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进程中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2020-10-16王明亮张清霞
王明亮,张清霞
(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广州 510520)
1 研究背景
珠三角号称“世界工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大湾区发展战略赋予珠三角的历史使命。历史来看,珠三角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既是一个积极承接国际产业与技术转移,实现规模快速扩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推动产业升级的过程,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后,更是一个主动推动产业转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功实现从鞋帽、玩具等传统轻纺工业向电子、信息产品等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过程。在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过程中,珠三角逐步形成了广州、深圳两个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并对周边区域产生了强大的辐射效应。其中,广州以高校众多、基础研发能力强取胜,而深圳则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1]。然而,正如广东省社科院所指出的,虽然珠三角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但还存在几个明显的短板:在动力转换能力上,企业R&D 投入强度仍有待提升;在产业结构上,民营企业活力有待增强;在提质增效水平上,则是生产效率有待提高[2]。
技术创新能力的本质,是一种嵌入在创新行为过程中的高级知识,理论上可用创新行为的效率进行测度[3]。吴翌琳[4]基于2008 年全国经济普查的微观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对珠三角地区创新效率进行测算,认为至2008 年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前沿技术进步趋势放缓,规模效率已经超越倒“U”型曲线的顶点,呈现规模效率下降的态势,并存在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然而,姜文仙等[5]运用Min-Max 极值标准化方法进行测度分析后认为,2010—2015 年珠三角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以及技术创新效益呈曲折上升趋势,波动起伏较大。学界观点并不一致,对此,张延平等[6]试图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视角进行解释,认为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与集群发展时间有关,且空间链、信息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对产业链协同创新有较大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认为,自2010 年以来,珠三角技术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是各地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差异所致。
就具体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无疑存在路径依赖及阶段性差异,具有企业异质性[7];但是,也有众多实证研究表明,面对快速变化的内外环境、随机事件和制度压力,转型时期的企业总体倾向于培育探索性能力与组织柔性,而更少聚焦于效率提升[8]。关于转型期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成因,学界还未能取得一致意见,需要一个更长时间跨度的考察分析,因此,客观梳理、分析21 世纪以来的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的历史脉络,厘清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效率时空演化特征,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企业的创新行为、优化区域创新资源配置,也有助于准确识别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阶段,深化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理论认识与政策把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2 评价方法及指标选择
2.1 创新效率测度方法
DEA 方法是现阶段学术界开展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测度的主要方法。考虑到珠三角各市技术创新投入动态独立决策的实际,以及本研究刻画区域创新效率演化特征需要,本文采用DEA 方法中的BCC模型,结合Malmquist 指数法进行分析[9-11]。
BCC 测量的是纯技术效率,具体数学模型如下:
Malmquist 指数通过距离函数表示决策单元从t期到t+1 期生产效率的变化情况,即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情况。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techch)与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ffch),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还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pech)和规模效率变化(sech)。其中,技术进步是生产前沿面的移动;技术效率变化是生产技术的利用效率,是生产前沿面和实际产出量之间的距离变化。具体模型如下:
人物性格与成长环境是他抓住的第一个联想点,第二个则是疾病与创造。这在王江民的故事上非常显眼。一个小儿麻痹患者创造出了领先世界的杀毒软件,这个人,“一生都在反对,包括反对已形成的自身。”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自己身患残疾和后来发明杀病毒软件或许根本毫无关联,但宁肯认为疾病与人类创造力显然又有着复杂的精神关系,这是一个作家特有的文学敏感告诉他的,当然这也可能是他在访问了无数中关村的创业者之后,得出的一个结论。“非虚构”作者绝不仅仅是一个记录者,在写实、记录的上层依然有很多技巧和方法可以用来装点文本、丰富情节。
2.2 创新效率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1)珠三角9 市制造业技术创新综合效率呈波浪式上升态势,具有周期性波动特征,波动周期约为5 年(见图3)。其中,2004 年、2009—2010 年、2015—2017 年为波峰。结合图2 所示测度期内科技创新投入情况可以发现,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综合效率演化趋势与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某种复杂的相关性。概括来说,珠三角9 市制造业企业内部研发支出与当年技术创新效率呈正相关,企业内部研发支出越大,技术创新效率越高;而财政资金投入则与制造业技术创新综合效率呈带时滞的负相关关系,上年度技术创新效率下降,会激励当年技术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但当年财政资金投入增加又会导致来年技术创新效率的下降。这一现象表明企业主导的研发投入有助于制造业技术创新综合效率的提升,而财政资金虽然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综合效率具有调节作用,但对企业内部研发支出具有挤出效应,过度的财政资金投入不利于技术创新综合效率的提升。各要素具体作用机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表1 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3 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3.1 数据处理
上述分析表明,珠三角9 市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本研究通过运用DEA Slover 软件,可以得到珠三角地区2001—2017 年期间制造业科技经费内部支出(In1)、财政投入(In2)、科技活动人员(In3)冗余率情况如图11 所示。从整体上看,从2014 年起,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冗余率呈波动下降态势,其中2008 年后总体下降趋势明显,但2017 年后冗余率有所提高;科技经费内部支出、财政投入和科技活动人员3 项投入冗余率波动趋势幅度基本一致,其中,制造业科技活动人员的冗余率最高,并与其他两项投入冗余率有扩大趋势,特别是广州部分年份科研人员的利用率仅为个位数,反映出广州技术创新存在“投入高、产出低”,尤其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产出严重偏低的现象。
表2 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平减指数(以2001 年为基期)
3.2 珠三角9 市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情况
总之,探讨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发展过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经济效应,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发挥非正规金融对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努力降低其不利影响,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图1 珠三角制造业研发投入要素对比
图2 珠三角制造业产出要素对比
3.3 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
(2)珠江两岸制造业技术创新综合效率差异不明显,广佛、深莞一体化趋势逐渐显现。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但制造业技术创新综合效率并无太大差异;而广州与佛山之间,以及深圳与东莞之间,制造业技术创新综合效率演化趋势则较为一致(见图6、图7、图8)。前者表明珠江两岸经济及技术创新体系依然相对独立,广州、深圳技术辐射主要局限在佛山及东莞,地理约束效应明显;后者表明广佛同城化、深莞一体化效应明显,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重点打造的广佛肇、深莞惠等经济圈内部技术合作紧密度不足,肇庆、惠州偏离度较大。
表3 2001—2017 年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值
3.3.1 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时间演化特征
Ding[27]等利用适配体组装磁珠纳米结构开发出一种简单、通用、灵敏的电位检测方案,适用于多种目标分子的检测。适配体捕获后磁珠带负电荷,双酚A加入后将适配体竞争下来,暴露的适配体与带正电荷的鱼精蛋白结合,此时磁珠带电荷由负变正,电位变化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随后,同组研究人员又提出一种对2种分子有顺序选择性检测的全固态电位传感器[28],如图2所示。该传感器利用计时电位法调控阴阳离子的扩散,再利用开路电位法检测实现了2种细菌的选择性检测。该传感器可同时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个细菌核酸序列,其检出限分别为120和54 fmol·L-1。
DEA 模型本质上是一种投入产出模型,投入指标主要有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投入,一般采用科技经费内部支出、政府拨款、科技活动人员来表征[12-15]。本研究参考Griliches[16]、Goto 等[17]及吴延兵[18]的方法,采用永续盘存法核算R&D 资本存量。章成帅[19]认为创新产出主要有技术知识、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类。技术知识主要指专利等,是一个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中间产出;经济效益主要用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产值等来反映;而社会效益是技术知识向其他社会部门溢出的部分,由于难以测算,目前未纳入研究范围。同时,考虑技术保护因素,专利申请数比授权书更能有效反映技术产出水平[20-21]。参考上述研究成果,结合数据可得性,本研究确立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图3 珠三角9 市制造业综合创新效率年度分布
重传攻击是指攻击者将窃听到的信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传给接收者,通过信息滞后重传改变信息传输情形,进而达到自己的攻击目的。比如攻击者通过截获合法用户口令来获得网络资源访问权限。
图4 珠三角9 市制造业经济效益效率年度分布
图5 珠三角9 市制造业专利产出效率年度分布
3.3.2 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空间演化特征
根据2001—2017 年《广东省统计年鉴》统计数据,如图1、图2 所示,2001—2017 年珠三角9 市制造业企业R&D 经费内部支出、科技活动人员数量以及财政资金投入的增长幅度较大,而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产值、专利等产出指标总体上也呈上升趋势,但投入与产出相关指标之间并不一致,存在不匹配或冗余现象。
(1)珠三角9 市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演化趋势一致,但测度期内城市间分类效率差异较大。其中,制造业技术创新经济效益排名前3 位的分别是广州、佛山与中山,专利产出效率排名前3 位的分别是深圳、东莞与佛山,综合创新效率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珠海、广州与佛山;制造业技术创新经济效益排名后3 的分别是东莞、肇庆与江门,专利产出效率排名后3 的分别是肇庆、广州与惠州,综合创新效率排名后3 的分别是江门、中山与深圳。这表明珠三角9 市制造业技术研发与技术成果市场化之间存在脱节现象,特别是作为珠三角技术创新两大中心的广州、深圳脱节更为突出。广州制造业专利产出效率明显偏低,说明广州的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未能有效发挥效用;深圳制造业综合创新效率明显偏低,说明深圳的专利产出未能实现有效市场化。
技术创新是技术研发与技术成果市场化的有机统一,为更好地刻画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真实情况,本研究以专利产出、经济效益产出以及专利与经济效益综合产出进行分指标效率测度。运用DEA Slover 软件,从固定规模收益模型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Model,CRS)的投入角度进行测度,获得珠三角9 市2001—2017 年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演化情况,如表3 所示。
图6 广佛肇经济圈制造业综合创新效率年度分布
图7 深莞惠经济圈制造业综合创新效率年度分布
图8 珠中江经济圈制造业综合创新效率年度分布
4 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演化影响因素分析
4.1 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Malmquist 分析
为更为准确地揭示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演化的影响因素,运用Malmquist 指数模型对珠三角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构成进行分指标测度,具体结果分别如表4、表5 所示,测度期内珠三角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指数与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呈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各指标之间波动趋势基本一致,但城市间差异较大。
表4 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Malmquist 指数及其分解
表5 珠三角各市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Malmquist 指数及其分解
主要特征分析如下:
(1)珠三角9 市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指数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在测度期内波动较大,呈周期性变动,波幅逐渐平稳(见图9)。初期(2001—2011 年),全要素生产率起伏较大;后期(2011—2016 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波动幅度趋于平稳。在整个测度期,技术进步曲线与全要素生产率波动曲线较为一致,技术进步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推动因素;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趋势较为一致,珠三角9市制造业仍处于规模扩展阶段。
图9 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Malmquist 指数分解年度分布
(2)珠三角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与创新效率、规模效率变动之间,以及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与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之间较为一致,但城市间差异较大(见图10)。其中,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变化率最高的是东莞,其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规模效率变化指数也最高,处于技术创新的快速增长期,是9 市中制造业创新效率提升最快的城市;制造业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最高的是深圳,表明深圳在21 世纪以来,以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制造业取得了巨大技术进步,9 个城市的制造业技术进步变化指数都大于1,说明提高了技术利用率;但广州、珠海、惠州、中山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小于1,说明其生产的前沿面没有移动,没有实质性的技术进步。值得注意的是,广州、珠海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指数偏低,同时规模效率变化指数也小于1,说明其技术创新总体投入不足,技术进步不明显,制造业发展后劲乏力。
(2)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经济效益总体上好于专利产出,测度期内两类效率均呈平稳增长态势(见图4、图5)。相对于综合创新效率,测度期内珠三角9 市无论是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还是专利产出效率,都呈平稳增长态势,特别是近两年提升明显。这表明测度期内珠三角9 市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稳步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见成效。同时,珠三角9 市制造业技术创新经济效益指标好于专利产出,表明珠三角制造业的产业化能力优于技术研发能力,也表明珠三角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必须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体系建设,充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能力。
图10 2001—2017 年珠三角各市制造业技术创新Malmquist 指数分解
4.2 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要素冗余率分析
珠三角9 市是指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惠州及肇庆。进入21 世纪之后,在国家自主创新政策的推动下,珠三角各市纷纷加大了制造业R&D 投入,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因此本研究测度周期为2001—2017 年。原始数据出自2001—2018 年《广东统计年鉴》及各市统计年鉴,并使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对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进行平减;同时,参考朱平芳等[22]构造的R&D支出价格指数(0.55×消费价格指数+0.4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科技经费内部支出进行平减,折算成2001 年不变价格(见表2)。
图11 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冗余年度分布
5 结论
本研究对珠三角9 市2001—2017 年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DEA 测度及Malmquist 指数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转型升级进程中的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综合效率在珠江两岸没有明显分化,技术创新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相关性,但分类技术创新效率指标的城市间差异较大,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具体结论如下:
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标评价农业模式的话,传统农业也许就是最先进的,规模化、单一的种养模式,就是不符合我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希望我们的农业工作者们,不要轻易评价哪种农业模式好不好,请先说明你的评价标准。用工业思维评价农业也是行不通的,看看多少用工业思维操作农业的人,哪个不是流泪离开的。
(1)测度期内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上呈周期性上升趋势,但城市间分类指标差异较大。时间维度上,9 市制造业技术创新经济效益总体上优于专利产出,综合效率具有周期性波动特征;空间维度上,9 市制造业综合效率差异不明显,但技术研发与技术成果市场化效率在各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作为区域技术创新中心的广州、深圳,技术辐射范围主要局限于周边的佛山及东莞,地理约束效应明显;区域产业体系、技术体系联系紧密度不足,还处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链整合阶段。强化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构建区域产业与技术价值链体系,发挥广州、深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功能,是推进珠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对于墨西哥而言,发展竹建筑的意义不仅仅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还可以缓解5个世纪以来土著群体所受的社会压迫。墨西哥土著居民尽管被殖民化,但他们的传统仍然存在,而且他们的生产潜力也仍然存在。正如墨西哥谚语所说“他们试图埋葬我们,但他们不知道我们是种子”。
(2)测度期内珠三角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指数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呈周期性波动,波幅逐渐趋向平稳。在整个测度期,技术进步曲线与全要素生产率波动曲线较为一致,技术进步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推动因素,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趋势较为一致,珠三角9 市制造业整体上仍处于规模扩展阶段。其中,东莞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规模效率变化指数最高,是9 市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最快的城市;深圳制造业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最高,以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制造业技术进步巨大;广州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指数偏低,规模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变化指数等指标都小于1,说明技术创新总体投入不足,技术进步不明显。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总量仍然是珠三角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工作重点。
知识服务的经济后果是指在商业服务中,信息和技术提供方通过给予信息和技术对信息和技术需求方的决策产生影响,从而对信息和技术需求方的相关利益产生影响,进而对其他各相关方的利益产生连锁影响。知识服务的经济后果三分法是指知识服务经济后果观存在:零和经济后果、正经济后果、负经济后果。
(3)测度期内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变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其中,企业内部研发支出与当年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动较为一致,而财政资金投入则与制造业技术创新综合效率呈时滞的负相关关系;虽然财政资金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综合效率具有调节作用,但对企业内部研发支出具有挤出效应,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更好的长期效应。总体上,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冗余率呈波动下降态势,科技经费内部支出、财政投入、科技活动人员3 项投入冗余率波动趋势幅度基本一致。其中,制造业科技活动人员的冗余率最高,并呈扩大趋势,特别是广州,科技活动人员的有效利用率明显偏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产出不足是制约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两个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