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与异常凝血酶原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20-04-11刘鹏年高雅倩王洪斌
刘鹏年,高雅倩,王洪斌
(河北一洲肿瘤医院(涿州市医院),河北 涿州 072750)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预后差、恶性程度高的恶性肿瘤,我国肝癌患者的死亡率居第二位,其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1],近年来,有研究将原发性肝癌的研究热点集中于血清学检测,与以往的病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相比,肿瘤标志物检查具有快速、简单、便于动态检测、非接入性等优点,目前随着肿瘤标志物种类的不断增加,甲胎蛋白异质体包括甲胎蛋白-L1、甲胎蛋白-L2、甲胎蛋白异质体三种[2],其中甲胎蛋白异质体与肝癌具有密切相关性,异常凝血酶原是由肝脏合成凝血酶原的过程中因前提不完全羧化产生的一种物质,其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会有增高[3],目前二者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检测研究较少,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以为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且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慢性乙肝患者、肝细胞癌初发、复发,肝细胞良性肿瘤者60例,排除其他器官恶性肿瘤者,未接受化疗或放疗者,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40-75岁,平均(64.1±4.1)岁,其中原发性肝癌(初发、复发)者23例,肝细胞良性肿瘤者17例,慢性乙肝患者20例,三组一般资料可比较,P>0.05。
1.2 方法 采集60例患者的静脉血液标本,待离心分离后进行检测。甲胎蛋白采用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采用微量离心柱法进行监测,检测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试剂盒购自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甲胎蛋白异质体含量/甲胎蛋白含量×100%;异常凝血酶原采用日本富士G1200仪器进行检测,具体方法按照试剂盒进行。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三组患者的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及异常凝血酶原的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值为680.74±187.65 μg/L,肝细胞良性肿瘤者为7.95±1.23 μg/L,慢性乙肝患者为56.71±13.78 μg/L,三组患者的甲胎蛋白异质体分别为138.65±31.45 μg/L、0.43±0.06 μg/L、3.87±0.86 μg/L,三组患者的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分别为13.33%±2.41%、4.05%±0.98%、4.11%±1.01%,三组患者的异常凝血酶原分别为501.87±110.89 ng/L、56.81±11.56 ng/L、101.48±21.76 ng/L,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及异常凝血酶原明显高于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患者以上指标明显高于肝细胞良性肿瘤,P<0.05。
3 讨论
肝癌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时机,导致其预后较差,因此需给予早期诊断,有研究发现[4],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会表现高水平甲胎蛋白,但因其存在一定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因此甲胎蛋白不适宜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异质体-L3是甲胎蛋白异质体,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而二者比值对肝癌诊断有重要意义,同时异常凝血酶原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也会出现升高[5],因此本文分析了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与异常凝血酶原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本文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及异常凝血酶原明显高于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患者以上指标明显高于肝细胞良性肿瘤,表明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与异常凝血酶原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均会出现增高,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指标。
综上所述,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与异常凝血酶原可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