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白细胞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评价

2020-10-16吴洋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异体白细胞红细胞

吴洋

目前在治疗很多危重疾病时都要用到输血治疗,比如多发性创伤、疾病危重和大出血等,输血治疗在挽救患者生命以及保证患者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不过在输血治疗过程中患者会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比如发热、过敏和血红蛋白尿等,一旦出现不良反应,不仅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还会影响治疗效果,特别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2-3]。所以,在输血治疗中必须要高度重视不良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加以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患者能够顺利的完成治疗,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对此,本文分析并研究了输血中应用少白细胞技术减少不良反应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实施输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纳入对象。在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基础上,笔者实施本次研究,且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晓同意,且自愿参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常规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常规组中,女26例,男34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44.5±7.2)岁;出血原因:4例为消化道大出血,18例为外伤性大出血,13例为产后大出血,25例为术中大出血。研究组中,女24例,男36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45.2±7.4)岁;出血原因:6例为消化道大出血,19例为外伤性大出血,12例为产后大出血,23例为术中大出血。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通过常规输血治疗。严格按照输血的相关操作方法对患者实施常规输血,一旦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需要马上采取及时有效地措施加以处理[4]。

研究组通过少白细胞输血技术治疗。采用白细胞过滤器,浓缩并过滤悬浮红细胞,通过过滤法滤除96%~99%的白细胞,并且保证高于90%的红细胞回收率,残余白细胞要控制在5×108U以内,然后再按照输血的相关操作方法对患者实施血液输注[5]。做好对患者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对症护理,一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要及时上报医生,并以具体情况为依据判断是否需要马上停止治疗,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主要包括发热、过敏和血红蛋白尿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3.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治疗和抢救工作中广泛地应用到了输血治疗的方法,输血治疗不仅能够对患者的血量进行补给,使其血容量得以维持,还可以对患者机体内的凝血因子进行补充,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6-7]。临床中在进行输血治疗时都是采用同型血,并且保证交叉输血试验结果没有发生红细胞聚集的情况,之后才能够正式进行输血。不过,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其具有血红蛋白尿、消化系统反应、皮疹和发热等临床表现,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起呼吸窘迫综合征,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很大的危害[8]。

由于存在着异体白血胞,在常规出血治疗中很容易出现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这些异体白细胞在进入到人体之后会形成白介素-6、白介素-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等,导致患者的白细胞活性降低,再加上血液制品中本身具有一定的不良物质,比如病毒和药物杂质等,一旦进入到患者体内,就会损害到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进一步出现过敏反应[9]。一般的Ⅱ型过敏反应并不会较大的损伤到患者机体,但是由于受到大出血的影响,输血治疗的患者机体的各项机能降低,因此如果过敏反应严重就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并且不立足于患者的预后。少白血胞输血技术可以对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进行过滤,并且滤除掉其中的炎性物质,防止影响到患者的红细胞功能和形态,从而进一步地减少输血治疗造成的不良反应。同时,少白细胞技术可以有效防止异体白细胞破坏到机体中的血小板,这样就可以避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问题[10];白细胞中具有HLA抗原,在进行血液输注治疗的时候会引起HLA同种免疫的情况,而通过少白细胞技术减少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则可以有效地避免患者发生HLA同种免疫[11]。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常规输血治疗方式对常规组予以治疗,通过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对研究组予以治疗,结果发现,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杨勇[12]的报道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采用少白细胞技术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综上所述,针对输血患者采用少白细胞技术进行输血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异体白细胞红细胞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白细胞
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糖尿病慢性创面的疗效观察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历组、宾组同卜一事新例——兼谈字的异体归属及释读问题
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比较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