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黄鱼在北方海水虾塘套养初探

2020-10-16孙家强何树金王振怀宋学章黄世鑫王继芬

科学养鱼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黄鱼白对虾苗种

孙家强 何树金 王振怀 宋学章 黄世鑫 王继芬

(1.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 沧州 061000;2.海兴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海兴 061200;3.沧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沧县 061000)

大黄鱼俗称黄鱼、黄花鱼等,是我国传统的四大海水经济鱼类之一,因其肉质细腻、营养丰富而倍受人们的喜爱。

大黄鱼商品养殖始于1992年的福建,其后养殖范围逐渐向浙江、广东、海南等省扩展。近年大黄鱼养殖在浙江省的宁波、舟山、温州和台州等沿海地区蓬勃发展,在福建宁德地区已成为当地水产业的主要支柱。养殖方式也从网箱养殖向池塘养殖拓展,虽然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旺盛的消费需求。

到2017年止未见我国北方地区有大规模养殖大黄鱼的相关报道,为丰富百姓餐桌、满足消费需求,同时为养殖业者拓宽养殖模式,增加养殖收入,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于2018年进行了虾塘套养大黄鱼养殖试验,探索北方海水虾池套养大黄鱼的新模式。通过养殖试验获得了一些基础数据,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2018年我们选择河北省黄骅市南排河镇赵国胜养殖场、广鑫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广鑫养殖场)、关家堡张金松养殖场(3个南美白对虾养殖场)进行试验。试验点3个,其中广鑫养殖场池塘1口、面积28亩,南排河镇岐口赵国胜养殖场池塘1 口、面积30 亩,关家堡张金松养殖场池塘两口、总面积70 亩。南美白对虾按每亩2 万尾左右的密度投放苗种。

1.池塘条件

3个养殖场都紧靠渤海,面积30~50 亩,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

2.苗种来源

大黄鱼苗种由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从福建宁德引进大黄鱼卵在天津汉沽孵化、培育而成。

3.苗种运输

大黄鱼苗种对运输条件的要求较苛刻。为了探索出最佳运输方式,此次试验采用了塑料袋充氧和车载玻璃钢水箱(水箱规格为长85 厘米、宽65 厘米、高80 厘米)运输两种方式。塑料袋运输密度100尾/袋,水箱运输密度2 000~3 000尾/箱。

4.苗种投放

由于大黄鱼怕光、怕声响,所以苗种投放选择在夜间进行,投放地点选择池塘上风口一角。本次试养苗种分别于2018年5月30日和6月12日两次投放,规格有3 种(1 040 尾/千克、800 尾/千克、130尾/千克)。具体投放情况见表1和表2。

表1 2018年5月30日大黄鱼苗种投放

表2 2018年6月12日大黄鱼苗种投放

5.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水质管理要根据养殖品种的生长情况以及随季节的变化适当进行调整,养殖池的水色以黄绿色或茶褐色为佳。一般养殖前期(放苗后30 天左右)以添加水为主,水深一般在0.5~1米;中期即7、8月的高温期,可根据水质情况调节换水量,每3~5 天换水1 次,换水量一般为1/5~1/3,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保持池塘水质清新、稳定,透明度0.4 米左右;养殖后期,进入9月以后,随着鱼、虾、贝的生长以及水体载鱼量的增加,要使池塘水位达到最高,并加大换水量,这样有利于鱼、虾的生长;10月以后,水温开始下降,可减少换水量,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保持最高水位。

(2)饵料投喂:大黄鱼投放初期(15天内)投喂大卤虫或鱼糜,每天两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8%~10%,之后只投喂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

(3)病害防治:通过增加换水量、定期消毒处理(如泼洒漂白粉、过氧化钙等)、定期向池中施用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 菌等对养殖水体进行调节,改善池塘环境,使鱼、虾不发病或少发病。

二、试验结果

2018年10月24日出池,赵国胜养殖场大黄鱼平均尾重43.1 克,回捕率29%;张金松养殖场大黄鱼平均尾重81.43 克,其中1 号池出鱼512 尾、回捕率17%,2 号池出鱼45 尾、回捕率2.3%;广鑫养殖场大黄鱼平均尾重39.4克、回捕率1.5%。

三、分析与讨论

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一是北方南美白对虾塘套养大黄鱼虽然回捕率较低,但生长情况较好;二是采取塑料袋充氧的运输方式较车载水箱成活率高;三是套养回捕率较低原因除去运输方式外,苗种投放时池塘盐度偏高、所投放池塘与苗种培育池盐度差过大也可能是造成其成活率较低的原因。此外,广鑫养殖场池塘投喂卤虫时间最短,而前期投喂活卤虫可以提高苗种成活率,提高生长速度。

猜你喜欢

大黄鱼白对虾苗种
温州市三种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品质特性研究
大黄鱼的前世今生
河套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
基于CNKI数据库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孢子虫病频发,实战派专家的五点预防建议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生产情况的公示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宁德大黄鱼产业升级之路
盐碱地区南美白对虾、青虾混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