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
2020-10-18张春影
张春影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百楼乡总校部,河北保定 071000)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乡村地区更是占据全国绝大面积的区域。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应该说乡村教师占据着十分大的比重。但是由于受到经济条件、文化环境差异、思想意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众多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受到限制,失去了其专业的独特价值。而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也要求教师形成与课改相适应的教育理念、知识能力结构、自我发展的意识,因此,努力建设一支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探索出一条多样、科学、易行、有效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乡村教师普遍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职称结构差距较大,这些现状都是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中遇到的阻力。本课题旨在针对以上问题和乡村教学点分散、每个教学点教师相对较少,教师课时量大等特点,由总校引领,寻求适合本地域乡村学校教师发展的路径。
一、制度保障与政策扶持
(一)制度保障
要想切实解决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难题,必须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促进持续发展。《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中提出,乡村教师培养层次提升行动,引导支持提升教师整体学历。因此,针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倦怠,还应建立荣誉机制,表彰努力、主动、自愿提升学历的乡村教师,并将学历提升与职称评定挂钩。
(二)政策扶持
乡村教师专业的音体美教师少,多数教师都在兼任多个科目,这便使得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受阻。学生在新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对各学科知识有了更精细化的要求,但现实的专业师资力量远远无法满足。针对这种状况,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政策倾斜,加大乡村各学科专任教师的配备比重。
二、专业培训与自主研修
(一)专业培训
针对乡村学校相较市区资源少,师资专业化程度较低,乡村教师课时量较大,教师普遍工作压力较大,工作积极性较低,自主发展能动性较弱等一系列现状,采取更加专业化的培训是必选之路。
通过师德培训,引导乡村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强化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激发教师个人成长的内驱动力。例如组织教师学习全国优秀教师先进事例,撰写心得体会、师德相关论文等。通过一系列师德培训活动,使乡村教师群体中脱颖而出多个师德典型。
通过课程建设、新教材教法等培训,指导乡村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如,组织全体教师针对《语文》《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新教材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与研讨;开展部编版语文低年级的主题教学研讨活动,推出多节片区公开课,并邀请市、区教研专家进行教学指导,提升教师课堂专业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提升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学校邀请电教馆专家为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整体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教师多次荣获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方面的奖项。
通过心理健康辅导等培训,帮助教师通过自主调节来缓解压力,激发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最终成长为真正的“学习型教师”。心理研究专家为乡村教师带来的心理健康培训,帮助教师们疏导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和负面情绪,重新梳理教师职业认同感,引领农村教师扎根农村教育的情怀,使农村教师受益良多。
(二)自主研修
乡村学校教学点分散,教师课时较重,不便经常性地参加集中学习,于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教师进行自主研修便成了必要的选择。学校引导教师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以期教师工作3 年能站稳讲台,5 年走向成熟,逐渐形成自我教学风格,成长为教学骨干。
倡导读书计划。时代在发展,教师更需要进步。读书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教师需要随时随地去补充精神食粮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以便更好地培育学生。总校每年定期为全体教师选购教师专业成长相关书籍,教师每人都做一个读书目录,按计划完成读书任务,坚持写读书笔记,并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研讨活动,并交流分享。在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全面提升了教师整体素养,培养了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根据任务单自主学习。总校针对不同学科制定教师学习任务单,通过传看名师课例光盘,写旁批、撰写读后心得的形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文章;提倡撰写教育叙事,经常性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最终,通过教师成长记录袋等形式检验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效。一年多的实践,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教学指导与教研活动
(一)教学指导
落地课堂、教学相长。引导教师转变教育理念,转变农村小学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浸润式情境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核心素养在每个课堂上落地。以教学实践中的每一个问题为教师成长的突破口,中青年教师同班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同课同构,先“研”后“教”,增强教研和课堂的信度和效度。同时总校作为一个共同体,经常组织相应学科教师进行微课、说课比赛,并多次邀请市教科所专家和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教研员作为指导教师,同时还与市区优质学校结为联盟学校,在活动中接受更专业的指导。此外,还通过对教师备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教学活动的规范,促进乡村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教研活动
以教研活动为载体,提高活动效益。定期、定时、定主题、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一是扎根课堂主战场,开展形式多样的围绕课堂教学的教学研讨活动。二是“走出去,请进来”,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赴北京清华附小、北大附小参观学习,探寻先进的教育理念,感受名校的管理风采。并将学习到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二次培训,使全体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四、团队建设与同伴互助
(一)学研团队
由总校引领,成立青年教师学习研究团队,下设语文、数学、英语教学工作坊,通过交流、学习、研讨,课题研究等形式,实现同伴互助,打造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从而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此外,总校还引入高等师范院校专家资源,尝试组织网络授课、微课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观摩、同课异构、教学研究和校本研修等活动,突破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中既有的理论与实践的壁垒。通过学研团队的建设,我们看到教师仅在去年一年便取得了90 多项区级以上荣誉,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网络群研修
建立网上学习交流群,通过学习分享,疑难解答、困惑交流等形式,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是理论学习,利用各个网络交流群实时分享各种教育教学先进理念、班级管理方式方法、优秀案例等,并进行交流研讨互动,实现思维碰撞,共同提升。二是实践探索。将网络研修群中探讨出的结论在实际的课堂当中进行教学实践,学习做行动研究,边实践、边摸索、边总结。三是反思总结。老师们将自己工作中的所感、所悟、所思、所想、所得,通过QQ 群、微信群、公众号、校报等平台,与同事进行交流、分享,以促专业提升。
(三)区域联盟
利用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的教研学区联盟,联合开展教学活动;在区域内实现城乡教师间的人才交流,就近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教育均衡化。
五、平台搭建与资源开发
(一)平台搭建
加大外出培训的广度和梯度,与京津冀的名校、名师团队对接,使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鼓励教师参加全国性小学语文、数学优质课研讨活动,在活动中促进成长。
积极鼓励乡村骨干教师参加京津冀名师工作室,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加入市区名师主持的名师工作室,以工作室为依托,以名师为引领,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充分利用发达地区支教教师的辐射作用,作为乡村学校积极争取优秀支教教师,利用支教教师的专业和资源优势,带动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对口城市、对口学校建立合作培训制度,主动要求对方选派优秀教师讲学,聘请退休专家教师到校指导,能使教师专业发展更迅速、高效。
(二)资源开发
通过互联网+,打造本地区乡村教师共同体。旨在通过互联网合作对话与分享性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教学改革,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为深化课程改革、改进学校质量提供助力。
开发农村地域特色资源,总校聘请乡村哈哈腔、剪纸老艺人和教师一起开发乡村特色课程,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具有乡村特色的课程资源。
综上所述,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要立足于地域、借助新时代浪潮,在强化“内驱力”的基础上,借助“外援力”,踊跃地投入乡村教育事业中,以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乡村教育振兴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