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0-10-18李成英

学周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思维语文

李成英

(甘肃省民勤县薛百镇教学辅导站,甘肃民勤 73339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课堂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主张为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1.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造机会让学生质疑。教新课,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理解词句,引导学生对作者的遣词造句质疑;理解内容、分析篇章结构,引导学生对内容的选择和文章的布局质疑等,如教《蝙蝠和雷达》,教师让学生读题质疑,学生问:“雷达是一种无线电装置,而蝙蝠是一种动物,作者为什么把两者放在一起做题目?”学完课文,教师又一次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学生踊跃发问,其中有个学生问:“蝙蝠有鼻子吗?科学家们为什么不做蝙蝠鼻子的实验?”教师可能一时无法解答学生的问题,但教师可大力表扬这位学生爱动脑筋的精神,并鼓励大家去读课外书,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2.实行开放式教学。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实行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主动求索,才能增长知识、开拓思维、提高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整体素质。

一是堂上故留疑问,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教《观潮》时,教师可故意留下一个疑问:我们祖国有不少大江大河,为什么只有钱塘江才产生“钱塘江大潮”这样的天下奇观?看谁能通过课外阅读帮教师揭开这谜底。二是开展有中心有主题的读书活动,写读书笔记比赛。三是开展“一周给爸爸妈妈讲一个故事”活动,要求家长听后写评语及评分,当作一项作业回收。四是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或搞野外活动。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抛弃每一名学生,使每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学困生。能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大都是些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学困生由于口头表达能力较差,一些教师及部分学生往往没有听他们讲话的耐心。再加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他们很少有机会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倾诉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障碍。

这样恶性循环,班中的学生就会明显两极分化,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为了克服这一弊端,课堂提问时,对于优等生,教师可充分利用,即请他们做回答问题的示范,启发他们解答重难点问题;对于中等生,教师的提问要尽量面广一些,促使他们向优等生接近,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对于后进生,教师可设计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回答,让后进生也体会到成功回答问题的乐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课堂练习、基础训练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最基础的练习题要求人人会做;稍有变化的题目要求80%人会做;深化性练习难度大,要求中优生完成。

3.课堂巡视指导全面深入。教师在巡视中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表扬学得好学得快的学生,个别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教师的态度要和蔼亲切,尊重每个学生,力求全力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育潜力。

三、课堂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的基础性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是指培养基本素质和基本功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是无法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是抓准知识点。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通读整册教材,明确教材中知识教学的整体目标。深入备好每一节课,找准传授的知识点,做到一课一得,不求面面俱到。二是正确传授知识。三是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了解新知识——理解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打好语文知识基础。

2.加强语文能力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共同构成语文能力的学习系统,是反映人的素质高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决非一蹴而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有步骤地进行训练。

(1)听的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听话时集中注意力,理解话语的意思,抓住说话的主要内容,对说话内容进行联想与记忆,如听教师的提问,同学的发言,听一段话抓住主要内容,听故事后再进行复述等。

(2)说的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说好普通话,发言有中心,准确运用语言表达意思,答问要有迅速灵活的应变能力;复述有创造性的联想等。为了锻炼说的能力,除引导学生,回答好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外,教师还可在班中开展演讲比赛、一周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讨论会、口头作文竞赛等活动,有效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读的能力培养。从四方面入手:一是训练朗读和默读的技巧,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领略文章的韵味气势和感情色彩,深入理解文章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以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默读速度快,但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默读目的,防止只讲速度而不求甚解。二是教给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词、句、段、篇和修辞的方法,反复训练,使其形成基本的阅读技巧。三是重视训练学生分层、分段,概括层意、段意、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作者写作思路等,使学生在阅读中运用分析、综合、判断、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四是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4)写的能力培养。在写的能力培养上,教师可以这样做:一是选好范文,引导学生从阅读向写作过渡,克服学生不会写的害怕心理。教《颐和园》时,可以让学生仿写他们熟悉的烈士公园;教《高大的皂荚树》时,可以让学生仿写校园内的大槐树。二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主要抓三件事:认真指导学生写好每单元的命题作文;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自由发挥,一周写一篇周记;加强片段写作练习。

3.有机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思想素质。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去实现,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教《科利亚的木匣》,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教《劳动最有滋味》,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的教育。

总之,教师要依据教材,善于深挖主题,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中受到思想上的进一步感染。

四、课堂教学中注意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素质教育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最佳途径。

1.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1)设点发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语言,依据文章的中心设计“发散点”,从发散点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训练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设点迁移。迁移能力越强,思维就越灵活。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把已掌握的某事物的特征、规律和学习方法迁移到另一事物上。例如,教师教给学生“从关键词语人手”“联系上下文”“抓住句中的修辞手法”“联系生活体验”等理解句子的基本方法,学生在阅读中碰到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他们就会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2.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实质,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

(1)引导争议与评论。争议与评论,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逐步克服他们在学习中思想上的肤浅性。

(2)引导概括。思维最显著的特性是概括性。概括过程就是揭示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准确概括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有效途径。如学完一句话要概括出句意,捕捉句中的关键词;读一段话要概括出段意,找出段中的中心句或重点词语;读一篇文章能归纳分段、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等。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了,其思维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3.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小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发现矛盾,提出猜想,提出不同意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个性特征的集中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倡质疑,鼓励求异。二是激发创造性想象,开拓广阔思维空间。三是推测结局,启迪发散。

4.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迅速程度。有了思维的敏捷性,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就能积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做出结论。为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去做:一是训练速读速记速写。比如规定学生在3 分钟内阅读完一篇短文并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写一定内容,抓住主要内容,不改变原文意思;在规定时间内写一定字数的片段或文章。二是设疑辩论,使学生在辩论中敏捷表达自己的见解。三是开展各种思维竞赛活动。如成语接力赛、复述比赛、背诵竞赛、30 分钟作文竞赛等。这些做法不但可以克服学生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还可以锻炼他们思维的敏捷性。

五、结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体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不仅能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及语文思维等智力因素,而且他们的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也可以得到协同发展,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