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LIFT术治疗肛瘘疗效观察
2020-10-20褚建伟
褚建伟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广东深圳 518103
肛瘘是指肛门直肠周围发生脓肿溃破或切口引流的后遗病变,常因肛门流脓、瘙痒、肿痛、肿块,或伴神经衰弱、排便困难、精神萎靡等,对患者日常生活与健康产生影响[1]。其治疗以手术为主,包括将瘘管全部切除的传统肛瘘切除术和改良LIFT术式等。传统肛瘘切除术对高位复杂肛瘘、术中内口支管较多及不明确患者,术后常复发,甚至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控便异常[2]。鉴于改良LIFT术式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本文对传统手术方式和改良LIFT术式在肛瘘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100例在2018年1月—2019年5月于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纳入标准:(1)符合肛瘘临床诊断标准;(2)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瘘管处于稳定期患者。排除标准:(1)意识障碍患者;(2)严重心律失常患者;(3)存在手术禁忌患者;(4)糖尿病患者;(5)恶性肿瘤患者;(6)合并其他肛周皮肤病患者[3-4]。本观察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对照组年龄 25~75岁,平均(36.75±5.25)岁,病程1~12个月,平均(4.41±0.67)个月;肛瘘类型:马蹄型肛瘘5例、半马蹄型肛瘘4例、低位括约肌间肛瘘16例、低位经括约肌肛瘘17例、高位经括约肌肛瘘8例。观察组年龄27~73岁,平均(35.41±5.67)岁,病程1~12个月,平均(4.53±0.75)个月;肛瘘类型:马蹄型肛瘘6例、半马蹄型肛瘘5例、低位括约肌间肛瘘15例、低位经括约肌肛瘘15例、高位经括约肌肛瘘9例。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接受常规检查(磁共振检查、肛周指诊、X线摄片、B超、肛门镜检查等)、抗生素以及消毒铺巾、备皮、腰麻联合麻醉等。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即肛瘘切除术:先用探针深入瘘管至内口,若内口不明确则将2~3 mL双氧水或亚甲蓝从外口注入以探明内口位置;将瘘管用电刀全部切开,敞开瘘管;再在瘘管两侧皮肤各做切口,切除整块瘘管;缝扎或压迫止血,修正创缘皮肤,敞开创面,使用凡士林纱布引流,手术结束。观察组采用改良LIFT术式:以外口为圆点,做一个1.5 cm圆形切口,切离管壁及周围组织,剥离瘘管组织至括约肌附近;剥离瘘管下方及皮下病变组织;若瘘管较长则采用多处切口,但注意保存切口间皮桥;将瘘管组织剥离至括约间沟后面,将其切开1 cm切口,自上而下切离括约肌外缘组织,暴露瘘管;挑出完整瘘管;缝扎或压迫止血,使用凡士林纱布引流、填塞,手术结束。
1.3 观察指标
包括临床疗效、术后肛门功能、并发症。临床疗效评测标准:3个月后,患者创口愈合、症状体征消失,为显效;创口未愈合,但症状体征改善,为有效;创口有分泌物、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术后肛门功能采用大便失禁严重程度指数量表(FISI),评测患者术后1个月及2个月肛门情况,量表包含失禁种类、排便频次等方面,总计0~61分,分值越低表示肛门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00%对82.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n(%)]
2.2 术后肛门功能比较
观察组术后1、2个月肛门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肛门功能(FISI)比较(±s,分)Tab.1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anal function(FISI)between two groups(±s,score)
表2 两组术后肛门功能(FISI)比较(±s,分)Tab.1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anal function(FISI)between two groups(±s,score)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50 50术后1个月5.11±1.24 0.95±0.29 16.33<0.05术后2个月2.72±0.53 0.49±0.13 20.43<0.05
2.3 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术后肛门移位0例,肛门变形10例,切口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26.00%;观察组肛门移位0例,肛门变形1例,切口感染0例,并发症发生率2.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2.00%对26.00%,χ2=11.96,P<0.05)。
3 讨论
肛瘘是临床常见疾病[5],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导致肛门失禁、甚至有部分患者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出现恶变,并发直肠阴道瘘、肛门狭窄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6]。当前,肛瘘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传统的手术方法是肛瘘切除术,肛瘘切除术通过切除全部瘘管及周围瘢痕组织,可治愈大多数肛瘘患者,但仍有少数患者术后预后不理想,存在复发可能。本研究观察组术后1、2个月肛门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改良LIFT术治疗肛瘘明显改善肛门功能。这是因为改良LIFT术式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小、无繁杂设备与技术要求的一种手术方式,可通过精确定位内口,完整清除肛瘘内口与相通上皮化瘘管,降低括约肌损伤,最大限度维持肛门正常功能;通过以外口为圆点实施环形切口,可降低粪便侵入切口而引发感染风险,利于肛门功能快速恢复[7]。本文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改良LIFT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这是因为:改良LIFT术式远离肛门采取环形切口,除能降低因粪便引起感染外,还减少伤口裂开、血液积攒风险;因行隧道式切除瘘管时从外口进入,切离管壁及周围组织,剥离瘘管组织至括约肌附近,缝扎闭合瘘管内口、近端,能极大程度减少坏死管壁组织残留,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此外,止血时使用凡士林纱布引流、填塞,既能保持切口干净、干燥,又能及时清除积血积液、分泌物、坏死组织等,缩短切口愈合时间,从而降低切口感染风险[8]。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改良LIFT术式能提高肛瘘患者临床疗效。这是因为,改良LIFT术式通过缝扎,凡士林纱布引流或压迫止血,可促使切口周围组织紧密贴合,加快切口愈合时间,括约肌及周围组织间隙快速愈合,缩短恢复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同时通过更改切口位置,清理远端残留瘘管,最大限度维持肛门功能的正常、解剖结构完整性,利于术后快速恢复;此外,通过完整切除瘘管组织及周围瘢痕组织、坏死组织,减少肛瘘复发风险,促进快速康复。
可见,与传统手术方式比较,改良LIFT术治疗肛瘘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