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

2020-10-16曹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消融术房颤射频

曹妍

心内科中房颤疾病较为常见,患者有头晕、胸闷及心悸等症状表现,患病情况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强烈,进而增加身体负担,从而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1]。针对房颤患者以射频消融术治疗为主,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是术中释放的高频电流属于强大的应激源,从而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进而增加患者身体负担,患者并发症情况明显,并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安全性情况。护理工作是夯实治疗工作的有效手段,所以为了提高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的安全性与预后,需重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积极影响,给予患者心理、认知以及行为等多方面护理干预,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上促进房颤患者预后。基于此,本文就本院房颤患者为例,总结射频消融术期间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均为本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房颤患者,共70例。纳入标准:(1)心电图检查确诊;(2)患者与家属签署射频消融术知情同意书;(3)患者病程<3个月;(4)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2)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精神系统疾病患者。将70例房颤患者随机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0∶15;患者年龄43~75岁,平均(58.0±3.6)岁;患者病程40~70 d,平均(60.0±5.5)d。试验组:男、女比例21∶14;患者年龄45~76岁,平均(57.3±4.7)岁;患者病程42~68 d,平均(60.5±6.0)d。两组房颤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房颤患者术前准备、心理安慰、心电图监测、术中配合、饮食干预等常规护理。

试验组:给予房颤患者常规护理的同时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建立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方法,沟通中了解患者的性格、生理特征,倾听患者主诉,给予患者安慰并解答患者疑问,从而改善患者心理状况。(2)认知干预。安排讲座、视频及发放宣传册等多种方式向房颤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以及射频消融术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有效配合治疗。(3)行为干预。指导患者自我调节减压、呼吸锻炼等方法放松,鼓励患者结合自身喜好选择音乐、电视节目转移注意力。(4)并发症护理。患者血压下降、胸闷气短、面色苍白情况下,患者有心脏压塞风险,需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并行心包穿刺准备。若患者有胃肠不适需给予其饮食指导,个别患者需禁食给予胃黏膜保护。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依从性(根据患者治疗、护理依从行为判断)、并发症(低血压、胸闷气短、胃肠道不适)、护理满意度(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分为满意、不满意)以及情绪、生活质量状况。情绪采取SAS、SDS情绪量表进行评定;生活质量以GQOL-74生活质量(取躯体功能指标)评价,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2]。

1.4 统计学分析

基于SPSS 19.0计算射频消融术房颤患者试验指标数据。计数指标如房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率(%)描述,计量指标如房颤患者情绪与生活质量评分等以 (±s)描述,指标差异检验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SAS、SDS及GQOL-74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SAS、SDS及GQOL-74评分比较(分,±s)

组别 SAS SDS GQOL-74试验组(n=35) 36.6±3.6 34.5±2.8 68.8±4.6对照组(n=35) 50.2±3.9 50.2±3.3 55.0±4.2 t值 15.159 8 21.461 7 13.106 8 P值 0.000 0 0.000 0 0.000 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依从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SAS、SDS及GQOL-74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房颤在是心内科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年龄增长房颤发生率也随之递增,所以社会人口老龄化当下,导致患病率明显递增表现,对患者日常工作、生活影响明显[3]。射频消融术通过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从而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是治疗房颤的优选微创方法[4]。但是,基于疾病、治疗的应激源等因素导致患者心理负担较重,从而加重身体负担,所以需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与预后[5]。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促进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安全性[6]。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行为干预、认知干预,并发症预防干预。通过予以患者心理干预可以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稳定患者的心理,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与护理工作的依从行为。通过予以患者认知干预,帮助患者和家属全面了解房颤疾病及射频消融术的相关知识,从而有效配合治疗。通过予以患者行为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转移疾病注意力。通过予以患者并发症护理,可以尽早发现患者异常情况并预防处理,从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7-10]。贾琴等[11]研究指出,给予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围术期优质护理,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

本文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86%、依从率94.29%、护理满意度97.14%以及SAS、SDS、GQOL-74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和杨晓宁[12]研究结果有一致性,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降低且护理两组幅度更大,护理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高于护理1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护理1组,P<0.05。由此说明,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满足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患者治疗、护理需求,预后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期间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身心状况、提高患者安全性的关键。

猜你喜欢

消融术房颤射频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会厌囊肿的效果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预防房颤有九“招”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