把密钥,也是小学生课后有效阅读古诗词的重要资源,它能促使小学生产生更多有助于对诗词文本中重要信息整合的推进策略,进而提升古诗词的阅读效率。

一、插图的审美价值

插图是一种审美艺术形态、一种有目的的审美活动,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品格。插图的审美作用最为突出,它能给小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培养其审美情趣,具有精神美育的力量。古诗词读本插图要体现以下三种审美价值:

(一)唤起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不是纯感性的、单一的感知,而是一种视觉器官,即感受形式美的眼睛会欣赏对象的形状、色彩、光线、空间、张力等要素组成的形象的整体性把握,是一种区别于日常感知的,能够解释事物的情感表现形式(或审美属性)的特殊感知。”整体而言,小学生的思维多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较欠缺,他们对抽象文字的感知能力相对薄弱。对比于文字,插图有明确的直观性、形象性、审美性和生动性,它能有效激发小学生阅读古诗词的主观能动性,唤起小学生的审美感知。

例如,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魚戏莲叶北。”从文字上看,只有莲、鱼,仅凭文字,没有仔细观看过莲的小学生难以想象莲美在何处,鱼与莲如何和谐相欢。在绘制该诗插图时,如果画出莲叶盛开之状态(莲叶的形状、莲花的色彩、莲茎的直立)、莲底下有许多鱼儿在戏水,如此,小学生眼观画面、口诵诗句时,自然容易进入“观鱼戏莲”的审美状态,其审美感知自然得以唤醒。

(二)激发审美想象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图画不仅仅是文字的说明,它还可以发挥小学生丰富的审美想象,审美想象具有切身的体验性。借助于插图,小学生在阅读古诗词时容易进入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的境界,同时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其审美想象必然得到激发。由于插图具有多维性,它比文字描述的信息量更大,加上小学生存在明显的审美差异,因此,面对同样的插图,小学生会进行审美创造——按照自己的理想,自由驰骋思绪,用意象去展示一个新境界。

例如,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插图画面可侧重画诗人站在山上寺院藏经阁的窗口,眼望星辰点点的天空,伸手做摘星状。天空的星星可虚构为若隐若现的人形状。至于天上神仙有多少、在干什么,诗人为什么要摘星辰、为何不敢高声语等等,则可由小学生去发挥个人想象。相信在画面上稍作注释,小学生能理解该诗所表达的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这一主题。

(三)培养审美情感

毋庸置疑,无论是审美感知还是审美想象,都离不开情感因素。在审美感知中,情感体验性始终是决定性的,即审美活动是以主体的情感体验为基本特征的。“一时一刻的成长本身,在绝对的意义上说,就是有内在奖赏和内在乐趣的。如果它们不是高山式的高峰体验,至少它们也是丘陵式的体验,是绝对的微光,是自我证实的乐趣,是存在的微小瞬间。”小学生在阅读古诗词时,有时可能说不出诗词为什么美、美在何处,但诗词的插图容易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追求和渴望,并经历情感的陶醉,从内心感受、体验到了美,进而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

例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该词以写人为主,以一家五口的日常生活来展开农村生活画卷,景色只是点缀。该词的插图制作既要有环境之美,更要重视画面之美,也能体现人情之美,相信小学生在阅读这样的图文时,其内心会充盈温馨,其爱家情感定会油然而生。

二、插图的绘制原则

小学生古诗词读本的插图要产生以上三种审美价值的前提是插图的绘制要科学、合理。不少小学生课外诗词读本的插图存在图文契合度不够、色彩淡化或过于艳丽、画面元素过于简单或繁多、适度空白感不强等问题。在绘制小学生古诗词读本插图时,要遵循以下四原则:

(一)图文讲究契合度

现有不少小学生课外古诗词资源,包括网络资源,插图与诗词文本内容不相容或契合度不高是个普遍现象,有些古诗词读本的插图仅为装饰性插图,例如,使用美女图片,或使用风景照。有学者研究认为,图文契合度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早在1943年Halbert在其研究中就发现,有图故事比无图故事的优越性随着图文相关度的提高而提高。陈红香和张必隐考察了图文契合的程度对小学生阅读理解中插图效应的影响,发现图文契合度越高,插图效应就越明显。因此,小学生古诗词读本插图的绘制,要考虑到插图所表征的信息应与文本内容相重叠,即插图应该提供跟文本内容一致的或支持性的信息,尽量排除无关的信息。除图文契合度要高外,插图中的各元素也要有较高的相容度,要尽量避免与诗词意境无关的细节。

例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最后一句“花落知多少”,如果绘制的插图不是花落满地,而是枝头花儿竞相开放,这显然不符合本诗的意境,图文就缺乏契合度;反之,如果在小屋外画几棵树,树枝间站立着几只作鸣叫状的鸟,树下落满了树花,如此,图文就有了较高的契合度,插图效应就会更高。又如,人教版教材李商隐的《嫦娥》插图,画面以嫦娥长袖飘舞为主体,且嫦娥神色难显悔意,诗中的屏风、蜡影、碧海、青天也不甚分明,严格地说,这样的插图不利于小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二)插图讲究色彩化

对小学生来说,纯文本阅读是枯燥乏味的,阅读理解率也较低。双重编码理论认为,人的大脑对图像材料的记忆效果要高于对语言材料的记忆效果,当同时出现视觉与言语刺激时,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插图的目的是使文字语言视觉形象化,如果古诗词配有契合度高的插图,自然更利于小学生理解和记忆诗词内容。当然,插图也分彩色插图和黑白插图两种,邓春暖考察了对配有彩色插图和黑白插图文本的阅读效果,结果发现,彩色插图更能促进学生的阅读。

在现代科技发达的新时代,文本插图都会采用彩色插图,可以说色彩是当今插图最明显的外在特征。因此,在绘制小学生古诗词读本插图时,应多用色彩明快、强烈的色彩,尽量避免过于沉重的色彩。为防止小学生的视觉疲劳,可考虑在强烈的色彩之间加入一些暗色调,以使画面和谐。让小学生在口诵古诗词、眼看色彩鲜明的插图时,理解诗词,熏陶情感,感受经典之美。

(三)插图讲究简单化

古诗词插图呈现给小学生的信息不是越多越好,要适量。插图和文本的重复呈现均能促进古诗词的学习,但插图的作用不同于文本内容的简单重复,在图文契合度较高的前提下,简化程度高的插图对文本阅读的促进作用更大。那么,在绘制古诗词读本插图时,要考虑选择哪些元素才能突出古诗词的画面与意蕴。首先,插图的承载功能不能太多。小学生古诗词读本插图应强化其解释功能,摒弃其装饰功能,与古诗词意蕴无关的插图细节尽量省略;其次,插图中的元素不宜过多。M.L.Fleming认为,人的记忆容量仅有7±2个单位,科學的插图中的元素最好不超过7种,超过则会增加人的认知负荷。元素的数目也被看成是插图简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例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友情与个人的高风亮节。绘制该诗插图时,画面应以山水为背景,渡口停靠渡船一只,重点则应突出主客两人相送。至于冷雨、夜色、洛阳亲友、玉壶等诗中提到的景、物、人等元素均可略去。值得强调的是,插图讲究简单化是以达到图文契合度高为目的的。

(四)插图讲究适度空白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小学生想象力丰富但更需要培养。古诗词由于有固定的形式与字数要求,诗人要用有限的空间表现丰富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古诗词语言“用意十分,下语三分”,言尽而意无穷,思维也具有跳跃性。一般情况下,要实现适度空白的目标,在绘制插图时,要讲究虚实刻画。原则上,远处宜抽象,要虚画,留有想象空间;近处应具体,可写实。写实处有利于让小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虚画处能为小学生理解诗词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

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一般访友之作,得知友人既出,多会扫兴而返。但在此诗中,一问之后不尽如人意,接着才有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简练的语言使诗句获得了灵动之感。在绘制该诗插图时,以云雾缭绕的深山为背景,重点要突出松树之下老翁与童子对话神态。要让小学生在读诗观图时自然而然会想:老翁与童子对话情态是怎样的,童子之师会在山中哪个位置采药,客人最后是否见到了童子之师等等。这些插图中留有的空白,即是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触点。

小学生古诗词读本的开发要注重插图研制,因为插图是强化小学生理解诗词不可或缺的辅助资源。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绚丽多姿的古诗词图画世界能快速集中小学生注意力,有效引导小学生感知诗词文本语言,使其更好地融入诗词画面与意境当中,全面提升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当然,古诗词读本插图绘制人员最好要精通诗词、美学知识,同时也具备较强的绘画能力,这样的专业人员研制的古诗词插图才是高水平的,才真正有利于小学生提升古诗词的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章卉.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2]孔起英.儿童审美心理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美]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M].李文恬,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4]陈红香,张必隐.小学三、五年级学生阅读理解中插图效应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7(5).

[5]邓春暖.不同场认知方式大学生图文阅读中的插图效应[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插图古诗词小学生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