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血丸辨证分型治疗脱疽临床研究
2020-10-19韩守旭
韩守旭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中医院周围血管病科 郑州450046)
脱疽致病因素较多,且病情较为复杂,一旦患病,治愈可能性较低,复发率极高,常伴剧烈疼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造成极大影响。目前,溶栓类药物、抗凝类药物是治疗脱疽最主要的药物,但效果并不理想。而临床尚未研究出特效治疗方案,导致患者截肢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治疗脱疽是目前临床研究的一大要点[1~2]。本研究选择脱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通血丸联合辨证分型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160例脱疽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男62例,女18例;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53.62±7.26)岁;病程20~68个月,平均病程(44.24±11.71)个月;动脉硬化闭塞症38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3例,糖尿病足9例。治疗组男65例,女15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4.11±7.64)岁;病程18~69个月,平均病程(43.81±11.36)个月;动脉硬化闭塞症36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4例,糖尿病足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辨证类型。血脉瘀阻证:主症,患肢明显静息痛、足部暗红、青紫;次症,足趾、足底有瘀斑;舌红、暗紫,苔薄白,脉沉细。湿热毒盛证:主症,患肢酸胀、沉重;次症,足底潮红;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热毒伤阴证:主症,患肢剧痛、昼轻夜重、喜凉怕热;次症,局部溃疡、灼热红肿、脓多味臭;舌红绛、苔黄腻且厚燥,脉滑数。寒湿阻络证:主症,患肢凉且痛,喜暖怕凉;次症,患肢皮白或紫红;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气血两虚证:主症,疲乏无力、体弱、肌肉萎缩、创面经久不愈;次症,皮肤干燥、脱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无力。(2)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溃疡处发生癌性病变;(2)有严重出血倾向。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贝前列素钠片(国药准字H20083589),40μg/次,3次/d,口服;将2 ml前列地尔(国药准字H20100179)溶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4周。
1.3.2 治疗组 采用通血丸联合辨证分型治疗。通血丸:西红花20 g、金银花90 g、栀子70 g、乳香45 g、黄芪45 g、没药30 g、水蛭20 g、全蝎30 g、土鳖虫45g、生甘草30g,磨成细粉,炼蜜成丸,9g/丸,2丸/次,3次/d,口服。辨证:血脉瘀阻证服用桃红四物汤(白芍、红花、当归、川芎、桃仁、熟地各15 g);湿热毒盛证服用四妙勇安汤(当归60 g,玄参、金银花各90 g,甘草30 g);热毒伤阴证服用顾步汤(金银花、牛膝、黄芪、金钗石斛、当归各30 g,人参9 g);寒湿阻络证服用阳和汤(熟地30 g,鹿角胶9 g,姜炭、麻黄各2 g,白芥子6 g,肉桂、生甘草各3 g);气血两虚证服用八珍汤(人参15 g、白茯苓15 g、川芎12 g、熟地黄20 g、白术15 g、当归12 g、白芍12 g、炙甘草10 g)。持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4]:患肢疼痛消失、皮肤恢复正常,疮口愈合,连续活动2公里无明显不适症状为痊愈;患肢疼痛明显缓解,疮口范围缩小,皮肤明显好转,步履活动不能持久为好转;上述症状无变化,溃疡不能愈合为无效。总有效率为痊愈率和好转率之和。(2)临床症状积分: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疼痛、感觉异常、溃疡、发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按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0、1、2、3分,总分15分,分值越高,临床症状越重。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数据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数据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相较对照组,治疗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s)
?
3 讨论
脱疽是一种慢性周围性血管疾病,多因四肢末端坏死所致,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坏疽均为脱疽病症,且治愈率较低,致残率较高,是目前临床上难治性疾病之一[5]。目前西医临床上并无特效治疗方案,多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临床需寻找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以缓解病情。
中医认为脱疽主要因寒湿、外伤、情志失调所致,导致血脉受损,气滞血瘀,致使脉络闭塞而病发[6~7],其核心病机为经络闭塞、气血稽留。中医以辨证为治疗原则,可根据不同证型施以针对性药物治疗,从根源上治疗疾病,从而促进身体尽快康复。根据中医辨证,可将脱疽分为寒湿阻络证、血脉瘀阻证、热毒伤阴证、湿热毒盛证、气血两虚证,依据不同证型特点采用不同药物治疗,桃红四物汤可行祛瘀、行气、活血之效,能够有效扩张血管、降血脂,针对血脉瘀阻证,可取得较好疗效;四妙勇安汤可行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之效,能够消肿退热、促进血液循环,可有效治疗湿热毒盛证;顾步汤可起通气散毒、益阳祛湿之效,可有效调和阴阳,消除毒壅,补充气血,针对热毒伤阴证可有效祛毒补气,改善病症;阳和汤可行通络祛湿、化痰祛瘀之效,针对寒湿阻络证,可有效宣通全身经络,驱散寒结,通行全身,同时温阳补血;八珍汤可行补血益气之效,可有效滋养心肝、补脾益气,养血、益气共进,针对气血两虚证患者,可有效改善病情。
通血丸由西红花、金银花、栀子、乳香、黄芪、没药、水蛭、全蝎、土鳖虫、生甘草组成,契合脱疽之核心病机,其中西红花可活血凉血、解毒化瘀;金银花、栀子可清热、解毒、养阴;乳香、没药可活血止痛、行气消肿、化瘀生肌;黄芪可健脾益气;水蛭、全蝎、土鳖虫可行散结攻毒、通络止痛之效;生甘草健脾补气。调和诸药,共奏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栀子能够镇痛、抗炎,具有广谱抗菌效果;西红花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全蝎能够抑制血栓形成,抗凝,镇痛;没药可减少机体血胆固醇含量,预防斑块;乳香镇痛。合方共用,可有效消炎抗菌,通络止痛,清热解毒;同时弥补因服用大量清热解毒药物所致的正气损伤,防止正气不足,寒邪入侵,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局部供血,有效缓解肢体缺血现象,改善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目的。
本研究将针对核心病机的通血丸联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模式应用于脱疽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可见这种高度个性化治疗方式可尽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快康复进程。综上所述,通血丸联合辨证分型治疗脱疽的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