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明国语课本》的双重性及当代启示

2020-10-20杨雨锟

课外语文·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儿童教育语文教材儿童文学

【摘要】叶圣陶认为“小学语文课本必得是儿童文学”,他编写的《开明国语课本》就同时具备了儿童文学和语文教材这两种属性。在当代大力提倡儿童本位的语境中,深挖这部儿童文学形式教材的双重性,能帮助当下推动当代关于儿童教育、教材编写、儿童文学创作等相关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开明国语课本》;儿童文学;语文教材;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7-0011-02

【本文著录格式】杨雨锟.《开明国语课本》的双重性及当代启示[J].课外语文,2020,19(27):11-12.

叶圣陶曾说过:“在儿童文学方面,我还做过一件比较大的工作。在1932年,我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编写了一部《开明国语课本》……”他认为:“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须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的这段话提供了两个关键信息:一、《开明国语课本》是儿童文学读本。二、儿童文学与语文教材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目标。近年来,研究者们从教材角度对《开明国语课本》展开了充实丰富的研究,也有少数研究提及《开明国语课本》的儿童文学属性,不过,将《开明国语课本》的双重属性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观照的研究还很少。全面地看待《开明国语课本》的双重属性,能帮助当代深入理解叶圣陶“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也能对当下的儿童教育有所启发。

一、《开明国语课本》的双重性

(一)作为儿童文学文本的《开明国语课本》

叶圣陶在《开明国语课本》中努力落实“小学语文课本必得是儿童文学”这一理念,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极力贴近他的服务对象——儿童。

在文体形式上,《开明国语课本》集纳了多种儿童文学文体。在教材的编辑要旨中明确提到:“本书尽量容纳儿童文学”,囊括了诗歌、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散文、儿童小说等文体,是一部丰富的儿童文学文体集锦。这些文体也按照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来进行编排,如初小阶段用书中诗歌、童话、寓言、儿童故事这些文体所占比重较大,在高小阶段用书中诗歌、童话、寓言、儿童故事的占比明显减少,并增加儿童小说、儿童散文等文体,同时也引入部分改编作品。总之,教材中不论是叶圣陶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是他对古今中外作品进行的改编,都明确体现出“儿童本位”的思想。

在内容题材上,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涵盖了儿童生活的各个领域。叶圣陶用家庭、校园、游戏、动物等题材来书写儿童生活,如家庭题材,就选取了《妈妈缝衣服》《种痘》等反映家庭生活的经典场面;校园题材,主要是对校园生活的记录,以及从学校的各种活动或事件中刻画出淳朴天真的儿童形象;游戏题材,主要是《大家来开店》《摇摇船》《火车开往北》这类模仿象征游戏。这些文章中将儿童生活中的“玩”和学校生活中的“学”巧妙地结合了起来,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教材中关于动物题材的书写,更是直接反映了民国时期关于“鸟言兽语进教材”的教育界论战。用“鸟言兽语”讲知识是这部教材的重要特征,其实质就是将动物拟人化,通过动物开口说话传递各种知识和道理供儿童学习。无论是哪一种题材,都体现了叶圣陶对儿童的切近与尊重,也丰富了教材中儿童文学文本的内涵。

在语言风格上,这部教材大量使用儿童口吻进行书写。从儿童视角来展示儿童豐富的内心世界,如《雨点,雨点》中就创设了儿童和雨点对话的情境:“雨点,雨点,你们的家在哪里?你们到地上来做什么?”只有完全站在儿童视角,才能写出这种对话,这也是他独具一格的儿童语言。类似的行文在教材中还有很多,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对话一方面体现了叶圣陶编写的这些儿童文学文本中有对儿童细致入微的观察,对儿童内心世界的剖析。另一方面,大量运用这种生动、活泼的儿童口吻也传递出叶圣陶与儿童是平等、平视的姿态,体现出叶圣陶在创作时有明确的对象感和力求切近儿童的决心。

(二)作为语文教材的《开明国语课本》

作为教材的《开明国语课本》首先在编辑要旨中就明确指出:“本书内容以儿童生活为中心。”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教育目标的设计都是以儿童为核心。

在教材编排上,明确地以儿童发展为指向,并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的开放性线索。除了多数教材中都具备的以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知识接受难度、审美认知发展等角度来进行编排,叶圣陶为了儿童能更好地走向社会生活,成为合格的公民,还在初小阶段用书的编辑要旨中提到:“取材从儿童周围开始,随着儿童生活的进展,逐渐拓张到广大的社会。”在高小阶段用书的编辑要旨中指出“本书取材随着儿童生活的进展,从家庭、学校逐渐拓张到广大的社会”。根据各年龄阶段不同的差异,以儿童发展为指向,从儿童家庭生活中的妈妈缝衣服、与家人间的交流、农耕劳作的场景到学校生活中装点教室、师生互动、校运会等活动,再到社会生活中的参观工厂、赶集等内容进行文章的编辑排布,最终呈现出“家庭-学校-社会”的开放性特点。可以看出儿童发展是《开明国语课本》编写的核心目标,也体现出叶圣陶让儿童从家庭进入学校最终走向社会的儿童培养思路,这部教材也因这种“多线合一”的编排模式,经历了时间的检验,获得广泛好评。

在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上,叶圣陶曾强调:“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他尤其重视提升儿童的阅读和写作这两种语言表达能力。而在这部教材中,除了有课后练习中的“说一说”,来提升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还从文本内容的编排上表现出对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视。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随着学段的提高,文章字数变多,内容更加丰富,阅读方法也从大声朗读,到默读、跳读,对方法的掌握能有效提升儿童“读”的能力。对儿童写作能力的培养则分三类:一、通过教材中的图文教会儿童书信、公告的写作内容和格式。二、在课后练习中明确要求儿童识图写作。三、通过文本内容引导儿童思考,让儿童能有话可写。通过引导儿童能从识图模仿到自主表达来逐步提升儿童“写”的能力。

在人格培育目标上,叶圣陶极其重视在知识的学习中教会儿童做人的道理。从上述提到的教材编辑要旨中可以看出这部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其中涉及道德行为的篇目占总课文数的三分之一。从这个占比可以充分说明这部教材在观照到知识层面的同时还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力求培养儿童成为独立健全的人。这种将知识学习与人格培育相结合的方式也能更好地帮助儿童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在儿童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渗透做人的道理,这体现出的是叶圣陶的人才培养思路,他希望每位儿童都能成为社会中的合格公民,这更是进一步地拔升了他的“儿童本位”思想。

作为儿童文学文本的《开明国语课本》,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出叶圣陶对服务对象的观照。作为语文教材的《开明国语课本》,充分做到了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能力发展为明确指向。结合两种属性进行整体考察,无论是作为儿童文学文本还是作为语文教材,都渗透出叶圣陶“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当代关于儿童文学创作与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等相关问题的思考。

二、《开明国语课本》的当代启示

叶圣陶对创作和教育融合的积极尝试,成就了这部具有双重性的《开明国语课本》,也影响了后人对教材多种可能性的积极探索。被誉为“童话大王”的当代作家郑渊洁的实践最具代表性,他放弃让儿子接受学校教育,用自己编写的教材进行家庭教育。编写了一整套囊括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各类知识的教材,他将不同学科及种类的知识内容汇编成关于金融、写作、法制、数理化等多本童话教材。以法制篇为例,每篇文章就是介绍一种刑法罪名,最终由419条刑法罪名集结成《皮皮鲁与419宗罪》这部童话教材。郑渊洁先生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来引导儿童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有效地结合了文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及教育性,将冰冷的法律知识呈现在充满趣味的童话故事之中,通过阅读文本给孩子们树立基本道德理念和学习相关常识,教孩子学会做人。但是鄭氏父子的实践仅为个例,在广泛的儿童教育实践中采用童话教材仍需经过多方考证,在此只能重点讨论郑渊洁自编的儿童文学形式的教材的可行性,以及在儿童文学形式的教材中是否能做到对“儿童本位”的充分观照。

正是有了先贤的积极尝试,汲取儿童文学与语文教材的优势,编写出“以儿童为本”的儿童文学形式教材,才成就了《开明国语课本》的双重优势。这种成功经验也时刻提醒当代儿童教育应更加重视儿童文学界与语文教育界的沟通交流合作,当代儿童文学研究专家王泉根也多次强调:“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本来就是手心手背、一体两面的关系,须臾不可分离。”深入地体会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材一体两面的关系,能有效推动儿童文学界与语文教育界进行沟通交流,在良性、积极的交流中才能更好地落实“以儿童为本”的儿童教育,为下一代教育谋得更多福祉。

参考文献

[1]叶圣陶,等.我和儿童文学[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

[2]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叶圣陶,丰子恺.开明国语课本:第1-5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4]王泉根.略论中国近现代语文教材与儿童文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9(8).

猜你喜欢

儿童教育语文教材儿童文学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浅论文庙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形式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