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义指数递减模型改进及其在油气田开发评价中的应用

2020-10-18陈元千徐佳倩孙银行

中国海上油气 2020年1期
关键词: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将式

陈元千 宋 珩 徐佳倩 孙银行 陈 松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

产量递减法的应用,不受储集类型、油气藏类型、驱动类型和开发方式的限制,只要油气田的生产已经进入递减阶段,即可有效地应用。由于指数递减简单易行,预测的指标比较稳妥可靠,因此,受到国际上市评估公司和油气开采公司的普遍采用。然而,由于指数递减的递减率为常数,产量的递减比双曲线递减和调和递减要快,因此,预测的产量和可采储量比双曲线递减和调和递减低。但实际应用表明,双曲线递减出现的概率较少,调和递减出现的概率很低,而指数递减出现的概率可达90%以上。Arps[1-2]提出的指数递减,主要用于无峰递减模式递减阶段的产量和累积产量的预测。陈元千[3]基于Arps的指数递减,于2005年提出了预测油气田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的快速方法,此法于2010年被列于国家的行业标准[4]。此后,该法在评价井网加密调整效果[5-6]、评价注聚合物提高采收率效果[7]、评价重质油热力开采效果[8-9]、页岩气井控可采储量[10-11]和年度标定油气田开发指标[12]等方面,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正基于此,陈元千[13]于2016年提出了广义递减模型。本文将着重分析广义指数递减在油气田开发指标预测方面的应用。

1 不同油气田开发模式的总累积产量

图1给出了4种油气田开发模式,即无峰开发模式(图1a)、单峰开发模式(图1b)、均峰开发模式(图1c)和多峰开发模式(图1d)。无峰开发模式,就是Arps(1945)提出的3种递减所遵循的开发模式。4种开发模式在产量递减阶段某时间的总累积产量可表示为

对于上述4种开发模式,Npt为从投产计量产量的总累积产量;Npo为从投产计量产量到to时间的累积产量;to为从投产时间到产量开始递减的时间;t为从投产时间到递减阶段的某时间;Qi为to时间的初始理论产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无峰开发模式,to=0和Npo=0。

2 广义指数递减预测公式的推导

图1 油气田开发模式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development modes of oil and gas fields

广义指数递减的主要预测公式,包括用于预测递减阶段的产量、总累积产量、经济可采储量、技术可采储量、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剩余技术可采储量、经济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技术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的储采比和剩余技术可采储量的储采比等。本文在文献[13]的基础上,经过推导得到了如下更为简单实用的预测方法。

预测油气田产量的公式为

将式(2)代入式(1)经积分后可得,总累积产量与产量的关系式为

再将式(2)代入式(3)得,预测总累积产量的公式为

当Q=QEL(经济极限产量)时,由式(3)得经济可采储量的预测公式为

根据国家行业标准[4]的规定,当Q=0时,由式(3)可得预测技术可采储量的公式为

已知剩余可采储量表示为

将式(4)和(5)代入式(7)得预测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的公式为

再将式(4)和式(6)代入式(7)得预测剩余技术可采储量的公式为:

已知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表示为

将式(4)和(5)代入式(10)得预测经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公式为

再将式(4)和式(6)代入式(10)得预测剩余技术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公式为

已知储采比的定义为某年的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的年产量之比,即

将式(2)和式(8)代入式(13)得预测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的储采比公式为

再将式(2)和(9)代入式(13)得预测剩余技术可采储量的储采比公式为

3 Qi和D两个常数确定的方法

由上述的预测公式可以看出,公式中都存在Qi和D两个常数,为求取这两个常数的数值,将式(3)改写为下式:

其中

由式(16)可以看出,对于广义指数递减,递减阶段的Q与Npt的相应数据绘于直角坐标上,将是一条下降的直线。由线性回归可求得直线的截距a、斜率b和相关系数的数值。由式(18)看出,直线的斜率b就是递减率D。再将式(17)改写为下式,可得确定递减阶段初始理论产量为

4 应用实例

中国境外合作开发的Zana油田,属于碳酸盐岩似层状微裂缝性水驱油藏,1994年进行人工注水,含油面积109.3 km2,由容积法评价的原始地质储量4.151×108t。该油田于1986年投产,进入产量递减阶段的时间to=23 a,此时的累积产量Npo=4 830×104t。由式(16)绘成的Q与Npt关系图,见图2所示。经线性回归求得直线的截距a=765.51、斜率b=0.071 6和相关系数r=0.992 3。将a、b和Npo的数值代入式(19)得,递减阶段开始时的初始理论产量为419.68×104t。

图2 Zana油田的Q与Npt关系图Fig.2 Relationship between Q and Npt of Zana oilfield

将Qi、D和Npo的数值,以及假定的经济极限年产量QEL=10×104t/a的数值代入式(5)得该油田的经济可采储量为NRE=104t=1.055 2×108t。

再将Npo、Qi和D的数值代入式(6)得该油田的技术可采储量为1.069 1×108t。

若将Qi、D、Npo、to和QEL的数值,分别代入式(2)、(4)、(8)、(9)、(11)、(12)、(14)和(15),预测该油田递减阶段的产量Q、总累积产量Npt、剩余经济可采储量NRRE、剩余技术可采储量NRRT、经济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RDE、技术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RDT、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储采比ωE和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储采比ωT等随时间的变化,见图3~7所示。由图3~4看出,预测的线和实际的数据点符合很好。再由图7看出,ωE随时间t有所减小,而ωT随时间为常数,等于14 a。已知递减率D=0.071 6 a-1,将其代入式(15)得

利用本文方法预测Zana油田不同重点年份的开发指标列于表1。

图3 Zana油田的Q与t关系图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Q and t of Zana oilfield

图4 Zana油田的Npt与t关系图Fig.4 Relationship between Npt and t of Zana oilfield

图5 Zana油田的NRRE和NRRT与t关系图Fig.5 Relationship between NRRE、NRRT and t of Zana oilfield

图6 Zana油田的RDE和RDT与t关系图Fig.6 Relationship between RDE、RDT and t of Zana oilfield

图7 Zana油田的ωE和ωT与t关系图Fig.7 Relationship betweenωE、ωT and t of Zana oilfield

表1 Zana油田重点年份开发指标的预测结果Table1 Prediction results of different main years development indexs of Zana oilfield

5 结论

广义指数递减适用于无峰、单峰、均峰和多峰等开发模式。在产量进入递减阶段之后,广义指数递减用于预测油气田的产量、总累积产量、经济可采储量、技术可采储量、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剩余技术可采储量、经济可采的采出程度、技术可采的采出程度、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储采比和剩余技术可采储采比等开发指标。通过Zana油田的实际应用表明,广义指数递减预测的理论线,同实际生产的数据点符合很好,不同重点年份预测的指标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预测的采收率偏低的原因在于,评价碳酸盐岩储层的有效厚度和有效孔隙度评价的数值过高。当然,这两项参数是不用于准确评价的。

符号注释

Q—t时间的年产量,104t·a-1;

Qi—to时间初始理论年产量,104t·a-1;

D—年递减率,a-1;

t—从投产计时的生产时间,a;

to—油田进入产量递减阶段的生产时间,a;

Npt—递减阶段生产到t时间的总累积产量,104t;

Npo—从油田投产开始计时间到to时间的总累积产量,104t;

NR—可采储量,104t;

NRE—经济可采储量,104t;

NRT—技术可采储量,104t;

NRR—剩余可采储量,104t;

NRRE—剩余经济可采储量,104t;

NRRT—剩余技术可采储量,104t;

RD—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f;

RDE—经济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f;

RDT—技术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f;

ω—剩余可采储量储采比,a;

ωE—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储采比,a;

ωT—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储采比,a;

a和b—递减阶段Q与Npt直线关系的截距及斜率。

猜你喜欢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将式
平均值不等式的引伸
一类数论函数的均值估计
延长油田南部长8致密油藏注CO2吞吐实验
AKNS方程的三线性型及周期孤立波解
中高渗厚油层水驱流线特征研究
导数几何意义的深层次应用
孤岛油区剩余可采储量计算方法研究
世界十大油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