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2020-10-18

学周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课程标准情感

李 超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延奎实验小学,福建厦门 361000)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中相关要求来看,我们必须积极弘扬民族音乐,将我国各个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堂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借助传统民族音乐学习,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和热爱祖国传统音乐,促使其爱国主义情操以及民族意识得到有效提升,伴随着时代的持续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能够更好地体现当代中国社会以及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能够更好地将其列入到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1]。为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合理运用丰富多彩的民族应用来实现音乐教育的充实,借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去更好地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才能够让小学生在对民族音乐文化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实现对民族音乐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民族音乐教学理念不够重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来看,要求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将音乐课堂列为面向各个教育阶段的学生,并且必须保留其必修课的地位。这就标志着基础课程与音乐课程必须保持相同重要的地位。但就现实情况来看,不少学校为音乐配置了充足的硬件设施,但实际上这些设备的使用比例甚至不足1/3,这主要是民族音乐课堂并未受到学校的共同关注,甚至每年民族音乐的教学只能够受到部分领导的重视,这就给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影响[2]。

(二)教学设计较为概念化,不利于民族音乐能力的发展

小学民族音乐的教学设计必须充分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的实际环境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需求来实现,要求各个方面必须保持高度一致,而不是依据教师的个人自愿来进行设计。同时在进行小学民族音乐教学设计期间,还必须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呈现出与其心理发展相符合的教学设计。但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上,因新课标上缺乏相关的指引,不少教师在工作开展中,主要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设计,导致其呈现非常明显的概念化。尽管针对不同阶段确定管理不同的目标,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来合理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

(三)民族音乐教学方式、方法较为单一

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提升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因小学生年龄的特性,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期间,应当多进行实践活动,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但就当前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期间,教师仍然采取较为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通常是采取唱歌教学为主,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同时也会降低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3]。

二、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民族音乐教学理念

根据我国音乐课程中制定的义务教育相关要求来看,音乐课程是奠定学生基础认知的重要部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则表示在音乐课程中,必须加强实践操作才能够发挥其作用。而在音乐课程中,“弘扬民族音乐,深刻理解、认知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是其五条基本理念中最关键的教育理念之一,同时也是充分发挥我国民族音乐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指引[4]。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奠定基本认知、培养良好习惯、强化人文素养的重要阶段,借助民族音乐来帮助他们认识我国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非常有必要。为此,学校应当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及开展的必要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音乐教学和民族音乐教学,制定出一套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民族音乐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从而更好地推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工作的实施。

(二)优化民族音乐教学设计

我们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设计,将审美作为整个小学民族音乐教学设计的核心,明确掌握基本技能与知识、提升音乐价值观和情感观、体验审美过程和方法的三大教学目标。结合新课程的相关要求,教师在建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展现其育人作用,让“弘扬民族音乐,深刻理解、认知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得以展现。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根据现有的教材,对其进行深入地理解分析,积极地学习、认知以及填充教材内容。

例如,在学习《彝家娃娃真幸福》的过程中,考虑到这是一首采用了大量“阿里里”彝族韵味的衬词,赋予了整首歌曲民族特点,音乐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民乐知识与人文知识,各种相关民族乐器的演奏。根据歌曲的学习,除了引导学生掌握一字多音之外,同时还要求掌握基本的民族舞蹈。为了能够达到这些要求,我将该课程划分为三个小节来进行:第一小节,倾听《彝家娃娃真幸福》进行乐器的听解、感受与体验,对基本旋律进行感受,分段进行聆听,以此实现对情感的激发;第二小节,再对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进行表演唱,借助演唱来进行情感的升华和体验,进一步深入进行音乐的感受;第三小节,进行竖笛的演奏以及基本舞蹈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情感展现的平台,从而更好地实现内容的丰富与表现力的提升。

(三)优化民族音乐听赏教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其表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仅仅是作为歌唱教学,而是应当以“听觉为先导”,借助歌曲教学前和乐曲欣赏前的听赏与感受,来带动学生的音乐情感,体会民族音乐风味[5]。为此,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听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以音乐赏析活动作为人为审美的主体,建立起一个特殊的审美团队和民族音乐审美感。

例如,在进行《百鸟朝凤》的教学拓展过程中,我首先为学生播放了歌曲版本的《百鸟朝凤》,让学生能够深入感受不同元素赋予音乐的不同内涵,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演唱。课堂上我告诉学生:“这首美妙的乐曲让词作者深受感动,并主动要求为其作词,才最终诞生了《百鸟朝凤》这首歌,流传到今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听赏这首歌曲,感受它的情感。”在完成听赏之后,学生纷纷表示感受到了欢快、活泼等。此后,我再指导学生如何掌握正确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和正确唱法,借助拍手、坐姿、气息等引导,让学生对原唱进行模仿,最后学生在听赏中感悟了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赋予到演唱中,实现了整首歌曲的升华。

(四)优化民族音乐歌唱教学

歌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方法,无论是常规音乐,还是民族音乐,都需要最终以歌唱的方式来呈现。但因小学生缺乏对民族音乐深入的体会,使得他们的歌唱通常缺乏民歌的特色,并且也缺乏对民歌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应当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歌曲意境,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歌词的深刻内涵,深刻领会歌曲中的民族特性和音乐特点,再以最自然的情感表达和心态赋予歌曲活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了《我的家在日喀则》之后,我问学生:“这首歌的装饰音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学生表示能够体现情绪,“是的,它体现了藏族人民丰富的生活乐趣。”“同学们,在民族音乐中,装饰音的运用非常广泛,那么大家下课之后一起找一找还有哪些民族音乐里面有装饰音,我们可不可以在学过的民歌中,加入一些可爱的装饰音呢?下次上课我们就大家的收集情况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让民族音乐教学实现了课外拓展,也能够让学生自行进行学习探索。

(五)优化民族音乐

音乐实践活动是当前传统音乐课堂所缺乏的教学方法,但确实新课程改革高度重视的教学方法。就音乐教学自身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探索音乐的实践过程,学生必须结合音乐的技能实践来实现对音乐基本内容的感知,体验音乐审美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感悟其深藏的人文价值。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其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了齐唱、合唱、舞蹈、合奏以及游戏等,这些丰富的实践活动与小学生年龄段特点相符合。合理地穿插实践活动,也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效果。

例如,在学习《草原就是我的家》时,我首先组织学生观看了一个蒙古族地区每年一次的那达慕大会的视频,并组织学生对其中的民俗活动进行总结,学生纷纷表示有射箭、摔跤、赛马等,随后我结合这些民俗活动编制了一个简单的舞蹈,融合了射箭、摔跤和赛马的基本动作、手型,配合音乐节奏为学生进行了表演,最后组织学生共同进行舞蹈学习,让学生能够伴随着节拍,充分体会歌曲的形象和情绪。此外,我们积极发挥大型民族管弦乐团的作用,对《草原就是我的家》进行演奏,让学生能够自行以节奏抒发情感,带动学习活力。

三、结语

总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们必须立足课堂,借助听赏、学习、交流以及实践等教学方法,将民族音乐教育与小学音乐课堂进行充分的结合,以趣味激发情绪,以情绪带动行为,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民族音乐的乐趣,感受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他们的爱国、爱民族的情怀。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课程标准情感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情感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