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超检查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2020-10-20孙奎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0期
关键词:腺肌病动脉血病患者

孙奎伟

(海阳市中医医院 山东 烟台 26510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年龄,发病率为21~26%[1]。发生原因为子宫平滑肌细胞组织出现异常增生,导致最近发生率接连上升。而子宫腺肌病称为子宫腺肌症,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2]。过去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但如今该病的发生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主要因为妇科手术的增多[3]。在检查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时,彩超技术可清晰、准确显示病变的内部结构、大小、血流等信息,随着性能不断完善,彩超检查这两种疾病的作用越来越显著[4]。此次本研究就此展开谈论,选取了我院相关病例,旨在探讨彩超检查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诊断及鉴别中的研究应用价值,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子宫肌瘤患者,44例,设为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34~46岁,平均年龄为(40.24±6.32)岁;均有孕产史及流产史,共有52个瘤体,包括27个肌壁间肌瘤,20个浆膜下肌瘤,5个黏膜下肌瘤。另选择同期4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设为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36~44岁,平均年龄为(40.65±6.54)岁。两组对比,可见无明显差异,具有研究对比性,P>0.05。两组均有痛经史和月经紊乱。

1.2 方法

选择彩超仪(GE E9型)检查,将经腹探头设置为3~4MHz的频率,将经阴探头设置为7~8MHz的频率。

经腹超声:在生理期结束后实施,操作前,叮嘱患者排空大便,以减少对肠气带来的影响,喝500~1000mL的水,以有尿意为主,让膀胱处于一种充盈的状态。在检查床上协助患者仰卧,必要时转换体位,为侧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并在探头上涂抹耦合剂,然后将超声探头进行多切面(斜、横、纵等)扫描,依次扫描子宫附件,记录相关数据,比如子宫的肌层厚度、肌壁回声、大小等。对于检出包块的患者,需仔细观察包块的大小直径以及血流分布情况。

经阴超声:在生理期结束后实施,操作前,叮嘱患者排空小便,取截石位,用一次性避孕套罩住阴道探头,套内外均涂以消毒耦合剂,在探头上套上安全套并涂耦合剂,之后放入患者阴道穹隆部实施超声检查,内容同经腹超声,观察患者子宫病变的血流分布情况,记录患者子宫动脉血流相关指标,如阻力指数(RI)、血流量(BFV)、搏动指数(PI)。

1.3 观察标准

通过观察子宫动脉血流RI、BFV、PI及声像图表现,比较两组应用彩超检查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统计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院纳入的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数据,计量资料()行t值检验(RI、BFV、PI值),计数资料(n,%)行χ2值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评价彩超检查两组患者的声像图表现

对照组经彩超检查,发现子宫增大,其中有均匀增大表现的患者有16例(36.36%)。低回声占比最多,为79.55%(35/44);等回声为其次,占比13.64%(6/44);其余为高回声,有3例(6.82%)。37例(84.09%)显示边界清晰。内膜线中有1例为非同向偏移,7例为向前偏移,5例为向后偏移。血流显像中有18例检出包块呈星状或条状血流信号。

观察组经彩超检查,发现子宫增大伴实质弥漫性病变。31例(70.45%)边界欠清晰,光点粗大。低回声占比最多,为79.55%(35/44);高回声为其次,占比20.45%(9/44)。血流显像中仅有稀疏血流分布,呈短条状,较少显示血流。观察局限性周围病灶,发现血流信号为环状或无半环状环绕。

2.2 比较两组子宫动脉血流RI、BFV、PI

如表1:观察组患者在诊断后的数值(PI、BFV)均低于对照组,RI高于对照组,t1=2.226,t2=13.150,t3=5.945,P<0.05。

表1 子宫动脉血流RI、BFV、PI的组间比较()

表1 子宫动脉血流RI、BFV、PI的组间比较()

组别 例数(n) RI BFV(mLm/min) PI观察组 44 1.50±0.39 62.20±11.22 0.70±0.15对照组 44 1.18±0.87 120.35±27.21 0.91±0.18 t 2.226 13.150 5.945 P 0.029 0.000 0.000

3 讨论

子宫肌瘤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是一种良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约15%同时合并内异症,约半数合并子宫肌瘤。在超声图像、临床症状上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均较为相似,给人一种极易混淆的感觉,只有明确特征,鉴别各自形态,方可进行诊断,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义[5]。鉴别要点主要为:①子宫的形态和大小:通常,子宫肌瘤患者主要表现为一种不规则形态的子宫,但由于假包膜较为完整,所以呈现出边界清晰,旋涡状/栅栏状的形态。而子宫腺肌病患者多表现为均匀增大的子宫,周围并无包膜环绕,且边界模糊,主要为弱回声区,呈粗粒状/网格状。②子宫内膜:一般子宫肌瘤患者表现为变形受压征象的子宫内膜。子宫腺肌病患者由于发生病变的部位在子宫后壁,涉及区域较广,故显示出前移或居中的表现。③肿块回声。可以看出,子宫肌瘤患者多表现为类圆形/椭圆形的肿块,主要为低回声区,有假包膜。而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病变部位也在子宫后壁发生,低回声为主,边界不清晰。④血流显像:经影像显示,子宫肌瘤患者存在比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内部多为条状、稀疏点状和丰富点状表现。而子宫腺肌病的血流信号不丰富,多为点状稀疏表现,但内部血流较为丰富。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诊断后的数值(PI、BFV)均低于对照组,RI高于对照组,P<0.05。与赵庆红, 石华, 杨菁,等[6]报道一致。

总之,彩超检查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参考的依据[7-8]。

猜你喜欢

腺肌病动脉血病患者
基于数据挖掘的肖承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用药规律研究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勘误声明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临床研究
得了子宫腺肌病 子宫能不能保住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
子宫腺肌病分型治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