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动能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效应的空间计量分析

2020-10-16马成文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动能变革升级

马成文 洪 宇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一、引言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要素高投入加以驱动的,但伴随着资源供给日趋紧张、人口红利不断减弱、生态环境约束逐渐增强,传统增长模式难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为此,国家和各地区相继出台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相关政策,但由于在产业基础、人力资本、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区域差异性,因而新动能培育水平及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效应也必然存在区域非平衡性。本文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对各地区新动能培育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新动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影响效应,以便为各地政府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二、模型设定

(一)变量选取

新动能就是以技术创新为重要支撑、以制度变革为基本保证、以转型升级为核心内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变革力量。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现从技术创新、制度变革、转型升级方面构建反映区域新动能培育水平的统计指标,并将其作为多层结构方程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中的相关变量。现选取R&D人员从业比重、R&D经费占GDP比重、企业R&D经费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每百名R&D人员专利授权数、技术市场交易额增长率等指标反映技术创新水平;选取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城镇非国有单位从业人员比重等指标反映制度变革水平;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消费贡献率、文教交通通讯消费支出比重、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等指标反映转型升级水平。

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成效主要表现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能源资源消耗效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日趋改善等方面,可选用人均GDP增长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等指标予以衡量。

(二)多层结构方程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为第二代多元数据分析技术,由于它同时含有显变量和潜变量,因而相较于传统综合评价方法,它可以更全面地分析变量间的影响路径及影响效应。结构方程模型包括结构方程和测量方程两个基本方程,前者主要通过路径分析刻画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后者主要用于描述潜变量与显变量之间的关系。对于一般结构方程模型(SEM),由于要求观察数据间相互独立,因而仅适用于单一层次数据;对于含有多层(嵌套)的面板数据,数据间往往存在相关性,则需要应用基于HLM框架的多层结构方程模型(MSEM)。本文应用后者进行综合评价。

新动能水平多层结构方程模型形式为:

其中,式(1)反映内生潜变量和外生潜变量间的因果关系,x表示新动能显变量集合,y表示新动能潜变量集合,B为新动能内生潜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矩阵,Γ为新动能外生潜变量对其内生潜变量的关系矩阵,ζ表示方程不能够解释的部分。式(2)表示由自变量到中介变量路径,它以HLM为框架,将模型分为显变量层和潜变量层,且前者嵌套于后者,Xit表示时间t的创新驱动、制度变革、转型升级矩阵;发展成效为中介变量,以Mij,t表示,为中介系数,εij,t为模型残差。式(3)表示由中介变量到因变量部分,其中,Xjt仅对中介效应组间分布产生影响。

根据上述模型设定,可对新动能中的创新驱动、制度变革、转型升级、发展成效四个方面水平和总水平进行综合评分,综合评价模型为:其中,上述式中Lv(Ti)(i=1,2,3,4,n=6,3,6,3)分别表示创新驱动、制度变革、转型升级、 发展成效水平综合得分,Lv(T)表示新动能水平综合得分;Aij表示显变量集合,fji、wji(i=1,2,3;j=1,2,3,4)分别各显变量、潜变量的权重系数。

(二)空间面板模型

为反映新动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现选用空间面板模型。模型一般表现形式为:。

其中,式(6)中Nit表示i地区t时间经济发展成效 水 平 ;Innovationit、Systemit、Upgradeit分别表示i地区t时间技术创新、制度变革、转型升级水平;Cit和Lit为控制变量,分别表示资本形成和从业人数;W表示空间权重矩阵,ni表示地区i的个体效应,若其与自变量相关则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若不相关则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式(7)中,M表示扰动项空间权重,ε和v表示空间随机误差项且均服从渐近正态分布。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现以北京、上海、河南、广东等17个省市为研究样本,上述各变量数据来自全国和各省市《统计年鉴》。

(二)区域新动能水平测度分析

基于上述模型设定利用Mplus7、Stata14软件进行运算,计算结果显示,潜变量层由技术创新、制度变革、转型升级到发展成效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740、0.699、0.933,三者路径均为正向且系数较大;技术创新、制度变革、转型升级之间的路径系数分别为1.233、4.291、2.201,意味着三者之间的内部交互效应更为密切;显变量层中由显变量指向潜变量路径方向亦为正,且系数能够说明显变量层响应程度,在10%显著性水平下,上述路径系数估计值均能通过检验,意味着模型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设置合理。在多层结构方程模型中,系统乘积检验结果Z=2.849,结果显著;在5%显著水平下,中介效应CI=0.385[0.292,0.621],表明存在中介效应,多层结构方程模型层次划分合理。

根据上述路径系数计算得到各影响因素权重系数,进而可以测度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制度变革、转型升级分项水平得分及新动能总水平得分,计算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一是,从总体来看,2015~2017年我国全域技术创新水平、转型升级水平及新动能总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制度变革水平变动不明显。二是,从分省份来看,2015~2017年区域技术创新、制度变革、转型升级分项水平及新动能总水平呈三种分化变动状况:①上升趋势,这部分省市数约占全部样本数的一半,如山西、安徽等,这类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但及时转换经济发展新动能发展,其技术创新、产业更新换代能力上升空间大;②波动趋势,这部分省市约占全部样本省市的三分之一,如上海、北京、浙江等,这类地区经济、科技、产业结构基础较好,但各项发展指数基数大,上升瓶颈突破较难,但其自身不缺乏发展动力,因此经济发展新动能水平有所波动;③下滑趋势,这只有个别省市,如天津、海南等,这类地区再发展动力不足,导致新动能水平下降。

(三)新动能效应空间计量分析

1.新动能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现采用经济距离(人均GDP)和地理距离(经纬度)为基础计算的组合空间权重计算全域自相关莫兰指数。结果显示,2015~2017年经济发展成效全域自相关莫兰指数分别为0.245、0.288、0.162,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成效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且表现为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具有高值-高值空间集聚分布特征。

2.新动能空间影响效应分析

空间面板模型具有空间误差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三种具体形式,需要根据样本数据结构特点和有关检验统计量加以恰当选择。经计算,在10%显著性水平下,空间杜宾模型可以通过LM检验、Wald检验。利用ML法估计的空间杜宾模型变量系数分别见表2,其中,直接效应(α)为变量x的系数,间接效应(β)为变量Wx的系数。

表1 2015~2017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分项水平得分及总水平得分

表2显示,估计的全国模型判定系数为0.9237,表明模型拟合程度好;豪斯曼检验系数为18.712,说明建立随机效应模型更为适宜;在10%显著性水平下,技术创新、制度变革、转型升级、资本形成、从业人数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参数估计结果均可以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我国全域新动能成效与技术创新、非国有企业成分比重、产业结构升级密不可分,并且资本形成、劳动力水平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除制度变革变量外,其它变量的直接效应均强于间接效应,意味着新动能举措对本地区发展成效影响较强,对其它地区扩散性较弱;在直接效应中,技术创新的系数最大,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由技术创新所带动;在间接效应中,资本形成系数最大,说明我国区域间资本流动性较强,可以通过资本转移来提升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分地区估计模型判定系数均在0.89以上,说明各估计模型拟合程度均较好;豪斯曼检验系数均在拒绝域内,说明模型不可观测效应与可观测变量相关,适合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各地区新动能发展成效均受技术创新、制度变革、转型升级、资本形成、从业人数影响,但影响效应各地区不尽相同。华东地区技术创新、制度变革、转型升级的直接效应均弱于间接效应,表明在华东地区经济发展一体化程度高,区域新动能空间溢出效应强、辐射性广。华中地区技术创新、制度变革、转型升级直接效应强于间接效应,说明华中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仍有很大上升空间。华北地区新动能影响效应与华中地区基本相似,但其资金流动性较弱、从业人员空间溢出效应较强。华南地区新动能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直接效应均强于其间接效应,说明该地区政府立足于本地资源禀赋和创新要素,因地制宜强化新旧动能转换。

表2 分地区新动能影响效应空间面板模型估计结果

四、结论及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文构建了新动能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利用多层结构方程模型对2015~2017年我国17个省市的新动能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动能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空间效应,结论认为:我国全域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分类水平及新动能总水平均呈现上升变动趋势,但制度变革水平变动不明显;无论新动能分类水平还是综合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各类新动能对经济发展成效影响均存在显著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但地区非均衡性也较为明显。

(二)政策建议

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各地区应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和税收优惠杠杆,积极发挥技术创新引领作用,提升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技术链与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资本化和产业化。

2.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各地区应结合资源禀赋优势,强化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着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实现现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3.积极推进制度变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清障搭台;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破除技术、资金、信息、人才等在区域、城乡、行业、企事业单位间有序流动的壁垒;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四新经济”领域,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和创造力。

猜你喜欢

动能变革升级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
回暖与升级
变革开始了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