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路径PK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2020-10-16蔡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前缘单侧椎体

蔡超

胸腰椎骨折是指外伤等造成胸腰椎骨质连续性的损伤,是骨科多发病之一,也是最常见的脊柱损伤[1]。症状较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治具固定、卧床休息基本可缓解临床症状,但损伤严重者需及早进行手术治疗[2]。经皮穿刺椎体后凸形成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在传统外科手术基础上发展的一项微创技术,可利用可膨胀性球囊恢复受损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其临床疗效得到广泛认可[3]。而随着临床治疗的开展,手术入路的选择成为关注的焦点。单侧和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技术在对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脊柱功能的恢复及手术指标等方面的影响均有各自的利弊,目前亦尚无统一的标准[4-5]。本研究通过对单侧和双侧PK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比较两者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本院进行PKP治疗的4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的差异分为A组和B组。纳入标准:确诊为胸腰椎骨折,且已明确骨折位置、压缩程度等。排除标准:(1)病理性骨折者;(2)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无法耐受或未顺利完成PKP手术者;(3)合并凝血机制缺陷障碍者;(4)上胸椎压缩比在50%以上,腰椎压缩比在75%以上者;(5)临床及随访资料不完整者。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A组行单侧入路PKP治疗:常规消毒普铺巾,以椎弓根投影的体表标记点外上缘作为进项点,穿刺至椎体中央后退出针芯,插入导针及用于扩张的导管和工作通道。在工作通道基础上做一至病椎中央的骨髓道,置入球囊,扩张撑开压缩的椎体。C臂机下缓慢注入骨水泥,待骨水泥干透后拔出穿刺针,冲洗病缝合。

B组行双侧入路PKP治疗:C臂辅助下经双侧椎弓根确保完成穿刺,经双侧椎弓根通道置入球囊,扩张使骨折复位。余操作同单侧。

1.3 观察指标

(1)疼痛:以VAS评分标准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各阶段(1 d及3个月)疼痛情况,评分范围为1~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显著[6]。(2)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骨水泥灌注量及X线曝光次数。(3)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4)并发症:包括肺栓塞、骨水泥渗漏、伤椎邻近椎体再骨折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计量资料通过(±s)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描述,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背部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后1 d、3个月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骨水泥灌注量及X线曝光次数比较

A组的手术时长短于B组,术中失血量、骨水泥灌注量较B组少,且X线曝光次数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

两组术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术前及术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无肺栓塞;A组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伤椎邻近椎体再骨折1例;B组发生骨水泥侧漏5例、伤椎邻近椎体再骨折3例。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2/23)低于B组的36.36%(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0,P=0.026)。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术前 术后1 d 术后3个月A 组(n=23) 7.13±0.57 2.53±0.79* 1.53±0.81*B 组(n=22) 6.97±0.59 2.41±0.77* 1.57±0.87*t值 0.925 0.516 0.160 P值 0.360 0.609 0.874

3 讨论

PKP作为胸腰椎骨折的首选治疗手段,主要利用经皮微创技术,通过利用球囊填充及向伤锥内注射骨水泥,达到减轻胸腰椎疼痛,矫正后畸形的目的[7]。其中PKP止痛的机制与骨水泥的注入增加伤锥高度和强度,减少脊柱间摩擦,及骨水泥中相关成分可破坏病变局部的末梢神经有关[8-9]。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均较手术前有显著改善,术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也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VAS评分、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无论是单侧入路还是双侧入路均可保证手术疗效,减少病变椎体的后凸角畸形,缓解患者疼痛。而随着PKP技术的推广,术中放射暴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10]。放射暴露对人体的伤害是明确的,因而术中需尽量压缩手术时间并增加防护距离。相关研究显示,单侧穿刺及双侧穿刺均可获得良好疗效,但从减少放射暴露方面,建议单侧穿刺[11]。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骨水泥灌注量、X线曝光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这与俞阳等[12]研究结果基本相似。

综上所述,单侧和双侧入路PKP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相似,可快速减轻患者疼痛,恢复伤锥高度,矫正后畸形,但前者具有放射暴露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骨水泥灌注量及X线曝光次数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骨水泥灌注量及X线曝光次数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长(min) 术中失血量(mL) 骨水泥灌注量(mL) X线曝光次数(次)A 组(n=23) 31.56±5.89 5.31±1.62 3.07±0.71 16.61±2.14 B 组(n=22) 39.77±8.53 7.23±1.95 4.65±0.43 22.55±2.36 t值 3.772 3.600 8.979 8.852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比较(±s)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术后后凸Cobb角(°) 前缘高度(mm) 椎体后凸Cobb角(°) 椎体前缘高度(mm)A 组(n=23) 29.57±7.98 17.63±2.71 14.85±9.31* 19.86±2.33*B 组(n=22) 30.35±8.53 17.55±2.95 14.57±9.56* 20.15±2.15*t值 0.317 0.095 0.100 0.433 P值 0.753 0.925 0.921 0.667组别 术前

猜你喜欢

前缘单侧椎体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
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肌力平衡疗法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