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配中心优化院感控制管理对输液质量的影响

2020-10-16宋英姿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院感输液药品

宋英姿

患者就诊治疗时常采取输液治疗手段,可以短时间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简称静配中心,即将配置静脉药物转化为药学监督模式,负责集中调配、混合、核查以及下发的管理模式,达到提升静脉用药安全的目的,从而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管理不当将直接影响患者输液安全性、用药效果等。临床工作中发现,强化和完善静配中心管理工作,整个工作流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可以成功提高药物配置的准确率、患者输液治疗的安全性。所以,鉴于静配中心工作的特殊性与重要性,需不断优化静配中心院感控制管理工作以提高就医患者的安全性、输液质量[1]。基于此,本文就本院静配中心工作人员为例,总结优化院感控制管理工作方案以及对输液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价值,为静配中心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试验对象均为本院2019年4—9月静配中心工作的护理人员(n=15)作为试验对象,2019年4—6月对静配中心工作人员采取传统管理方法(试验1组),2019年7—9月对静配中心工作人员采取优化院感控制管理工作(试验2组)。静配中心工作人员情况:全部为女性;年龄24~37岁之间,平均年龄(30.5±3.6)岁;工作年限1~12年,平均年限(6.5±2.0)年;受教育程度:大专1名,本科14名。

1.2 方法

(1)试验1组:依旧采取静配中心常规管理,即药物混合、下发、调配等管理。

(2)试验2组:以上基础上落实院感控制管理,包括人/物流管理、双手消毒管理、洁净区消毒管理、药物管理、操作规程管理。院感控制管理措施:(1)人、物流管理。进入洁净区人员必须做好自身消毒、更换衣服等工作,佩戴手套时双手消毒,进入缓冲区后进洁净区。另外,工作人员需要降低出入的频率,以避免带入微粒造成感染的风险。(2)双手消毒管理。洗手、消毒是阻止细菌诱发院感染的关键,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七步洗手法),专门人员进行督导,配置室内贴醒目标识。(3)洁净区消毒管理。按照GMP标准管理[2],配置前30 min开启层流系统,配置完毕以紫外线照射法进行生物安全柜消毒,安排专人做好通风系统管理维护,清洗进出口管道过滤网。(4)药物管理。药品的独立拆包装在脱包装区进行,保证消毒前提下传递,排药间将药物放入已经进行消毒的容器,以上操作完成基础上传递到传递窗中并进行紫外线消毒,负责洁净区的工作人员将药物取出配置。另外,药品储存需结合药品性质合理储存,为了确保药物管理的价值,需配备空调维持事宜的冷藏柜温度。同时,药品存放时间过长情况下污染风险也会随之升高,所以需安排专人摆放药品,确保药物在保质期内使用,避免药物浪费的同时确保药物使用的价值和安全性。(5)操作规程管理。科室对配置人员加以不间断的训练,确保工作人员完整且熟练的掌握操作方法,并要求空气流向一致,减少空气反流造成的细菌滋生问题。另外,医院需参考国家规定针对静脉用药配置中心洁净区、仪器设备、环境监测、空气培养等方面内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完善且优化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科室整体工作质量。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静配中心护理人员输液质量满意度情况(自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药物包装、配置质量、操作台环境等,选项包括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以统计学软件SPSS 21.0建模计算静配中心护理人员试验数据。年龄、工作年限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输液质量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并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表示指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2组静配中心的化疗药物包装、配置质量、操作台环境等输液质量指标满意度均高于试验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静配中心发生感染将直接影响医院群体,影响患者静脉用药质量、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结合医院静配中心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问题发生的原因可以发现,导致静配中心易感染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药品性质因素、调配差错因素、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因素以及输液微粒污染因素:(1)药品性质。药品的不同,理化性质也会有所不同,同一种药品药剂类型、药理也存在区别,患者就医后医师一般都采取联合用药形式,而对比单一用药,联合用药情况下存在药物互相作用的同时性质也有变化,从而增加了感染风险。(2)调配差错。医院管理的药品,若存在标识不清、标签贴错等管理工作执行不当的情况下,会发生药物少加、漏加等问他,若配置人员手部卫生工作执行不到位,将直接导致输液感染风险。(3)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患者治疗中联合用药情况较为常见,需参考药物使用量、时间,不合理情况下患者身体脏器会受到毒性损害,进而发生耐药性感染。(4)输液微粒污染。药物包装材料使用期间会在理化性质变化情况下发生微粒,调配药物也有微粒情况,同时若调配药物环境不佳也同样增加了微粒风险,进而导致患者感染等问题。所以,优化感染控制尤为关键,健全人流、物流、清洁区、药物管理以及严格无菌操作,可以提高患者静脉输液安全、质量,临床科室对配置中心工作的满意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安全保障[3-7]。院感控制管理工作中落实人、物流管理,可以强化洁净区人员自身消毒工作,双手消毒管理可以有效阻止细菌诱发院感染,洁净区消毒管理中在按照GMP标准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确保了消毒工作的质量,药物管理通过独立包装药物脱包处理,进一步提高了药物的配置质量[8]。另外,操作规程管理中通过对科室配置人员不间断的训练,提高了其掌握操作方法的熟练程度[9-10]。任妮娜等[11]研究指出,强化静配中心感染控制,可有效提升静脉输液质量、预防院感。

试验结果显示:试验1组与试验2组的化疗药物包装、配置质量、操作台环境等输液质量指标满意度比较分别为53.33%vs.93.33%、46.67%vs.93.33%、53.33%vs.93.33%,经统计学计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静配中心优化院感控制管理可以成功提高输液质量。此次试验结果和王璐[12]的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实验组输液质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试验对象组间输液质量满意度情况分析[名(%)]

综上所述,静配中心工作中受到药品性质、调配差错等多种因素导致患者输液感染问题,从而影响患者安全性,而静配中心优化院感控制管理通过优化和强化人/物流管理、双手消毒管理、洁净区消毒管理、药物管理、操作规程管理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对提高输液质量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院感输液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预警效果及评价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感进化控论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 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水果药品
药品侵权的性质认定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