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学生作业设计研究
2020-10-18代吉年
代吉年
(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甘肃张掖 734000)
在2017 年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课程内容和学业要求部分的修订主要以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为目标,提出了五个化学核心素养。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出,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模式的转型,由重视教学中“化学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转向重视“学生化学核心能力和化学素养的生成”。有效的作业设计方案就是培养化学核心素养的方式之一。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意义
1.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一种直观评价方式。
2.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科思想方法、实践创新能力及责任担当、合作与交流等核心素养。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我们预设的创新作业的形式将是丰富多样的,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思想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关爱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精神情感、责任担当、世界观、人文情怀的形成。
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能够对传统作业进行优化、补充和改进,以期设计出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多样化作业。
二、传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学生完成作业,忽略了学科素养的培养。作业不仅具有巩固知识、反馈评价、课堂延伸、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基本素养、激发学生的化学学科学习兴趣。目前学生学习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导致许多学生和家长曲解了作业最基本的意义。在学生和教师的心目中作业就是一项任务,而且大部分教师在评判一个学生的时候,也会根据作业的完成度来评定。这让学生觉得只要自己做了作业或者完成了作业任务就是优秀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认真思考、主动探究的精神,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2.作业目标不明确,对学科的探索变得被动。当前社会上出现了数不胜数的辅助资料,有参考书、有试卷,只要是教师想到的几乎都有。在这种形式下,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会出现每天完成一份卷子或几页参考书的现象。这样的作业既没有针对性、选择性,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作业量大、作业形式单一、乏味,有时候还会出现偏题、怪题、难题,学生花费时间不说,偏题、难题、怪题还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掌握布置作业的绝对决定权,学生没有选择作业的权利,从而对化学学科的探索很被动。
3.作业评价单一,培养化学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成为空话。教师检查作业的传统方式就是打“×”或“V”,形式单一,评价也是简单的划上A、B 或C,单调,没有针对性和严谨性,褒贬也不分明。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质量直接决定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久而久之,不健全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失去主动学习化学学科的乐趣,培养化学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
(一)课本习题作业的选择
作业的作用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渗透化学学科特点,加强学生对化学学科中宏观与微观、变化与平衡的认识。首先,教师要回归课本,研究教材中的课后习题,研究题者的思路,筛选出既适应学生、符合教学要求的,又能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习题让学生去做,这样才能达到巩固课堂知识内容、深入探究学习、培养科学精神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作业,比如有些学生做的是A类题,有些学生做的是B 类题,但出于好奇心,他们很多都会互相交换试题做一下,这样更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探究性作业,体现了作业的开放性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材料:课本中利用氨气和滴有酚酞的水形成红色的喷泉,美丽但颜色单一。作业要求:小组合作,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设计出多种颜色的喷泉,并且写出实验步骤。又如,在开展“金属的腐蚀和防护”这一实验时,按照教师的讲解和提示,学生可以自己操作实验,如有问题共同交流,找到解决办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金属腐蚀的原因,也能找出避免金属受到腐蚀的方法,解释相应的化学原理,并在以后的生活中避免一些金属物质被腐蚀,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这种上网查阅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
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完成探究任务。这类作业可以给学生更大的开放性空间,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来完成,能从多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实践性作业,关注化学基本观念和化学思想方法的形成
学科思想是一个学科的核心和灵魂。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基本观念和学科思想,如化学学科中的由现象到本质的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抽象又具体。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先了解得氧失氧,认识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最后上升到这一反应的本质,就是电子的转移。这样的认识使学生对这一反应的理解更清晰明了。另外,化学学科中有一个“实践出真知”的思想。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学科中,这些思想的形成,使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提高运用化学思维和方法解决生活问题,乃至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所需要的,是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和核心。
(四)以生活为载体,培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1.撰写小论文。高中生化学小论文作业,既是化学课堂与化学问题之间的重要桥梁之一,又是培养学生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论证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高中化学小论文写作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质疑,碰撞出更多思维的火花。高中生撰写化学小论文作业的设置,顺应了当前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对于不断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化学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如随着雾霾一天一天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都对雾霾已不陌生。雾霾的治理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社会问题,高中生也不例外,而且雾霾和化学学科息息相关,那么,雾霾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对人类造成怎样的危害?如何治理雾霾?以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调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最后撰写成小论文在班里交流或做演讲。有学生提出:要想彻底治理雾霾,就要少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保护环境,地球现在生病了,就像人生病了一样,需要恢复,如果大家一起努力,减少并节约不可再生资源,让地球早一点康复,我们才会拥有一个蔚蓝的天空。这样的作业更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的意识和观念。
2.举行课前演讲。首先,课前演讲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学生演讲素材都来自身边喜闻乐见的事,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处处离不开化学,且天天都在用化学,那么,他们一定会感兴趣。如有学生提出能否使用铝质炊具,有学生讲到日常生活中可以用盐酸除去水壶里的水垢或者茶垢,还有学生讲到常用化学电池的危害性,提出了回收废电池的方法。最后,学生准备演讲稿时,要筛选和组织材料,如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提出问题等等,这些都要通过分析、归纳等各种思维活动来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是书面习题或抄写,且很少拓展到课外实践性作业,如观察、制作、试验、查资料、社会调查等等。书面习题或抄写内容形式单一,学生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的现象,日复一日作业成了学生的负担。学生写作业由巩固知识变成了应付教师的检查。另外,这种重复性、机械性的练习也遏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学生应试能力高,遇到灵活性大、需要动手的操作却束手无策,导致出现许多“高分低能”的现象。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注重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尤为重要。学生关注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如垃圾分类回收、污水处理等,选择课题分小组进行调研、分析、撰写报告,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的意识和观念。有部分学生作了处理垃圾的详细调查:在报告中,不仅讲述了垃圾的分类及带给人类的种种危害,而且还根据它们是可回收利用的还是不可回收利用的,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方法。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和拓展,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设计化学作业,把单一的题海作业,转变为开放性的,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的,且学生能在社会实践与家庭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来完成的作业,就能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取知识,从而发展其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作业的布置形式多种多样,因此教师应该在与学生交流中不断探索新的作业形式,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学会构建模型、学会科学探究、学会对比分析、学会批判质疑,同时形成严谨务实的态度和与人合作的习惯,树立科学物质观、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的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建立社会责任观与决策能力。另外,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教师也能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促进专业成长,对提高学校教学效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