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对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检测的价值

2020-10-19段智慧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穿刺针外显子激酶

刘 乐 段智慧

近年来,靶向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够显著获益。但是,如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那么其可能耐药或不敏感于EGFR-TKI类药物。因此,在选择与制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KI治疗方案的过程中,检测EGFR基因突变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而中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已错过手术的最佳时机,因此很难通过手术获取标本用来检测EGFR基因[1-3]。本研究探讨了非小细胞肺癌EGFR 基因检测中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8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2例,年龄48~83岁,平均(62.1±10.2)岁。在临床分期方面,14例为Ⅱ期,26例为Ⅲ期,8例为Ⅳ期;在穿刺部位方面,16例为肺部肿块,32例为肺癌转移病灶。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无法手术切除;②均符合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标准[4];③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②合并精神疾病;③合并心理障碍。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采用彩超诊断仪(IU22,飞利浦),运用14~18 G活检针,应用射程在1.5~2.2 cm之间的可调式自动活检枪(Bard,美国)。穿刺前首先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然后将穿刺部位充分暴露出来,之后对肿块区域进行重点扫查,最后对肿块大小、位置、形态、内部回声等进行观察,同时标记。常规消毒皮肤、铺巾,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超声引导下向肿块中穿入穿刺针,将活检枪激发1 s穿刺针向肿物进入后,然后切割组织,将肿块不同区域选取出来,穿刺2~6次取材。固定所取得的组织条,在此过程中将4%甲醛溶液充分利用起来,对其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对EGFR基因进行测定,在此过程中运用PCR法。完成穿刺30 min内对伤口进行压迫,督促患者如果有发热、咯血等症状出现,则第一时间来院复诊。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采用SPSS 21.0,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48例患者的穿刺结果分析

48例患者中,病灶大小在1.8 cm×0.8 cm~8.0 cm×3.5 cm之间。在活检针类型方面,2例采用18G针,34例采用16G针,12例采用14G针,分别占总数的4.2%、70.8%、25.0%,取材满意率为100.0%。在病理类型方面,34例为腺癌,8例为鳞癌,4例为腺鳞癌,2例为肉瘤样癌,分别占总数的70.8%、16.7%、8.3%、4.2%;在并发症方面,针道少许渗血4例,咯血2例,穿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6/48)。

2.2 48例患者EGFR基因突变分析

48例患者中,22例EGFR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5.8%,其中2例外显子20/21均突变、2例外显子20突变、8例外显子21突变、10例外显子19突变,分别占4.2%、4.2%、16.7%、20.8%。女性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率83.3%(10/12)显著高于男性33.3%(12/36)(P<0.05),腺癌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率58.8%(20/34)显著高于非腺癌患者14.3%(2/14)(P<0.05),但发生转移和未发生转移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率50.0%(16/32)、37.5%(6/16)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48例患者EGFR基因突变分析(例,%)

3 讨论

EGFR在正常上皮细胞表面表达,在很多实体肿瘤中高表达或异常表达,属于酪氨酸激酶型受体,是上皮生长因子细胞增殖、信号传导受体。EGFR一方面会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另一方面还会抑制肿瘤侵袭,此外还会抑制细胞凋亡等。TKI类药物较一般化疗药物更易对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进行抑制。有30个外显子存在于EGFR基因中。EGFR基因突变部位在整个酪氨酸激酶取分散分布,在基因突变位点中,外显子18~21最为常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TKI靶向治疗敏感性和EGFR基因酪氨酸激酶功能区的体细胞基因突变关系极为密切,其中在19、21外显子上发生的突变占总数的90%。化疗是临床治疗晚期肺癌过程中通常采用的传统方法,但是疗效有限,中位生存期只有7~8个月。近年来,在EGFR过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对细胞中EGFR酪氨酸激酶磷酸化进行抑制的靶向性分子药物治疗效果良好[5-7]。

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一方面能够对病灶中穿刺针尖的角度进行动态观察,另一方面还能够对病灶中穿刺针尖的方向进行动态观察,此外还能够对病灶中穿刺针尖的引导穿刺路径等进行动态观察,将良好的前提条件提供给穿刺引发的损伤的减少,将CT穿刺和引导不同步的弊端克服掉。同时,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还能够在病灶中对方向进行调整,多点穿刺,将较大的标本量获取过来,促进标本进行基因检测成功率的提升。此外,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还能够将病变区的血流情况实时显示出来,取材将病灶坏死区、大血管避开,促进阳性率的提升、并发症发生的减少。相关医学学者在超声引导下活检取材了中晚期肺癌患者24例[8-11],达到了100%的成功率。同时,24例穿刺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45.8%,其中和男性、非腺癌患者相比,女性、腺癌患者具有显著较高的EGFR基因突变率,以此认为患者性别、病理特征和EGFR基因突变率关系密切。但是,有转移与无转移患者的EGFR突变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为研究具有偏少的病例数,仍然需要相关医学学者今后将样本量进一步增加进行统计分析。相关医学研究也表明[12-15],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具有简便的操作、较高的安全性,活检标本一方面能够将组织学诊断获取过来,另一方面还能够对EGFR基因突变进行有效检测,进而将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EGFR-TKI靶向药物治疗优势人群筛选出来,将可靠依据提供给EGFR-TKI靶向药物的应用。本研究结果和上述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非小细胞肺癌EGFR 基因检测中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的价值高,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药物分子靶向治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穿刺针外显子激酶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外显子跳跃模式中组蛋白修饰的组合模式分析
不同EGFR 敏感突变类型晚期NSCLC 埃克替尼单药/联合化疗的疗效对比研究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无菌棉签按压法拔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无损伤穿刺针对患者的影响分析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癌细胞“杀手”
抑制糖原合成激酶3a可减轻6—羟基多巴引起的SH—SY5Y细胞损伤
人类组成型和可变外显子的密码子偏性及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