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职业教育服务供给新模式

2020-10-16胡春阳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供给职业信息技术

胡春阳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13;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职业教育的概念以来,随着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逐步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如技能、认知、态度、入职手段等。[1][2]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传统产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产业业态不断推陈出新,对人才的职业知识、技能、素养等要求不断变化,[3]从而赋予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新内涵,也必然要求职业学校不断调整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方式。教育部教技﹝2012﹞5号文件、教技厅﹝2018﹞3号、教技厅函﹝2018﹞142号文件等,均提出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不断创新职业教育服务供给模式。[4]

一、传统职业教育服务供给模式的弊端

传统教育服务供给模式是指采用班级制、私塾制、师徒制等方式进行授课的教师主导的模式,[5]其中最主要的模式为班级制,可追溯到春秋末期,现代班级制一般认为是Comenius(1632)提出的。在传统职业教育服务供给模式下,教师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等设计教学方案和组织课程教学,教学过程由教师主导,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授课教师,[6]属于典型的知识推销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在于推销模式下教师掌握着知识、技能传授的主动权,难以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需求,即教师会什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听什么,难以兼顾不同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既定课时下完成授课任务客观上也使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主动思考的机会,难以与教师进行互动,不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乃至创新素质的培养。[7]同时,相比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对教学设施器材、实习实训场地、双师型教师等具有较高的要求,且缺乏足够的教育经费,融资渠道也相对有限。

二、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传统职业教育服务供给模式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职业教育服务供给的推销模式存在弊端,客观上要求其不断向营销模式转变,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需求,按照其需求进行教育服务供给,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相融合,是现阶段实现职业教育服务模式转变的不二选择。首先,政府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政策支撑。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出台教职成函﹝2015﹞1号、教技﹝2016﹞2号等多个文件,推动全国教育信息化2.0计划,从而有效促进职业学校互联网提速和多媒体教室普及,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项目的实施从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应用服务、师生发展等方面,[8]为服务供给模式创新、师生信息化素质提升提供了支撑。其次,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原有教学过程的时空限制,使资源共享、虚拟情境成为可能。在传统教育服务供给模式中,教学过程需要师生面对面进行,教师口讲指画、口传心授,学生耳听心惟、耳濡目染。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在线教育形式如慕课(MOOCs)、微课等的出现,正在改变原有的教学过程,许多学校开始尝试建设教学资源库并通过共享平台,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NPSPER)进行共享,该平台目前有虚拟仿真、网络课程、教学案例、教学工具等11类资源,并提供项目资源、培训课程、解决方案等信息。同时,这些新型的在线教育形式还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9]此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利于缓解职业学校教育经费、教学设施器材、实习实训场地约束。当然,新的服务供给模式也要求学校管理者、教师转变观念,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10]

三、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职业教育服务供给框架体系构建

基于全局思维、系统思维,构建如下职业教育服务供给框架体系,见图1。

该体系中有企业、政府、学校三大部门,按照市场营销的理念,企业既是人才的主要需求方,更是人才供求体系中的主体,决定着学校人才供给目标和培养方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企业通过毕业生实习指导、毕业生就业调查、订单培养计划等向学校反馈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养的需求。学校是人才的主要供给方,其教学过程、教学保障模块要围绕企业需求,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督导和考评制度,重点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改革培养方案、建设师资队伍、完善评价体系、健全配套机制当中去,具体路径对策如下:

1.结合现有信息化基础和供求大数据分析,指导政企校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图1 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服务供给框架体系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实施,逐步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个行业和领域已经形成了年度发展趋势报告,2019年起,猎聘网基于平台4700万中高端人才的大数据分析推出《2019年人才前景趋势大数据报告》,明确全行业、分行业和各城市人才供求状况及趋势,分析了各大行业企业招聘需求变化,剖析了求职者跳槽周期及跳槽行业、年龄分布情况,[11]对各行业、城市薪酬变化及求职者心态等也做了大数据分析。此外,学校每年也发布就业质量报告,这些都有利于明确人才供求动态。构建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职业教育服务供给框架体系,要结合现有信息化基础和供求大数据分析,同时形成政企校共同进行职业教育服务供给决策制度设计。

2.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完善配套专业和课程建设

“互联网+”正在改变我国现有的产业业态,从而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12]必然对职业教育服务供给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职业学校要顺应新时代背景下用人单位对人才“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等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更加注重人才的网络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有针对性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并相机增设互联网相关专业,专业培养方案也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课程体系要突显“互联网+”思维,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战略、中国制造2025战略、智能制造等知识和技术通过一体化设计融入到相关职业技术课程中,形成子模块。[13][14]在课程建设方面,要充分利用当前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大好时机,借鉴国外慕课(MOOCs)和智慧课堂的成功经验,打造一批具有本校特色的精品课程,合作开发一批本校亟需的课程资源库,参考基于网络的慕课(cMOOCs)、智慧课堂的运作机制,充分调动合作企业、学生、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完善和开发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课程资源。

3.提升教师课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参与度、积极性、吸收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投入、教学手段和教学能力。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校企层面网上教学系统,根据课程视频点击率、测试结果、在线答疑等的大数据分析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多样化的教学辅助也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加快知识传播、丰富教学手段等作用,为教师授课和教学管理提供支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可通过手机APP进行签到和问题抢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了解学生到课情况,通过APP进行在线提问,APP中同样可设置小组讨论、学习问答、模拟练习、课程测验,也可以上传音频视频教学资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丰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信息、知识传送效率,也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元主导的局面,从而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这就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学会开展在线课程教学,熟练掌握视频制作、论坛维护、学习效果监测等的方法,能够适应智慧课堂教学和慕课(MOOCs)等新的教学形式,学校要在建设网上教学平台、智慧教室等软硬件的基础上,通过教学信息化培训、微课制作竞赛等形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构建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助力职业教育实习实训

以往许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主要表现为学校主动的学生实习、订单式培养等浅层次合作模式。构建新型校企合作模式,要打造新型网络合作平台来整合学校和企业资源并实现共享,大量的企业和学校可依托自身优势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如资源共享、人才共建、产业帮扶等。通过这些合作形式,学校可在互联网平台上利用视频、文本等为企业输送理论知识,并向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企业除为学生提供现场实习实训机会之外,也可为学生提供在线实践演示和指导,从而克服传统校企合作的时空限制。同时,企业也可通过互联网参与学生学习情况评价和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以利于培养更适合企业自身需求的职业人才。

5.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教学督导和考评

以往的教学督导和考评主要通过督导随堂听课、信息员平时反馈、同行评教、学生期中座谈会和期末评教等形式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督教、督学的作用,但这种教学督导和考评模式也具有一定的缺陷,譬如时间成本高、参与度不足以及由于集中和实名制督导和考评带来的结果失真等。职业教育信息化使得人、机、网互联得以普及,在教学督导和考评过程中可基于Web2.0构建教学信息反馈系统,让督导、同行和学生随时随地登录系统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教师可通过账号查询相关课程的反馈信息。而在学生考评方面,期末试卷考试也难以使用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需要,要结合课程实际和培养目标拓展评价标准体系的维度,基于课程章节内容进行在线课堂测试、单元测试强化过程性考评,并逐步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6.完善职业教育服务供给配套制度机制

首先要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制定、教案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管理过程中形成“互联网”思维,其次要逐步打破原有固化的具有行政色彩的组织管理模式,推动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最后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动态调整机制,健全教师退出安置机制,建立统一的在线教育学分认证认定制度,规范教学和人才培养考核评估制度。

四、结语

相对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更需要教学设施器材、实习实训场地和双师型教师,这与教育经费和融资渠道,却缺乏足够的教育经费,融资渠道。在现代信息技术对产业业态乃至人才需求影响日益凸显的今天,如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职业教育服务供给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相比传统职业教育服务供给的推销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符合当前国家政策取向,有利于突破教育经费预算约束和原有教学过程的时空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提供了可能,但同时对职业教育行政管理者能力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教师课程信息化能力、构建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强化教学督导和考评、完善服务供给配套制度机制的路径对策。

猜你喜欢

供给职业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