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的跨境电商:非市场因素、物流瓶颈与集聚动力
——基于“义乌商圈”300家企业的问卷分析

2020-10-16董彦龙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业务量商圈义乌

董彦龙 王 健

(1.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的县级市,闻名于小商品专业批发市场。①改革开放之后,义乌以“兴商建市”为发展战略,在专业市场、国际展会、产业集群的互动中,推动着小商品贸易的蓬勃发展与模式演进。

2010年前后,电子商务给小商品传统市场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政府制定“电商换市”战略,引导传统市场与电子商务的融合。2019年义乌全市跨境交易额达到980亿元,②跨境快递量6380万件。2019年末,电商主体超过19万户,内贸电商密度位居全国第一,外贸电商密度全国第二。③

2020年初的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了普遍性的影响,波及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市场参与的不同主体。这次疫情作为突发性的非市场因素,影响着贸易主体行为、商业模式变革、市场发展方向、政府政策制定等诸多方面。

义乌商圈中的众多小微电商企业,处于全球小商品贸易供应链上游,受到了直接冲击:订单骤减、邮路不通、成本激增。在微观企业面对困难,找寻应对措施的过程中,宏观层面的市场结构与商业模式在冲击中变革、演进。

实地调研企业发展状况,准确把握行业动向,是制定有效政策的依据与基础。本文通过调研义乌商圈小微跨境电商企业的现状,统计遇到的问题,挖掘其中可能存在的规律,为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提供案例参考与政策依据。

一、方法与内容

(一)调研方法

对跨境电商企业的调研,以问卷的形式开展。“疫情期间跨境电商企业(卖家)现状调研”在线问卷,旨在分析义乌商圈跨境电商企业现状,共设计18道问题,从业绩变动、平台选择、疫情影响、困难挑战、经验策略、产业优势、集聚动力、企业概况等方面展开调研。

两个问题需要说明。第一,受到疫情的影响,本次调研未能进入各个电商园区实地采样。样本数量不够大,④可能与义乌实际的跨境电商主体结构、平台分布存在偏差;第二,在线调研的问题表达,难以避免主观理解的差异,无法达到实地访谈、答题的效果,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问卷分析的结论。

在线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302份。调研结果既有符合预期的结论,也有意外之处。问卷累积的过程中,一些指标始终较为稳定,揭示了一些合乎逻辑的规律。问卷既从总体上统计了企业遇到的困难、应对措施,反映了疫情的影响,也揭示了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模式,与传统市场的融合机理。

(二)内容与问题

基于疫情的调研与分析,其实质是研究突发性非市场因素对于跨境电商市场的影响。一方面通过统计分析、概率分布,得到一些普遍性结论;另一方面,以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为契机,研究新兴商业模式的本质、电商群体集聚机理、与传统市场的融合路径。

问卷的设计包含了5个模块,业务量同比变化、电商平台分布、困难与机遇、义乌商圈集聚力、企业概况。一方面,每个模块统计跨境电商企业的基本情况,分析行业受到的普遍性影响;另一方面,模块间的交叉分析,有助于发现不同平台、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挖掘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从而揭示一些隐含的规律。

在疫情背景下,义乌商圈的跨境电商企业面对订单突发性的大幅度下降,一些问题得以暴露。例如,那些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是否具有更好的运作模式;订单锐减后,义乌商圈是否还具备对众多跨境电商企业的集聚力;新兴跨境电商供应链体系的优势与瓶颈如何体现。

二、问卷统计与结论

(一)疫情影响的普遍性

调查问卷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被访者在疫情期间,业务量下降的企业占比为77.15%,其中将近80%的企业业务量下跌幅度在50%以内,有超过20%的企业业务量下跌幅度超过50%。同时,业务量上涨的企业占比为15.89%,保持不变的占比约为6.95%。具体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业务量变化数据表

企业规模与业务量的升降关联度整体不显著。企业人数在30-60人之间的中型企业,其业务量降低幅度偏离均值(77.15%)较明显,占比超过90%;多于1000人的企业,业务量降低的比例为41.18%,显著低于平均值。其余期间业务量减少的企业占比都在72%-83%之间。

业务量下降与2019年的交易额之间的交叉分析显示,年交易额在100-300万、超过3000万的企业,业务量下降比例明显低于平均值(77.15%),分别为58%和61%。其它区间业务量减少的企业占比都在72%-88%之间。

虽然业务量有降有升,不同类型企业受到影响的程度与表现存在差异,但疫情的影响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二)非市场因素与应对措施

疫情是突发事件,属于非市场性影响,不同于需求供给、垄断竞争等市场因素,因而其影响也难以用市场配置方式予以调整。再加之,本次疫情影响是全球性的,对于定位国际市场的跨境电商而言,首当其冲。跨境电商企业很难通过自身调整改变市场状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市场复苏的不确定性。

义乌商圈的跨境电商群体本质上是贸易商,或者兼备贸易商的商业职能。面对疫情影响的非市场性,以及难以确定的未来市场预期,各企业主体选择实施不同的应对策略。

问卷显示,面对市场困境,被动等待机会的占比,各情况的企业均没有超过20%,如图1所示。业务量下降的企业,应对策略占比最大的依次是:转向内销渠道、寻求融资、生产防疫物资。业务量增加和不变的企业,应对策略占比最大的依次是:生产防疫物资、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转向国内渠道。

图1 业绩变动与应对策略的交叉分析

面对疫情,企业最注重经验积累,业务量变动不同的企业关注点各异。业务量减少的企业最注重多平台运营、客源国多样化(注重销售提升);业务量增加的企业最注重灵活的供应链管理(注重产品供应);业务量基本没有变化的企业最注重多样化的物流与海外仓(注重物流畅通)。

(三)邮路不通与物流成本骤增

无论业务量增加还是减少的企业,在面对的困难中,“邮路不通”“运费上涨”都是最主要的两个问题。这两项对比,“运费上涨”更让企业为难。

业绩增长的企业,首当其冲的困难是“运费上涨”,选择这项的比例,比排名第二“邮路不通”高出了23%。他们认为“员工不足”是运输以外的第三大困难;而业绩下降的企业则认为,“资金困难”是第三大困难。如图2所示。

作为单选题,要求被访企业选择最不利的影响因素时,业绩上涨和下降的企业,选择占比最大的都是“邮路不通”。

问卷结果显示,疫情对各个平台的影响是普遍性的,无论是to-B的国际站,还是to-C端的速卖通;无论是国内发货的速卖通,还是海外仓的亚马逊,业务量减少的比例基本在80%以上。如图3所示。

图2 业绩变动与面对困难的交叉分析

图3 业绩变动与平台选择的交叉分析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虾皮(shopee)作为客源国面对东南亚的平台,业绩下降的比例最低,为50%。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与物流存在直接关系,相对而言,同处于亚洲的地域优势,使得物流对平台的影响相对较小。

物流限制使得出口转内销成为跨境电商商户面对疫情影响的一个应对措施。统计显示,在转向国内市场的商户中,最大的困难是邮路不通与运费上涨,占比分别为38.81%和27.61%。如表2所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定位东南亚的shopee平台受到的影响最小。

表2 转向国内市场的跨境电商商户面对的困难

(四)集聚动力与回归风险⑤

在面对疫情影响,是否还会将义乌商圈作为首选地时,业务量减少的企业表现出更加高的“忠诚度”,虽然差异不大,但业务量减少的企业更倾向于继续留在义乌商圈。业务量下降的企业中明确表示留在义乌商圈的占比为75.97%,业务量增长的企业该比例为70.83%,业务量基本不变的企业该比例为61.9%。

义乌商圈的跨境电商企业,关注的商业环境因素的调研结果显示,业务量减少的企业,最注重产业优势货源;业务量增长和不变的企业,最注重周边服务。如图4所示。

制造型企业最看重的因素是产业优势,其次是商业环境与人才优势,但产业优势远高于其他因素;相比之下,贸易型企业与兼顾型企业,注重的因素更为均衡与多样化。

调研结果同时显示,制造型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他们留在义乌商圈的意愿更低(56%)。而贸易型企业更倾向于留在义乌商圈中(81.6%)。

跨境电商企业在义乌商圈的集聚动力,是多方面的,是系统性的,因而电商群体的地理回归风险较低。因为产业优势、周边服务、综合成本、政府政策、物流渠道、人才优势等综合性商业环境的打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短期内能够复制与完成。义乌商圈的跨境电商环境的系统性显著,商业模式的复制成本高,这将大大降低电商群体地理回归的风险。

三、结论

(一)市场客体是影响的核心

图4 业绩变动与义乌吸引力交叉分析

图5 义乌商圈的模式对比

“兴商建市”的发展战略,为义乌小商品专业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经历了20多年的积累之后,传统市场及其周边服务形成了一个系统性的商业生态体系。电子商务“嵌入式”的从传统市场中发展与壮大起来。相较于传统市场,电子商务市场具有更强的碎片化订单处理能力,从而缩短了供应链,如图5所示。

然而,传统贸易商户与电商群体均是以商品集聚引致的地理集聚。如图5所示,义乌商圈的传统市场与电商市场共享上游的“生产能力”。当疫情这样的非市场因素冲击时,义乌商圈的跨境电商企业受到的影响与小商品传统市场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小商品作为市场客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需求与受到影响的特征,这在传统市场与电商市场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疫情影响的核心是由市场客体的商业属性决定的。市场波动的根源在于市场客体。简言之,疫情虽然是非市场因素,但它影响了小商品这个产品类目的市场供需。

(二)信息优势与物流支持

相对于传统贸易,电子商务具有显著的模式创新性。电商平台对于信息流的处理能力远超传统市场,从而大幅度降低了碎片化订单的成本。信息流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整个电商市场的商品丰富化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同时电商平台推动了贸易门槛的降低,基于大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步转变为小微产业,普惠贸易趋势显著。

电商的信息流优势,需要物流、商流的协同支持,才能实现整个供应链的运转。义乌商圈的市场客体是小商品。大量实体商品的转移仍需物流的支持,最终送达消费者,完成交易。电子商务的物流与传统贸易相比,显著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订单的碎片化,二是行邮的物流通道。两者的差异体现于物流组织方式,而非运输方式。货物还是以海运、空运或者陆运的交通工具完成空间转移。因而,在疫情背景下,物流对于跨境电商与传统贸易的影响无实质性差异。

(三)集聚动力与风险

义乌商圈跨境电商群体的集聚动力,在疫情的影响下更为明显。无论是传统商户还是电商群体,都因市场客体而集聚,以“小商品”构建了一个“大市场”。跨境电商群体作为市场的贸易主体,集聚动力的系统性显著,是由商品供给、商业氛围、周边服务等多个维度构建的综合体系。这是政府在“电商换市”宏观战略指引下,持续努力,构建的体系。因而义乌商圈的跨境电商商业生态模式的复制难度大,成本高。

电商商业生态体系的复制难度越大,则义乌商圈电商地理回归、群体性离开的风险就越低。即便有些地区在某些单项指标方面具有优势,只要没有形成综合性的商业生态体系,则其集聚动力还不足以影响电商群体的决策。义乌商圈跨境电商密度全国第二,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

注释:

①在2005年,义乌小商品市场被联合国、世界银行与摩根士丹利等权威机构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②网络零售交易额(B2C)累计472.17亿元,同比增长86.07%;跨境网络批发交易额(B2B)累计507.98亿元。③数据来源:2019年度义乌电子商务发展指数简报,作者为商务部研究院徐德顺、屈军、孙立,发布于2020年02月28日。

④相对于义乌商圈超过19万的电商主体,问卷数量不够大。

⑤这里的回归是指在义乌商圈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主离开义乌,回归他们原来的属地。义乌的电商群体大部分不是义乌传统商人,以外来从业者为主。随着义乌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这些电商群体可能面临离开的选择,这将直接影响义乌市场的繁荣。这个风险称为电商群体的回归风险。

猜你喜欢

业务量商圈义乌
打造世界级文旅窗口 构建千亿级黄金商圈
义乌展
机器学习在商圈运用管理中的应用
2020年业务量达830亿件快递跑出经济活力
上半年云南快递量同比增速全国第三
浙江义乌: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农产品电商圈的“乌托邦”
商圈档案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