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离体育苗技术研究

2020-10-16许洪杰王晓鹏徐增洪陈健翔

科学养鱼 2020年9期
关键词:幼体离体工厂化

许洪杰 陈 浩 王晓鹏 徐增洪 邢 华 陈健翔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081;2.江苏盱眙龙虾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盱眙 211700;3.盱眙县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 盱眙 211700)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由于自然产卵量低、产卵孵化不同步、苗种运输存活率低等因素,导致目前传统的自然育苗模式产量、效率低下,也制约了规模化、工厂化人工育苗生产。为了适应规模化养殖以及市场“养大虾、养早虾”或者均衡上市的需求,克氏原螯虾虾苗可控化、规模化生产势在必行。针对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试验通过对克氏原螯虾受精卵胚胎离体孵化育苗技术开发进行研究,以解决虾苗规模化可控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

一、技术工艺流程

见图1、2、3、4。

图1 技术工艺流程

图2 温室繁育区

图3 离体孵化育苗车间

图4 成品离体苗

二、离体孵化可控胚胎发育试验

克氏原螯虾抱卵虾的受精卵呈“葡萄状”附在雌虾腹肢刚毛上进行胚胎发育,胚胎颜色随着胚胎的发育而发生变化。在自然条件下,抱卵虾经常将腹部贴近洞内积水,以保持卵处于湿润状态。产卵结束后,尾扇弯曲至腹下并展开游泳足包被,以防卵粒散失。

克氏原螯虾的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前期、原肠后期、无节幼体、溞状幼体和糠虾幼体期。不同时期的受精卵胚胎颜色变化也不一样,受精卵颜色变化分为棕色或棕黄色、黑色、褐色或粽褐色、灰色或灰白色。本研究根据所观察到的颜色变化可将胚胎和幼体划分为卵Ⅰ期、卵Ⅱ期、苗Ⅰ期、苗Ⅱ期4个发育时期,详见图5、6、7。

图5 卵Ⅰ期

图6 苗Ⅰ期

图7 苗Ⅱ期

试验于2019年10月在盱眙县龙虾产业集团龙虾养殖基地进行。在“虾公寓”(包含有循环流水、温控设备、附着物以及投喂设施)中,观察抱卵虾虾卵胚胎发育情况。按照4个不同的发育时期分为4个对照组,每个时期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随机取3 尾抱卵虾,记录体长、体重和抱卵量,用生理盐水冲洗处理抱卵亲虾,将抱卵亲虾放在消毒液中浸泡10 分钟,用脱卵梳从亲虾腹部分离虾卵至无菌的网格板放入“虾公寓”中,模拟工厂化繁育,计算虾卵出膜率和幼虾出苗率。同样,根据不同发育时期设置4个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取100 粒虾卵放入“虾公寓”,模拟实验室环境,观察统计虾出膜率和幼虾出苗率。结果详见表1、2。

根据观察可知,如果是未受精的虾卵呈橙黄色,离体后会变为死卵,若不及时清理会引发霉菌,影响其他正常受精卵的发育。受精后的虾卵会慢慢呈现紫黑色,直至全为黑色,形似“紫葡萄”,为卵Ⅰ期;受精卵胚胎经过发育,紫黑色上出现透明的颜色,经过5~8 天,受精卵上紫黑色逐渐减少,透明色逐渐增多呈灰白色,为卵Ⅱ期;经过4~5 天,受精卵开始破膜,淡红色幼体孵出为苗Ⅰ期;经过3~7 天,与幼虾形态基本相同,呈橙红色;最后卵黄囊消失,发育为苗Ⅱ期即离体苗,体色为青灰色。

表1 不同发育时期雌虾抱卵量抽样统计

表2 不同密度、不同时期离体卵的出膜率 %

由表2 可知,在100 粒离体卵的密度下,卵Ⅰ期离体卵的出膜率显著低于卵Ⅱ期(P<0.05);在3尾抱卵虾离体卵的密度下亦是如此,卵Ⅰ期离体卵的出膜率显著低于卵Ⅱ期(P<0.05);不同密度相比较,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研究表明卵Ⅰ期的离体卵存活率较低,此阶段胚胎并不适合进行离体孵化操作。不同密度下不同时期离体卵的出苗率见表3。

表3 不同密度下不同时期离体卵的出苗率 %

由表3 可知,在100 粒离体卵和3 尾虾离体卵的不同密度下,卵Ⅱ期、苗Ⅰ期、苗Ⅱ期的出苗率无明显差异,但都显著高于卵Ⅰ期(P<0.05),都有较高的出苗率,甚至苗Ⅰ期在模拟工厂化培育时出苗率达到(91.0±3.7)%,苗Ⅱ期在模拟实验室环境下出苗率高达(94.7±0.6)%,高于自然状态下抱卵虾孵化的出苗率。100粒离体卵的密度下,卵Ⅰ期、卵Ⅱ期、苗Ⅰ期、苗Ⅱ期与3尾抱卵虾离体卵的密度下的卵Ⅰ期、卵Ⅱ期、苗Ⅰ期、苗Ⅱ期,各期出苗率无显著差异(P>0.05)。

本试验将克氏原螯虾受精卵离体后孵化获得初步成功,进一步表明甲壳类动物离体孵化的可行性,但是对于早期发育阶段的受精卵胚胎,在不同密度模式下出苗率均较低,有些在孵化脱膜途中变为死卵,而已有研究发现中华绒螯蟹胚胎不同发育时期都可以离体孵化, 这与克氏原螯虾离体育苗结果不符。

分析其主要原因:①受精卵本来是聚集在亲虾的腹肢,似“葡萄串”状,抱卵虾可能经常在水底划动,晃动游泳足,使得溶氧更加充分,或者抱卵虾的晃动可能会对受精卵释放某种信号传导,从而影响胚胎的发育,这与朱玉芳的结论一致;②河蟹的胚胎发育至溞状幼体即可向外界摄取食物,而克氏原螯虾溞状幼体是在膜内形成,并未向水中摄取饵料,孵化周期从而延长,就会有更多的因素影响克氏原螯虾受精卵的孵化。这也是卵Ⅱ期的离体卵出膜率显著高于卵Ⅰ期(P<0.05)的原因,说明雌虾的抱卵行为对于受精卵胚胎早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

克氏原螯虾抱卵虾正常出苗率为46.7%~83.3%,而本次试验苗Ⅰ期、苗Ⅱ期的出苗率都要高于正常的出苗率,卵Ⅱ期与正常出苗率相近,但卵Ⅰ期出苗率较低,表明克氏原螯虾的离体孵化并不宜从受精卵胚胎开始。当虾卵表面呈灰白色,膜内胚胎慢慢变态成溞状幼体即卵Ⅱ期时离体,出苗率较高并且越接近苗Ⅰ期,离体虾卵的出苗率越高。为了降低虾卵的掉落而带来的损失,提高抱卵亲虾出苗率,可把抱卵虾暂养在可控水温的“虾公寓”中,经过7~10天虾卵发育至接近卵Ⅱ期或苗Ⅰ期时再进行离体,这样既减少了虾卵损失,又增加了虾卵出苗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猜你喜欢

幼体离体工厂化
黄海近岸潮汐锋海域蟹类幼体日间垂直迁移特征❋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养蚕不喂桑,栽桑不采叶 重庆工厂化养蚕蕴藏黑科技
蚂蚁岛海域刺参浮游幼体发育过程研究
疫情当下,上半年华东地区小棚、工厂化、土塘白虾如何应对?
鲑鳟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的孵化和开口技术
黄河三角洲刺参苗种繁育技术
离体新鲜子宫峡部生物物理参数对宫颈环扎手术方式的影响
灵魂离体
对萼猕猴桃无菌离体再生体系研究