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10-17吴洁黄红艳王晓林沈端端郑君甘庆余小花

癌症进展 2020年16期
关键词:甲胎蛋白消融术射频

吴洁,黄红艳#,王晓林,沈端端,郑君,甘庆,余小花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1消化内科,3骨科,4肿瘤科,武汉430000

2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综合医疗科,武汉4300000

胃癌是临床中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目前国际上每年因胃癌死亡的人数约75 万例,其病死率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2 位[1]。研究表明,晚期胃癌肝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多数患者在出现肝转移时因手术切除率很低,仅少数患者才能进行手术治疗。大部分晚期胃癌肝转移患者伴有一定程度的肝硬化、肝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多数未达手术适应证,无法实施手术切除[3]。研究发现,胃癌肝转移患者即使进行了手术治疗,仍会出现肝、淋巴结转移,其手术切除率低,患者生存率也较低,中位生存时间约为8 个月[4-5]。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与常规的手术切除相比,其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6]。对已经确诊为晚期胃癌且出现不同程度肝转移的患者,可采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7-9]。本研究探讨了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 年6 月至2018 年7 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98 例晚期胃癌肝转移患者。纳入标准[10]:①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晚期胃癌,并且实验室检查显示肝脏周围出现肿瘤转移病灶;②均为术后转移;③肝脏内的肿瘤未侵犯其他脏器;④肿瘤直径﹤5 cm。排除标准:①具有不可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②合并肝内外血管、胆管癌栓;③胆道及其他系统发生了感染;④心脏及肝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发生减退。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 例晚期胃癌肝转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中,男23 例,女26 例;年龄为35~76 岁,平均年龄为(54.4±1.3)岁;肿瘤直径为5.7~14.9 cm,平均肿瘤直径为(8.96±2.93)cm;病理类型:肝细胞肝癌41 例,胆管细胞性肝癌8 例;肿瘤数目:单发26 例,多发23 例;肝功能分级:A 级25 例,B 级16 例,C 级8 例。对照组中,男27 例,女22 例;年龄为39~78 岁,平均年龄为(56.7±1.4)岁;肿瘤直径为5.7~14.9 cm,平均肿瘤直径为(8.96±2.93)cm;病理类型:肝细胞肝癌37例,胆管细胞性肝癌12 例;肿瘤数目:单发31 例,多发18 例;肝功能分级:A 级40 例,B 级5 例,C 级4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肿瘤数目等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化疗。术后15 天开始化疗,化疗方案为替吉奥+奥沙利铂(SOX):替吉奥胶囊80 mg/(m2·d),第1~14 天,注射用奥沙利铂130 mg/m2,第1 天,3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6 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采用RITA1500 射频消融系统,以Aloka α-1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为超声引导装置,探头为凸型,功率为3.5~4.5 MHz。治疗方案由2 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协作完成。在超声波的引导下将探头置于肿瘤部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进行肿瘤消融治疗,消融过程中应确保肿瘤完全消除,在此期间需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每次的消融治疗维持在15 min 以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多次消融,直至肿瘤病灶完全消除,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复查,观察是否出现气胸等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RECIST)[11]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完全缓解,肿瘤病灶完全消失,且至少维持4 周;部分缓解,肿瘤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且至少维持4 周;疾病稳定,肿瘤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或增加﹤20%,且至少维持4 周;疾病进展,肿瘤病灶最大径之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甲胎蛋白含量和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12]。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100,WHOQOL-100)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3 个方面,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13]。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3 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及甲胎蛋白含量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8%(44/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3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0,P﹤0.01)。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甲胎蛋白含量为(214.01±10.86)μg/L,与对照组的(213.17±12.05)μg/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甲胎蛋白含量为(177.54±1.75)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7.05±1.6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78,P﹤0.01)。

2.2 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周,观察组患者的CD3+、CD4+水平及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1周比较,P<0.01

指标CD3+(%)CD4+(%)CD8+(%)CD4+/CD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前治疗后1周观察组(n=49)52.75±8.27 62.37±6.14*29.45±2.87 39.75±3.28*28.27±2.87 22.74±4.18*1.04±0.31 1.75±0.22*对照组(n=49)52.45±7.23 57.22±3.15 28.97±3.01 32.87±2.89 27.89±3.69 26.75±2.55 1.04±0.32 1.23±0.42

2.3 生活质量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维度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49)55.15±7.17 51.10±6.25*36.45±7.08 32.96±6.96*51.47±7.52 48.79±8.55*对照组(n=49)54.77±6.98 46.91±4.12 35.97±7.21 26.42±5.21 50.87±6.58 39.12±9.05

2.4 局部复发率的比较

随访时间为3~35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为12.24%(6/4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82%(2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1,P﹤0.05)。

3 讨论

早期胃癌无特殊表现,少数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不易引起重视,随着肿瘤的生长,胃功能被影响时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特征。胃癌发生的病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损伤,且不断凋亡,使机体的氧自由基增多,细胞不断地增生、恶化,最终导致胃部发生癌变[14]。②饮食和生活方式。长期食用腌渍或炭烤的食物会增加胃癌的发病率,吸烟者的胃癌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50%。③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癌前病变是指本身不具备恶性改变,但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组织,癌前疾病是明显增加了癌变危险性的临床情况,如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15]。胃癌转移途经主要包括3 种,即直接浸润、血液转移、淋巴结转移,首先胃癌患者的肿瘤细胞会直接浸润胃部周围组织,然后通过血液流动或淋巴结系统发生转移,一般胃癌晚期患者会通过血液流动将肿瘤细胞转移至肝脏及肾脏等重要器官中[16]。目前临床上胃癌患者发生肝转移的比例较高,大大增加了病死率,而且目前尚无比较完善的治疗方案[17]。

美国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18]曾提出,胃癌晚期患者应给予化疗药物治疗,一旦出现肝转移,可以采取手术切除、动脉栓塞化疗、移植手术或消融术等治疗方式[19]。目前有众多研究者对手术切除或单一化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提出质疑。一般临床上对于胃癌肝转移患者多采用手术切除肝脏病灶,然后再对患者进行化疗。然而对于已经发生肝转移的胃癌患者,单一的化疗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对胃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P﹤0.01),说明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对胃癌肝转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甲胎蛋白是肝癌的重要标志物,正常健康人的肝细胞中不产生甲胎蛋白,然而当发生肝癌时,由于肝细胞幼稚化无休止地生长恶化,具有了合成甲胎蛋白的能力,甲胎蛋白对肝癌的诊断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可降低胃癌肝转移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

T 淋巴细胞亚群是机体防御肿瘤的一道天然屏障,能够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其中CD3+是成熟淋巴细胞,表示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状态;CD4+是调控免疫反应最重要的枢纽细胞;CD8+属于免疫反应中的直接杀伤性细胞;CD4+/CD8+比值可用于判断人体免疫功能是否紊乱。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 周,观察组患者的CD3+、CD4+水平及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可改善胃癌肝转移患者的免疫功能。

生活质量评分的测定能够帮助临床医师判断患者受疾病影响的严重程度,有助于临床医师制订治疗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35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研究显示,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微创治疗手段可以发挥很好的临床疗效,以射频消融术及热疗等治疗方式为代表,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被临床医师广泛应用[21-22]。本研究分析了射频消融术治疗胃癌肝转移的疗效,射频消融术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利用电流产生强大的磁场,在接触人体后加快了体内的离子运动,使其与机体中其他的细胞、组织、分子等产生摩擦,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可以刺激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内的水分不断挥发,直至肿瘤组织坏死最终脱落,从而达到清除肿瘤病灶的目的,同时射频消融术还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穿透力,加快机体对化疗药物的吸收,将肿瘤细胞彻底清除,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病情进行多次消融,其对肝脏的损害较小,且创伤小,在辅助治疗中效果明显[23]。

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对晚期胃癌肝转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猜你喜欢

甲胎蛋白消融术射频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得肝癌了吗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国内首例“磁共振引导下脑转移瘤激光消融术”成功实施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应用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关键
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与异常凝血酶原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射频宽带放大器设计
乙肝康复 莫忽视甲胎蛋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